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尼采
本书的作者是著名心理学家弗兰克尔,他是20世纪的一个奇迹。
为什么这么说呢?纳粹时期,作为犹太人,他的全家都被关进了奥斯威辛集中营,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于毒气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幸存。弗兰克尔不但超越了这炼狱般的痛苦,更将自己的经验与学术结合,开创了意义疗法,替人们找到绝处再生的意义,也留下了人性史上最富光彩的见证。
弗兰克尔一生对生命充满了极大的热情,67岁仍开始学习驾驶飞机,并在几个月后领到飞机驾照。—直到80岁还登上了阿尔卑斯山。
这本书曾经感动千千万万的人,它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评选为最具影响力的十本著作之一。到今天,这部作品销售已达1200万册,被翻译成24种语言。
在前言部分,哈洛德·库希纳看出来了:作者很欣赏尼采的这句话——“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并在书中多次引用。作者对那些因放弃对未来的渴望而放弃生命的狱友嗤之以鼻,因为这些人死亡的原因不是因为食物或药品的匮乏,而是因为缺失对未来的渴望和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
看到这里,我在反思自己:虽然生活在和平年代,但是我现在的状态有些跟作者狱友一样,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也缺乏对未来的渴望。
所以我想从书中找到一下几个问题的答案:
1.作者到底经历了什么?
2.什么是生命的意义?
3.像我这样的人该怎么自我救赎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