魏晋南北朝的诗歌之所以能上承秦汉、下开唐宋,成为一个重要的过渡时期,有它的特殊原因。
魏晋以前,儒学一统天下,因而发端于儒家哲学的“言志”成了诗歌创作必须遵循的原则。东汉的《毛诗序》的主要精神,一为“志”,二是“情”,它把过去对立的“情”与“志”关系统一了起来,这虽然是一个不小的进步,但应该明白,它所说的“志”还是封建伦理纲常,它所提倡的“情”、“志”结合的目的也在于更好地“教化”,可以“成孝敬,原人伦,美教化,移风俗”。这“使得中国上千年的封建文艺始终不曾出现反理性的倾向;同时也严重地抑制了艺术表现中情感的自然流露。
”独尊儒术,确实极大地抑制了社会的思想自由,也从根本上削弱了人的个体意识和创造精神。这导致了魏晋时文人士大夫的极度不满,对儒学的信仰出现了严重危机,许多人纷纷宣称“越名教而任自然”,并因此而选择标榜“自然”和“无为而治”的老庄哲学,一时间名士清谈,玄学流行,蔚然成风。而迅猛发展的佛教与老庄哲学有相通之处,它终于依傍玄学,由哲学而艺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