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都为孩子闹情绪的问题困扰。孩子遇到不如意的事,会生气、愤怒、伤心、沮丧,表现出的行为可能是大喊大叫,哭闹不止,这让很多父母感到头疼。
于是,有的父母由于担心孩子闹情绪,会尽力保护孩子免于失望的感受;而有的父母则指责孩子的感受,给孩子讲一通又一通的道理,告诉孩子他应该懂事,不应该哭闹。
01
这两种处理方法能不能起效呢?不妨看一看以下的案例。
场景:6岁的女孩果果很期待周末全家一起去上海迪士尼乐园,但周五傍晚接到爸爸的电话,公司临时加班,不能去了。
妈妈:果果,爸爸要加班,这周末不能去迪士尼了。
果果:不,我就要去!
妈妈:我们下周一起去,妈妈和你保证。
果果(大声):不,我明天就要去!
妈妈:果果,明天爸爸加班,妈妈不能带你和弟弟两个人去,弟弟才两岁呀!
果果(大吼):怎么不能去了?把弟弟放婴儿车里不就行了?
妈妈:弟弟还需要尿不湿、奶粉罐、备用的衣服,我们要先坐地铁再坐高铁,妈妈一个人实在做不到,果果要懂事哦。
果果:我不要懂事,我要去玩!
妈妈:你不能这样自私,要为别人考虑考虑!
果果(把手里的玩具扔地上):你们说话不算话,我讨厌你们!
妈妈:你给我捡起来!
(果果坐在地上大哭起来……)
这种处理方法,大人头疼恼火,孩子伤心无助……
那么,有没有更好的处理方法呢?
答案是:有。
02
我们一起看看另一种处理情况。
同样的场景。
妈妈:果果,爸爸要加班,这周末不能去迪士尼了。
果果:不,我偏要去!
妈妈:妈妈知道你很失望。
(果果坐在地上大哭起来……)
妈妈:来,妈妈抱抱。
果果(用力推开妈妈):我不要抱抱,我要去玩!
妈妈:我知道你一星期都在盼着去迪士尼乐园,很抱歉明天不能带你去了。
(果果一直在哭,妈妈默默地陪着,10分钟过去了……)
果果:我什么时候才能去迪士尼?
妈妈:下周末怎么样?
果果:如果爸爸下周末再加班呢?
妈妈:那我们事先和外婆讲好,让她帮忙管弟弟,妈妈陪你去玩一天,怎么样?
果果:太棒了。嗯……这样弟弟不能去很可怜啊,要不外婆、你、弟弟和我四个人去好不好?
妈妈:果果,你想的办法超级赞!而且妈妈知道你很爱弟弟。
果果:我也很爱外婆啊,现在就给外婆打电话吧。
03
现在,请你仔细体会一下,感受这两次对话的区别。你发现它们的区别在哪里呢?为什么第二个对话方式中,果果能在10分钟后高兴地接受妈妈的建议,甚至向妈妈提出更好的建议呢?
第一个对话方式中,妈妈没有理解果果的情绪,也没有同理果果的情绪感受,只是想要解决问题,乃至理所当然地要求果果懂事,不允许果果继续表达自己的需要,甚至批评果果自私,结果导致果果愤懑大哭,内心也受到不小的伤害。
而第二个对话中,妈妈首先同理了果果的失望情绪,然后给果果以抱抱和陪伴,给果果充分的时间去消化内心的失望,让果果感受到妈妈的爱,感受到自己被理解,妈妈还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让果果放心,因此,果果的情绪得到积极的转化。
心理学家简.尼尔森告诉我们,孩子需要学会处理自己的情绪,但首先他们需要认识并理解情绪。当孩子的情绪被看见、被准确清晰命名,孩子就学会清晰地认识情绪,理解情绪;当孩子的情绪被感同身受地认同,孩子就可以从中得到释怀,并从而学会处理情绪,然后就能从情绪中抽身出来,投入新的生活,寻求新的解决方法。
以上第二种处理孩子情绪的方法,在正面管教中被作为一个工具——“认同感受”来使用。
“认同感受”可以帮助孩子理解自己身上发生的事,并从体验情绪和被接纳中学会处理情绪。
04
你想学习这种和孩子沟通的方法吗?我们不妨一起来看一看“认同感受”的践行要点。
其要点如下:
① 应用场景:孩子向你流露出任何情绪的时候。
② 通用句式:
☆我能看出来你真的很生气/伤心/开心/兴奋
☆你看起来很无聊/无奈
☆你感觉很幸福/满足
③小贴士:不要修复、解救或试图说服孩子放弃感受——比如:没事的,不要哭了,马上就好了。
简单地说出孩子的情绪,然后沉默等待,就是在帮助孩子处理情绪了。
相信孩子能从体验自己的情绪中学习到面对自己情绪的能力。
④使用效果:让孩子感觉到被接纳、被理解,感受到归属感,孩子可以识别情绪、理解情绪,学习处理情绪。
总之,当孩子闹情绪的时候,家长要同理孩子,认同孩子的感受,给孩子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帮助孩子识别情绪、理解情绪,学习处理情绪。孩子是在被理解中更好地成长、成熟的。
你愿意学习使用“认同感受”这个工具,来帮助你的孩子学习更好地处理情绪,实现更好的成长吗?
注: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正念爱心树”原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