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煜兮
六月的开启总是伴着欢快,因为儿童节五彩缤纷的祝愿像飘起的彩色气球一样轻快地飞舞在空中。
童年回忆的色调对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 无论艳丽还是清淡,都是难忘的。
白衬衣,蓝裤子,红领巾,就是我们那一代人对六一国际儿童节记忆的标配,我们的队服-雪白的衬衣,深蓝的长裤, 鲜艳的红领巾。
70年代的六一儿童节那有现在这么多样的活动,过儿童节多数时候是学校组织我们是去烈士陵园悼念烈士,学习革命传统。
我一直没有想明白为什么要在六一过节这天去烈士陵园悼念烈士呢?长大成人后很多年都没有明白,节日不应该是快快乐乐吗?没有问过,本能地知道这是一个不能问的问题。时代的印记会自然而然地教会一个孩子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在那难得找出一点有仪式感又有意思的活动的年代,这已经是一件令人开心的大事了。 除过向烈士敬礼默哀的几分钟,其余的时间里大家的兴奋和开心和去公园并无不同。
那天会有新队员入队的仪式,在烈士墓前宣誓。唱队歌,继承革命先辈的遗志,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那时的我们是真心的相信。
在没有恢复少年先锋队名称时, 当时的‘红小兵‘唱的是 “国际歌’’。 70年代后期,恢复了“少先队员”的称呼,红领巾替代了红标志...
这是历史的眷顾,想想我们这一代人的经历真的是太丰富了,我们见证了新中国的许许多多个第一次...
那时的少先队员需要大家推选的, 不像现在的孩子入学就是少先队员。每个班每个学期选出优秀的几个学生入队,非常有仪式感的入队仪式。当然每年的六一儿童节在在烈士陵园里宣誓入队,也是最让人记忆深刻的。
我真的不记得我是那一年的加入少先队,算下来应该是在三年级以前吧,因为我先当了“红小兵”,还记得那个塑料胸牌我保留了很多年,之后才戴红领巾。
六一儿童节的早上特别地兴奋,早早起床,整整齐齐的把蓝裤子白衬衣穿好,带上平时不用的一条新的红领巾。 那时一条红领巾几毛钱,每个人都会有两条。
小书包里会装有大人给准备的煮鸡蛋,馒头什么的做中午的干粮。大人也会给你几毛钱带在身上,可以在烈士陵园的门口买杯茶水,冰棍儿什么的。那一天对我们来说真的是很奢侈了。
孩子们早早地到学校,排着队在老师的带领下走一个多小时才能从城市的东郊走到南郊的烈士陵园。会有很多学校都去搞活动,如果前面还有其它学校我们会等很久才能进去。西安的烈士陵园,当时的规模不是很大,大门口入门处种了许多青松柏树一类四季长青的大树,记得进了大门里面有一个高高的烈士纪念碑,一个不大的广场。
早上大家精神饱满,一路高歌地走着, 吸引许多路人的注视,是最兴奋开心的时候。在烈士陵园学校的集体悼念活动和新队员宣誓入队仪式之后,个各班会有诗歌朗诵,讲小故事等活动。然后,三三两两在大树下的寻找一块阴凉的地方,打开自带的食物分享。
那个年代是没有瓶装水这个概念的,每个人都有一个小小的军用水壶,有的是真的,有的是仿制品买来的。从水壶里头装的水可以看出一个家庭的生活条件和格调。大多是同学水壶里装的是凉开水,有讲究一点点家庭给孩子准备放凉了的加了糖的凉茶。
干粮点心多数自己做的,有家里自己蒸的馒头,里面加上些那种的切的很细的大头菜丝,一点点油拌过的。我常常会再提前一天为自己做那种北方的油饼,配上葱花。这在同学中往往会引起佩服和欢迎,大家都会多带一点自己的食物会分享给别人。
对烈士陵园的活动在我的记忆里不是很深刻, 却总是记得那白衬衣蓝裤子和整整齐齐的红领巾。还有早上出发前的兴奋,一路的行走除了唱歌可以和同学聊天,老师会走旁边也会和同学聊聊闲话。
现在孩子过节, 有礼物有新衣服,会到饭店聚餐,郊游活动有车接送... 相比起来当年的我们生活真的是太简单了, 可这样的活动会让我们前前后后开心许多天。
又是六一,许多地方的小学生是疫情后开学复课日。各样活动在刷屏,也就想起我们小时候的六一儿童节,白衬衣蓝裤子和红领巾。
2020.06.01 PM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