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李白是催眠师,杜甫是大导演?

李白是催眠师,杜甫是大导演?

作者: 甄昊元 | 来源:发表于2017-12-05 10:28 被阅读0次

 

《李白是催眠师,杜甫是大导演?》甄昊元古诗文欣赏(之一)

漂泊在异乡,人最是孤独寂寞,然而如何能将这孤独寂寞表达出来呢?平凡的人会一声长叹:寂寞啊!诗人却会把他写下来。

如何写?

 

陈子昂站在幽州台上,眺望山川,只发出了感慨“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是以视觉为线索,以时间空间为背景的的慨叹。

李白则由眼前的平凡之物,以魔术的障眼法和催眠法,将思乡之情灌注到你的心间:

床前明月光,

月光都见过,人人可拥有一片床前明月

疑是地上霜。

地面结霜也是北方和中原常见的情景,从月光到冰霜,清奇的比拟瞬间控制了你的思路,不由就进入了作者的节奏中……

举头望明月,

分辨不得是月光还是冰霜,于是你和诗人一起抬头望月,动作行为尽被控制。

低头思故乡。

俯仰之间,诗人的情绪尽数涌到了你的心间。

李白用催眠一样的手法,相隔千年,还操控着我们的情感,李白是大骗子,是谪仙人。

很奇怪千年以来,没有人去谈论李白的这一手催眠术。

 

诗歌创作需要技巧,这技巧并不仅仅是对仗对偶平仄那般简单。可以说平仄、对偶、对仗,全都只是入门的小技巧,练字、用典,只是一般的技术和常识,要如李白这样的催眠术、障眼法、魔术家般的手段,才能真正成就一首好诗。古人的理论体系单纯、简单,因为古人并无今人的见识,并没有今人看过无数艺术种类、掌握更多的科学道理,而这些艺术体验、科学体验放回到古体诗词的创作中,会产生哪些效果呢?

 

你以为我说影视导演技术放回到古诗词中,是标新立异、荒诞不经?让我们来看看这个人的作品吧: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开篇就是声音。想像一下,屏幕上,黑场。然后听到单调空洞的军鼓,听到空旷回荡的雁鸣。十个字不仅仅交代了边塞,更重要的是给了你对空间的想象。而这,全靠声音来实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声音甫落,视觉内容登场。一句露从今夜白,交代了节气,更渲染了初秋的清冷荒凉,月是故乡明,略过抬头望月,略过月光的描写,直接让你跳跃过这些过程回到故乡。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由故乡及兄弟,由兄弟及家人四散,死生不知。这是杜甫对仗极公正,但是这句我宁可相信他不是刻意地对仗,而是信手表述战乱中兄弟家人分散的恓惶。

寄书长不避,况乃未休兵。

为什么“无家问死生”,老杜也只是给了一个无奈的解释:大唐这个时代没有微信啊,邮政的效率非常低下,又何况现在战乱没有休兵,哪儿哪儿都去不了。


和李白的催眠操控不同,杜甫用的是MTV的手法,用声音来带你进他的世界,在仿佛听到的戍鼓、雁鸣中,和他一起看冰冷露珠、天上明月,听他凄苦的声音感叹兄弟分散、生死不知。听他告诉你这实在是个恓惶的战乱年月。

在这一切的时候,不是你在读诗,是你和鬓发凌乱的老杜坐在门槛子上,听秋鼓雁鸣,看天上明月,想念弟兄。

让我们再读一遍这首诗吧: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避,况乃未休兵。

......

