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4岁的小女儿最近在学舞蹈,反应好像永远比别的小朋友能慢一点,朋友心理就比较着急。
吐槽:孩子是不是不适合没有跳舞,没有这跟筋啊。
我们问她:那孩子对于自己比别的小朋友学的慢,有什么反应?
朋友:由于老师引导的好,会告诉孩子虽然她学的慢,跳的比别的小朋友慢一点,但是她的动作特别标准,笑的刀特别甜美,孩子还是很喜欢跳舞,每天晚上还叫着我一起练习。
小女孩喜欢跳舞,在跳舞的时候她是开心的,这一点就够了,纵然也许她确实没有跳舞的天份,父母也没指望将来这能成为孩子谋生的技能,那就让她开心的跳下去就好。
像青年舞蹈家黄豆豆,他在跳舞方面并不是十分有天赋那一类,在他学芭蕾舞时,被老师认定上、下肢的比例,头的长度比例等都不对,不适合跳芭蕾舞,在老师的提点下,他转而继续学习民族舞蹈,因为热爱,怎会轻意放弃。
附黄豆豆的一篇采访片段:“我刚开始来上海学习,个子矮、腿短、长相也不好,一开始学习成绩也不好。那时候我想要通过一种怎么样的方法能够让老师满意。其实我们很多同学他们条件都比我好,他们踢腿、下脚背都比我好,很轻松的就能完成。所以我那时候吃完晚饭以后悄悄爬到楼顶去练习,或者同学睡觉了,把腿绑在上下铺的楼梯上,悄悄的努力。因为所有人都鼓励我,“先天的天赋是1%,后天的努力是99%”,这句话我听别人讲了很多次,但是我特别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证明这句话。”
反观我们这一代人,小时候父母可能都在忙于生计而奔波,我们能得到的认可太少,有时一次没有做好,不仅没有及时得到鼓励,反而更多的是打击,轻意地被定性我们在这件事上没有天赋,自己小小的心灵上种下了“在这个领域我不行的种子”。
在接触一件新事物时,没有人给予正面引导,导致从孩童时代就错误的认为在这个领悟上是不擅长的,心里抵触而又不能正视,默默的心里自我暗示:“我不喜欢这个”。
记得小时候特别爱看“戏说乾隆”和"新白娘子传奇",在家里拿着妈妈的各种丝巾学着电视上的动作舞动,去了幼儿园第一时间跟老师和小朋友们展示,有演出机会老师也都是优先考虑我,那时就是纯粹的喜欢跳舞。可是到了小学一年级后,老师认为我个子属于中上偏高的,直接就下定论:个子太高的人不适合跳舞,没有个子偏小的姑娘跳得漂亮。想想年幼的自己是多么可怜,在自己还是个懵懂的小姑娘时,自己的喜好就这样被别人随便的下定论。从此以后在舞蹈这个方向再也没有以前自信了,自己心里就默默的认为自己确实不适合跳舞。即使将来长大后,也有很多机会可以再去跳舞或者是被别人邀请展示自己,但我心里却是胆怯的,不自信的。
有多少人跟我有相同的经历呢?有多少家长或者是老师亦或是长辈,在我们还是孩童时,就给我们的将来下了定论!盲目地以他们所谓的经验判断我们适合,不适合做什么,或者因为我们一两次没做好某件事,他们就认为我们在这件事上是永远做不好的,没有天赋不适合做这件事的?
多少儿时的爱好与梦想就这样被扼杀了。当时的我们还太小,很多事情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出于对老师对父母权威感的认可,认为他们说的话一定是对的。
还记得儿时的那个梦吗?多么雄心勃勃,简单美丽,却在我们还懵懂之时就被扼杀了。
孩子在接触新鲜事物时自然而然会萌发出自己的梦想。作为父母或者老师一定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引导,而不要着急去否定他,告诉他他的梦想是多么的不现实。让孩子勇敢的去尝试,去努力,哪怕一直做不好,起码在他成年后回头再看,也是无憾的。在孩子努力的过程中,作为父母的给予充分肯定、给予足够的鼓励,就是对孩子最大的支持。
孩子天生有爱人、好学并与人互动的能力,只是会有被父母扼杀掉的遗憾,不要语言暴力,语言暴力是一把无形的剑,他会一次次刺伤孩子的自尊与梦想。
查尔斯·布劳尔曾说过——一个新的想法是非常脆弱的,他可能被一声耻笑或一个呵欠扼杀,可能被一句嘲讽刺中身亡,或者因某位权威人士皱一下眉便郁郁而终。
多鼓励孩子吧,陪他在追逐梦想的路上披荆斩棘吧,不为结果、只求过程,这是一段共同成长的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