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聊一下金庸老爷子的小说主题的进化史。
从他老人家的写作顺序和小说的主题来看,金庸也是在不断提高认识,否定自己。他先写了《射雕英雄传》,塑造了大侠郭靖,讲为国为民的侠义精神。毕竟写郭靖的时候,老爷子还年轻,是个热血沸腾的人,想做一番大事。可以说写郭靖的时候,金庸映射了自己想要报效国家的理想。
郭靖心底干净纯真,一开始只是要报自己的杀父之仇,后来逐渐认识到民族大义,为此不惜背叛养大自己的成吉思汗(相比杨康就很孝顺嘛),乃至于后来襄阳城破,全家殉城,最终成全大义。不像王重阳,建了个豪华公墓每天自怨自艾,殉城的那一刻起,北侠已经超越了中神通。可惜的是。不知道黄蓉死的时候是怎么想的,但是黄蓉肯定不会为国家大义去死,嫁鸡随鸡,黄蓉肯定死于爱情。
到了写杨过的时候,全书基本上已经不怎么提侠义了,通篇体现了一个情字——大武小武的兄弟情,尹志平的单相思,李莫愁的虐恋,王重阳和林朝英的变态,郭靖的严父,黄蓉的慈母等等,用各种角度来写一个“情”字。说明金庸已经开始从大义中清醒,转而关注人间真情。就像我们二十岁的时候,热血沸腾,喜欢豪言壮志,后来人近中年,明白那些都是虚幻的,开始去爱更身边的家人朋友,毕竟亲人的手才是最温暖的。
因为历史原因,老爷子的父亲受到了不公正待遇,下场悲惨,这让金庸一直耿耿于怀。但是老爷子写到张无忌的时候,小说的主题已经变成了宽恕,不管是决不宽恕的灭绝师太,还是张无忌在光明顶宽恕六大派,到最后众人宽恕金毛狮王,宽恕周芷若。整本倚天屠龙记都是讲一个宽恕的故事。写到这里的时候说明金庸已经看开了,学会宽恕的人才是开始走向成熟的人。
写到《天龙八部》的时候,金庸开始悲观了,远不如写《射雕英雄传》那么积极,所以《天龙八部》通篇就是个悲剧,也许是金庸自己也开始知天命,所以《天龙八部》的主题就是命运。书里的每个人物都在被命运困扰,唯一得到善报的反而是坏蛋鸠摩智,所以好坏在这时候,在金庸眼里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天龙八部》里面的每个人都在被自己命运所摆布,人人都是求而不得,尤其是三位主角都是被命运身世所累。豪气冲天的乔峰,从反契丹斗士变成了人人唾弃的契丹狗。段誉就不说了,只想要他的神仙姐姐,却得了一堆妹妹,最后得知自己的爹都不是亲生的。还有虚竹看起来权色兼收,是屌丝逆袭的典范,只可惜虚竹的本心只是想在少林寺安静地做个小和尚,所以虚竹会感叹为何丁春秋那么坏还能留在少林寺而他却不能。
金庸的最后一部书是《鹿鼎记》,写到这里金庸算是彻底否定了自己,否定了武侠。塑造了大侠的反面韦小宝。大侠应该顶天立地,韦小宝就卑鄙猥琐,大侠应该武功高强,韦小宝就不会武功,大侠要用情专一,韦小宝见一个爱一个,大侠应该光明磊落,韦小宝就无耻下流。即然金庸否定了武侠,那么只能就此封笔。
世间从此不见金大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