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气的背后
一个好习惯的培养需要至少一个月的时间,一个好习惯的破坏,大概一件事情就足以。
早上看到过半的孩子没有完成作业,第一反应就是——生气,少的可怜的两项作业,一项是书写,另一项是预习。这部分孩子把预习默认为可以不做,以前有过,但是我总是本着不惩罚的原则,让孩子上课认真听,弥补没有预习的不足,大概就是这个原因吧。而现在大量的出现这样的情况,也着实没有过。
生气的背后是什么?着急,想让孩子们正确对待预习这件事。我一贯认为:课堂是最重要的,孩子能够接收大量的信息,并且有讨论、提问、研究,依靠集体的力量来解答问题、学习知识、共同进步,是多么愉快的一件事呀!家庭作业只是一个巩固,对当天知识进行再次记忆;家长也只是一个辅助,需要了解一点孩子学了什么知识,做了什么作业,仅此而已,我不主张让家长教知识,也不喜欢让孩子在课堂之外不停的进行机械重复,也许有用,但是,我很不喜欢。
生气的背后还有什么?失望。教育,原本是简单而美好的,为了孩子们能够有价值感、有自信,最起码健康、快乐、单纯,每天能够开心的到教室,身体略繁忙但内心有条理的度过一天,而不是身体忙忙碌碌、头脑昏昏沉沉、心里杂乱无章的到学校来,茫茫然不知为何,却还要强颜欢笑,想到这些,真的忍不住掉下眼泪,曾经一度因为这件事情,整夜整夜的睡不着,因为无能为力,无可奈何。除了接纳,让自己宽宽心,从课堂抓效率,更多的减少课外任务,为他们的忙碌匀出一点点时间。
生气的背后还有——心疼。眼看着一个个本已经宽容有爱、平和包容的孩子,一下子又回到了之前一身戾气、满嘴脏话、锱铢必较的样子,并没有觉得孩子做错了什么,而是很心疼,当一个环境不适合孩子时,他会通过很多让人“不喜欢、不舒服”的方式反应出来,这其实是孩子在向外求助,孩子自己不知道,大人却需要意识到并且及时的给予帮助,即便我在这个集体中不是主导者,却也要竭尽所能,去让这个孩子恢复好的心态和状态。
我非圣贤,会有评判,会有抱怨,会有无奈,倾诉过后,还是要做好手头的一切事,去做好这根拐杖,辅助所有需要我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