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又来一轮“减负”,校内“减”了,校外能不“增”吗?2020-05

又来一轮“减负”,校内“减”了,校外能不“增”吗?2020-05

作者: 深学邦交流营 | 来源:发表于2020-05-29 14:53 被阅读0次

超纲的“纲”出来了!

5月9日,教育部网站发布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义务教育六科超标超前培训负面清单(试行)的通知》,此负面清单中共涉及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六门学科,为校外教培机构超前教学敲响警钟!

加大对校外教培机构的严监管,减轻中小学生校内外课业负担的新闻,在近年来不绝于耳。结合2018年发布《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和本次发布的禁止超前学习清单,我们不难看出,教育部是希望通过不断推出的“减负”政策和限制措施,来维护义务阶段教育的公平性。

但是,这种措施真的能减轻学生们的负担,降低家长们的焦虑,实现我们所谓的“教育公平”吗?

01.

“增”与“减”的跷跷板

“一刀切式减负”更像一个伪命题

在历史的“减负”长河中,教育部制定的减负政策接近50项,每一次都是要求“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掀起一场席卷全国的减负浪潮。但实际上却是“减负轰轰烈烈,应试踏踏实实”。减负工作实施了这么多年,却并没有在“减负”的呼声中感到学生的负担有所减轻,一些额外的负担却在悄然增加。为什么呢?

呼喊“减负”口号,推行素质教育,却依旧逃不开“应试教育”。“一刀切式的减负”往往只改变了表象,少学、少考、少作业,但是中高考没变,名校没变,社会分层没变,社会选拔制度没变。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曾实施“减负”政策以减轻因激烈的竞争导致的高强度学习压力。然而宽松政策的实施,并未减轻激烈的竞争,反之带动了私立高中、校外培训机构迅速崛起。

从近50年东京大学录取学生最多的前十所高中的变化趋势。可以清楚地看到,私立学校在前十名中的比例一直在上升,并逐渐占主导地位。而公立学校则逐渐失去了前十名的位置。

东京大学录取数前十名学校分布变化

(来源:中学・高校探しナビ)

除了在学校接受的正规教育外,日本学生学习的另一个重要部分是补习班。据统计,全日本中学生上课外补习学校的比例从1976年的38.0%上升到1985年的44.5%乃至1993年的59.5%,小学生上课外补习学校的比例也从12.0%、16.5%到23.6%,节节攀升。家庭在补习班中的花费也日益增多。

不同父母的总年收入组 在补习班的平均年花费

(横坐标单位:百万日元,纵坐标:日元)

从日本的“宽松教育”我们不难看出,一刀切式减负,趋同式教育,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减负。毕竟优质的教育资源始终是有限的。英国剑桥、牛津只有一所,中国清华、北大也只有一所,想让孩子上名牌大学、出人头地,家长还是要去争夺那极为有限的招生名额。所以家长认清了事实后,依旧会做出“增负”的选择,艰难而又决绝。而这种经济学上的“囚徒困境”就是家长们的真实写照。

02.

校内减负,校外严控

减负逻辑中的矛盾重重

随着校内减负口号的打响,越来越多的家长将孩子送向校外培训,从日本的“宽松教育”中我们也不难看出,校内减负必将导致校外教培机构的发展。而最新的“负面清单”却又将校外培训机构团团围住。矛盾重重的政策为何而制定?

有人说是为了在知识和信息爆炸的时代下,减少应试教育对中国孩子的影响,大力发展素质教育以提高中国孩子适应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告别“填鸭式教育”,给予孩子空间发展,才有可能培育出中国自己的诺贝尔奖。

有人说是为了减轻剧场效应,维护学校教学秩序。通过一套“课程模子”,把所有孩子放置在同一起跑线上,以减轻孩子和家长的升学焦虑。但这真的有效吗?

细看发达国家的教育模式,我们只看到了美国小学生八点上学,三点放学的“快乐教育”,却没看见美国教育早就两级分化了。

在美国,真正的精英教育看的是“拼爹模式”,你出生的家庭的财务决定了你能够上什么样的学校。美国拥有严重的阶层区分,学校教育经费一般来源于地方政府的房产税,房价越高的地区,房产税越高,学校经费就越多。这就意味着富人区的学校更有钱,可以请最好的老师,买最好的设备,建最好的环境,来培养美国最好的学生。美国用制度,剥夺了穷人的孩子辛苦学习的权力。

而在中国,在中高考风向标不变的情况下,减负政策限制住的或许也只有广大的平民阶层,因为中高阶层总拥有更多的资源。

03.

