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傻天书》生活的艺术。
1.关于生来一切都会,与发展的思维。
昨天在路上想到太傻说的我们其实一切都会。
但是我感觉这句话有一些歧义,或许有些人会理解成我们不需要学习,但其实我们还是需要学习,并 且需要成为终身的学习者,需要不断的持续的成长。要做到活到老,学到老。
这句话正确的理解应该是成为自己。
寻找我们的原始的天真的不受外界影响的本我。
考虑到我们生来都是一部预装的计算机,但是都是最原始的系统。
我们大脑是需要发展的,我们是需要不断学习,才可以在这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升级,不断进步的。
那些脱离的学习,这是凭原始的感觉去行动的人,有些时候是对的,但是有些时候可能做的也不够。
毕竟世界上很多的概念都是需要你学习到了以后你才能在大脑中形成感知。
如果你没有这个概念,大脑就不存在这个感知。
这对外界的认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所以我们才会有学习的越多越感觉到自己己什么都不懂。
这证明我们是在世界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我们要体验世界,探索世界,就不能放弃对世界的认知与了解,这是要不断的分辨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虽然或许没有好与更好,但是我们是有对与错的区分的。
对错是不是分离?这个我们再慢慢思考。
总是在目前的价值观别人是有对与错的,因为我们肯定会有正确的价值观,也会有错误的价值观。
并且那些正确的价值观表示那些几百年来延传下来的正确的行动原则,我们才会获得进步。
所以在无穷问到:我该去做什么的时候?我感觉应该还是持续不断的学习。
破除恐惧的障碍,以后持续不断的学习。
以前我在学习是在和焦虑的逼迫下去学习,而现在我的学习是放松的,无所畏惧的,具有耐心的,主动性的学习。
所以最后对比思考当然更有价值,学习当然更有效率,思维当然更加深化。
2.生活的艺术。
在任何情况下,你不是在做任何事情,而只是在成为你自己未来的样子。
所以重点不是做事情,而是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成为自己认识自己。
心理学上很多时候都是需要认识自己,个人成长。
我们对外界的探索是越来越多,但是对个人内在的内心的探索还不太够。
很多心理学家写了一些著作,比如罗杰斯的《个人形成论》。
比如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
比如霍伦的《自我分析》。
所以不断的认识自己,发现自己是我们人生的本质。
最终这个人生是我们展现自我的舞台,而不是束缚自我的监狱。
一定要做事的话,就要做展现爱的事情。
我们以爱为基础去做事情,就会减少分离,远离恐惧的束缚。
很多时候我们是行动主义,但是我们的行动缺乏自我,所以我们要变成成为主义,我们要为成为自己实现自我的价值多努力。
这一张比较简单。现在也不是很多,为下一张进行铺垫。
自我探索的话题,古今就有,我们不断的写作,不断的反思,不断的阅读的过程,就是自我成长的过程。
祝大家找到真实的自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