READ MORE

这首诗是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杜甫在秦州所作。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爆发,乾元二年九月,叛军安禄山、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这首诗就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


可惜大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没有电影工业,但凡有电影业和MTV产业,杜甫也是个名导演的地位,就算杜甫的题材不是歌功颂德的主旋律、不是爱恨情仇的票房大片,也至少是个精品文艺片,票房多少有保障,杜甫绝不至于颠沛流离老病致死。

 

我们不是古人,千年过去,我们的所见所闻和古人大不一样,我们有条件跳出历史文字的层面重新去理解审美,去挖掘伟大诗人的技巧。而不是像附文这样,只会研究典故。

更多有趣的原创文章,请关注此公众号

 

附:

古人解读本诗的方法:

《李杜诗选》:此二句(按指“露从”一联)妙绝古今矣,原其始从江淹《别赋》“明月白露”一句四字翻作十字,而精神如此,《文选》真母头哉。

《诗人玉屑》:杜子美善于用故事及常语,多离析或颠倒其句而用之,盖如此则语崚而体健,意亦深稳矣(《麈史》)。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之类是也。

《唐诗归》:钟云:只说境,含情往复不可言(“露从”二句下)。),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刘辰翁曰:浅浅语使人愁。周珽曰:……结联所谓“人稀不到,兵在见何由”也。征战不已,道路阻隔,音书杳莫,存亡难保,伤心断肠之语。令人读不能终篇。

《杜臆》:只“一雁声”便是忆弟。对明月而忆弟,觉露增其白,伹月不如故乡之明,忆在故乡兄弟故也,盖情异而景为之变也。

《瀛奎律髓汇评》:何义门;“戍鼓”兴“未休兵”。“一雁”兴“寄书”。五、六,正拈忆弟。纪昀:平正之中,自饶情致。无名氏(乙):句句转。“戍鼓”是领句,突接“雁声”妙。

《茧斋诗谈》:“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若作“雁一声”,便浅俗;“一雁声”便沉雄。诗之贵炼,只在字法颠倒间便定。

《读杜心解》:上四,突然而来,若不为弟者,精神乃字字忆弟、句里有魂也。……不曰“月傍”,而曰“月是”,便使两地皆悬。

《杜诗镜铨》:凄楚不堪多读。起突兀(“戍鼓”二句下)。

 

 

相关文章

  • 李白是催眠师,杜甫是大导演?

    《李白是催眠师,杜甫是大导演?》甄昊元古诗文欣赏(之一) 漂泊在异乡,人最是孤独寂寞,然而如何能将这孤独寂寞表达出...

  • 杜甫,我所爱也;李白,亦我所爱也;两者兼而爱之,不分彼此

    我既喜欢李白,也喜欢杜甫;李白比杜甫大11岁,成名比杜甫要早,是杜甫半生追的星,杜甫喜欢李白的程度大于李白喜欢杜甫...

  • 一起求仙寻药,李白与小迷弟杜甫的疯狂时光

    李白与杜甫二人是唐代成就最高的两位诗人,人称诗仙和诗圣。李白比杜甫大11岁,当李白已经出名的时候,杜甫刚刚出道。所...

  • 日更第31天|读诗有感

    在唐代,李白,杜甫是唐诗发展的两大高峰,一为仙,一为圣。小的时候只喜欢李白,不喜欢杜甫,喜欢李白的潇洒豪...

  • 他是李白情敌,幼年丧父,中年丧妻,晚年无子,也是千年来最深情的男

    文/麦大人 他是盛唐三大诗人之一,与李白、杜甫齐名。 有人说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而他是人才。 他也是大唐一流的...

  • 杜甫 李白

    杜甫和李白是同一时代的人,但要说两个人谁年龄大。 我第一感觉肯定是杜甫。 还是读了书后才知道,李白比杜甫大十一岁 ...

  • 走进文人||独爱王维

    文/ 梁树丽 他是盛唐三大诗人之一,与李白、杜甫齐名。有人说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而他是人才,他也是大唐一流的音...

  • 转自知乎

    其实,按着年龄,李白大了杜甫整整十一岁……真的。杜甫诗712-770,而李白是701-762,自己加减乘除一下。可...

  • 浪漫的相会

    今天读到这里。 李白和杜甫的友谊,令人感动。 李白比杜甫大十一岁,两个人的性格可谓迥然不同,李白热情豪放,杜甫深沉...

  • 对不起,王维

    (作者与友人在王维银杏树下留影)王维,盛唐三大诗人之一。另两人是李白与杜甫。“诗仙”李白,太傲。“诗圣”杜甫,太严...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李白是催眠师,杜甫是大导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nyqi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