比教育减负更重要的

是重新定义“教育”

中国教育需要减负吗?有人说需要,因为中国孩子已经很优秀了。根据世界经合组织会发布的国际学生评估PISA报告来看:

2009年、2012年,中国学生PISA成绩排名第一;

2015年,中国学生PISA成绩排名第十;

2019年,中国学生PISA成绩排名第一。

中国重回第一,而且是多个地区联合体取得第一,令国内外舆论再次关注中国基础教育是否已达“强劲”水平。然而北京、上海、江苏、浙江这四个省份的教育发展就能代表全中国的基础教育水平吗?中国太大了,地域差异大,个别地区的教育水平或许并没有办法代表全国。

基础教育这根弦或许并不能放松,不仅因为地区教育的不均衡,还因为时代发展的不容许。对于迅速发展的科技时代,创造力是第一发展要素。

5月15日美国升级对华为的制裁,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国科技的发展已经开始威胁到美国技术领先的霸主地位。美国是想通过打压华为,来打压中国5G的发展,进而压制中国科技的发展。中国未来会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国际环境,比如美国对中国的制约会常态化,像美国对华为的制裁仅仅是一个开始。

越发严峻的国际环境意味着未来中国的人才,大部分都必须自主培养,从而实现自主创新和文化输出。然而国家科技实力的突破和基础理论的研究很有关系,基础理论研究需要大量相关学科科研人才,扎实的数理化基础教育对于培育基础理论人才有重要价值。

每一次新的“减负政策”来临,就会有人提出要摒弃应试教育、填鸭式教育的弊习,大力普及素质教育才是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

然而,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并不是非此即彼关系。考试并没有错,它本身就是能力素养的体现。竞争并没有错,社会本身就存在合理的竞争关系。错就错在我们不知如何减负,甚至有意无意转嫁减负难题。比起教育减负,将教育资源合理分配,重视学生个体差异,重新定义“教育”更重要。别让“一刀切式减负”成为了孩子的绊脚石。

04.

新政策冲击下

中国教育培训业趋势何在?

新政策来临,对于教培行业有什么影响?

从2018年实行“校内减负”后,“校外增负”依旧络绎不绝。因此最新“负面清单”就是为了要遏制校外增负,规范校外教育培训机构,治理“培训热”。但是,提高准入门槛的校外培训机构,禁止“应试、超前、超标”培训治理方式,不但增加正规培训机构运营成本,而且也总体减少了校外培训机构的供给,这反而导致正规培训机构的学费上涨。与此同时,一些无法获得合法资质的机构会选择转成工作室模式,游离于监管之外。

在教育评价体系未改变之前,家长对于校外培训的需求并不会减少。因此,通过治理“校外减负”,并不能给培训热降温,同时消费成本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会让家长对于教育质量做出更高的要求。

所以,对于培训机构来说,不必过分担心“负面清单”对机构的威胁,毕竟校外减负政策的出台是为了减去机构“揠苗助长”的功利心,让教育回归教育本质,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随着一波又一波整顿教培行业新政策的出台,在未来教培行业可能出现三大趋势:

一是市场逐渐规范。减负政策让教培行业迅速崛起,而最新“负面清单”的出台让教培机构有纲可依,撇去游离于市场监管之外的小作坊,新政策会让教培机构在“有质量”的高要求下规范市场,不再因为一些“升学保障”、“超前培训保障”而野蛮生长。

二是素质教育红利时代到来。在大力推进公平教育与高考多元录取政策下,再加上新时期家长对于孩子素质全面成长的新诉求下,素质教育或将迎来红利时代。

三是教培业从市场驱动转向产品驱动。伴随消费升级大潮,家长对环境、教学及服务品质要求更高,行业内更应开始重视内部教学及服务。

“又一轮”减负政策的来临,面对教培市场逐渐“规范”的大趋势,教育培训市场“优胜劣汰”的行业洗牌也将加剧。你的机构,准备好了吗?

文章来源:初墨

相关文章

  • 又来一轮“减负”,校内“减”了,校外能不“增”吗?2020-05

    超纲的“纲”出来了! 5月9日,教育部网站发布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义务教育六科超标超前培训负面清单(试行)的通...

  • 陈宝生:五减负

    一是从学校减,叫做从学校教学减负。这些年,我们对学校减负已经取得了明显的进展,有人讲叫作“校内减负校外增负”,这个...

  • 英语学习153,双减

    双减指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减负历经66年,校内在减负,校外的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却发展...

  • 【如梦令】双减

    校内校外减负,立德树人要务。 守育人初心,坚持并举五育。 减负,减负,青春趣味十足。

  • 教育减负,校内减,校外加,谁买单,谁赚钱?

    教育减负,搞了这么多年,使内卷这个词火了,而这个词,又使得像衡水中学的教育模式到小镇做题家这样的话题都火了,甚至包...

  • 家校合作

    学校越松家长越‘’疯", 校内减负必然导致校外减负,实际上是把教育负担往家庭转移。 "家长群‘’是2018年度最...

  • 校内校外

  • 校内校外

    大学时老师说,女生以后在社会里会遇到比在学校里更加优秀的男生,而男生再也遇不到比学校里更好的女生了。 当时以为是开...

  • 校内校外

    昨天了解到了两门课校内校外考试的情况。校内都是最高,校外的,S科只得了省三,Y更是拉胯(儿子最近特爱用这个词,我也...

  • 双减

    双减,意思是给父母经济减负,给孩子学习减压的意思吗? 双减最明显的措施之一是整顿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利用节假日休息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又来一轮“减负”,校内“减”了,校外能不“增”吗?2020-0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ngxz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