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天气很暖和,约了朋友带孩子去公园玩。我们州感染人数今天又达到新高,九千多人确诊,居美国榜首,出于小心谨慎,我们都带上了口罩。
孩子都在家上课,我们也很少见面,在家隔离久了大家都很憋屈,见面就有很多烦恼倾诉。朋友家老大跟我家老大都是13岁,正处于青春期,有一些性格变化和情绪波动。她总觉得女儿很多问题,长胖了,个子长不高,没野心,不上进,也没有什么兴趣爱好,有心事也不跟她说,问多了就很烦,每天除了上课就是在自己房间玩电子产品,很少交流。
一说起女儿她就很焦虑,我劝她说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不是所有人都要有野心,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活出自己的天性。她说女儿就喜欢做手工耳环项链,每天在家里自己鼓捣,还放到网上卖,有了一些收入。我说这样也不错,主要是她喜欢的事情,可是朋友觉得是不务正业,别的孩子都在努力学习学才艺,她女儿成绩也不好,真是发愁。
我是理解她的,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优秀成为佼佼者呢?总是不免会跟身边的人比较。其实我也一样,今天听说一个朋友找到工作了,我也禁不住有了比较。她的经历和背景未必比我强,为什么她能找到工作,而我不能呢?心情顿时低落。
我们大多数人总是偏向于拿自己和自己的生活去和他人做比较,并因与人比较后的结果造成了挫败感,从而有了针对自己的消极认知和看法。
在社会中流行着这样一句俗话:没有对比,没有伤害(No comparison no harm)。其实在这句话中透露出了一个与自己有关的重要真相:只有对比之后才会造成对你伤害,就意味着当你不拿自己或自己的生活与他人去做比较的时候,就完全不会产生这种你并不喜欢的感受。
虽然,拿你自己和别人去做比较也存在着两种可能性,第一种的情况是你优越于别人,这往往也是大多数人非常迷恋的一种状态,因为处于这种情况的会有种极大的满足感:即你的个人形象,个人能力,或是其他方面超越于别人。
第二种情况则是与人比较之后的自身劣势,并造成你的挫败感。而且,如果相同的情况一直延续下去,就会形成更加严重的挫败感,并最终导致你对自己的生活和自己的人生不再抱有任何希望,并由此认定自己的生活绝不会再有提升或改善,接着,依照着量子场域的运作原理,你的这种认定就将让你重复又重复的体验这个并非你真心所愿的结果。
第一种情况,即你的个人形象,个人能力或是其他方面超越于别人。虽然,这样的情况会给你极大的满足感,但这样的满足感或优越感,它也仅仅只是暂时的,且并不会长久。这其中的缘由还是来自这句话: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你不可能成为这个世界里的一枝独秀,只要你还有着这样一种倾向性,习惯于拿自己和自己的生活去和他人做比较,就一定会出现比你更加优秀的人。那么,到了这时,曾经的满足感和优越感往往会因为突然出现的落差而演变为失落感,或是更严重的情况 - 深受挫败。
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生活和属于自己的生命经历,你们每个人所行走的道路都是不一样的,都在以各自的方式丰富着灵魂的体验。
好好的爱自己,爱自己的生活,追寻心中的真实梦想,你就是你自己,无需跟任何人比较。但你必须知道你是谁,找出你是谁的方法并不是借助你跟别人比较,而是你是否能看清楚你有什么优点,有什么自己感兴趣的真正喜欢的东西。所以,去倾听自己内在的声音吧,别管别人怎么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