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某著名研究机构通过调研发现,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和普通的科学家的差别,不是智商、学历和科学素养,而是写作能力。获得诺贝尔奖科学家的写作能力竟比普通的科学家高出20倍左右。
伟大的数学家华罗庚也曾说:“要打好基础,不管学文学理,都要学好语文。因为语文天生重要。不会说话,不会写文章,行之不远,存之不久。”
我们作为普通人,虽然不搞科研,也不是每个人都有一个作家梦。但是如果细心就会发现,我们身边那些擅长写作的人早已开启了不一样的人生,他们当中有的人了获得了名或利,有的在职场上一路绿灯,有的通过写作成为了令人羡慕的自由职业者。
写作者写作和天分异禀无关,这是一笔弥足珍贵的财富,我们每个人都能通过练习写作技巧拥有。
《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就是一本关于基础写作的书,书里提到,那些写作能力出众的人,大多是掌握了一些固定的重要写作原则,并在写作过程中反复不断地使用。这本书从结构、风格、可读性三个方面,列举了20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高效写作原则。包括如何规划表述的观点和顺序、如何使用恰当的例证、以及如何增加文章的易读性等,涵盖的写作技巧几乎适用于所有类型的写作。
《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本书作者布兰登·罗伊尔从哈佛毕业后,潜心研究写作教学,通过总结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独创了一整套写作体系,并先后出版有关写作的一系列经典著作,成为了领域的标杆之作,这本《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就是其中的一本。
下面我从结构、风格和可读性出提炼出8条原则,供大家大家参考学习。
一.结构
结构关乎文章组织以及表述观点的顺序。
如果掌握不好一篇文章的结构,就会出现表述混乱,让读者抓不住重点的情况。而文章结构清晰,可以让读者对作者写作意图一目了然。
1. 运用“自上而下”写作法,总结先行
台湾作家李敖曾说:“我们看文章,要问的只是:一、要表达什么?二、表达的好不好?”
比如“自上而下”写作法就是一种好的表达方式。我们在写作时,应该先考虑给读者一个目标,然后再告诉他们抵达目标的方向,否则就无法以最高效的方式传递信息。
倒三角形具体怎么写呢?就是把总结放在文章的开头,首先告知读者文章大意,再提供支撑观点的事例或细节。接下来,写作重点应该自上而下,按照“最重要、次重要、最不重要”的顺序排列,采用倒三角的结构。
这么写的好处就是,不仅让文章结构清晰,也能使读者更快的抓住中心思想。
《麦肯锡教我的写作武器》和《金字塔原理》这两本书中,也充分说明了“自上而下”写作法的优势,可见好的表达方式几乎是适用于所有写作的。
2. 使用转折词提示写作方向
一篇好的文章,一定不是平铺直叙的,文中会出现转折词表示承接、转折、连续,总结等。转折词都有“此外、而且、然而、但是、总之、因此、结果”等。细分又会分为连接词、举例词、对比词和总结词。这是一条基础的写作原则,确保在文章中正确的使用,不会带来歧义以此达到了正确表达的目的。
结合转折词的使用,这里有一个最简单的写作方法,它可以帮你写出任何东西。首先选择立场,其次写下结论,再次陈述“有如下几个原因”,最后使用转折词。
写作技巧虽然这个写作结构不是那么令人兴奋,但是却足够清晰实用。当你没有写作头绪的时候,可以用这个结构来搭建大纲。
3. 整合相似事物
我们有时候读别人文章,会云里雾里搞不清楚作者想说什么。虽然文章中虽然出现了经典结构,有引言、 正文和结论,但是混杂在一起,导致阅读和理解起来很困难,这也是我们常说的观点杂糅。
当我们写文文章时,应该把相似的、同性质的内容集中起来说明,先完成一个主题的讨论,再讨论其他主题。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让观点表达的更清晰,便于读者掌握重点内容。
就像我现在所写的这篇书评,想要给大家分享《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中的内容,按照结构、风格和可读性三个方面来介绍。我在介绍“结构”的内容时,就不会穿插“风格”部分的内容;确保把“结构”部分说清楚之后,另外再集中说明“风格”和“可读性”相关内容。
二、风格
风格是写作的方式,包括如何使用恰当的例证支撑所写内容。
每个写作者都有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但最基础的原则是通用的。
1. 让你的例证个性化
文章应该精雕细琢,但这不是最重要的方面,是写作的第二重要任务。最重要的写作原则是让观点得到充分的论证,细节则使文章更可信、更难忘。
那么什么样的细节可以使文章更令人难忘?就是增加个性化的事例,可以通过写作技巧来支撑你的观点。
个性化事例①轶事是修饰观点的小故事。 安妮特·西蒙斯 (AnnetteSimmons)在《故事思维》里强调“事实无法形成信任,信任需要故事维系它。人们更重视他们自己得到的结论,他们只会相信真实发生在他们身边的故事。”故事的力量很强大,可以增加文章的趣味性,让读者觉得你的文章值得读,讲故事的技巧很关键。
②引用是说服力极强的工具。如果你的文章中时而金句频出,时而引用名人或伟人的名言。那么会让读者感到你是个博学的人,也会为你的文章增色不少。想要在文章中旁征博引,其实没有捷径,要靠平时的积累来实现。
③类比可以帮助读者更清楚地理解给定关系,通常是寻找两种完全不相同事物的相似性。比如你想表达阅读和关系之间的关系,运用类比,可以说:“阅读和写作,是弓与箭的关系”。这样读者就会很清晰的明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④善用比喻,可以强有力的表述观点,也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变得极具有画面感。比如想表达一个人命运坎坷,《我是范雨素》这篇文章是这么说的:“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读的书,命运把我装订的极为拙劣”。这个句子通过暗喻就写出了画面感。
2. 多用动词,避免名词化
人类语言中最先出现的极有可能是动词,因为动词是描述具体事物的,本身是有力度的。但是一旦变成名词,就会失去这种力量感,和读者的关联也会被削弱。同时也会弱化文章的内容,会使的句子更长,从而增加了读者的理解成本。
动词那么什么是“名词化”呢,是指将动词变成名词使用,比如“确认”变成“做出确认”,“决定辞职”变成“做出辞职的决定”。
3. 用恰当的语气写作
语气是写作者的态度,合适的语气也能体现文字的温度。为什么文字要有温度呢?亚里士多德曾道出沟通的三要素:人格、逻辑和情感。其中情感就是动之以情,能调动读者的情绪及认知。
想要文字有温度,在写作时,选择积极词汇、避免消极词汇比较适合。比如:“这个计划不完善”就是消极的说法,而“这个计划有缺陷”就是用积极的方式陈述了不足。
尽可能在任何情况下使用积极词语,因为这会让读者本能性地更愿意接受。
三.可读性
可读性与表达方式、写作材料的视觉愉悦感和易读性等有关。
每一个作者都想让自己的文章可读性更强,给读者带去更好的阅读体验,这里可以通过可读性工具去加强。
1. 突出关键词和短语
写作也是一门平衡艺术,作者很有必要通过小装饰来增强外观和可读性。这种装饰包括粗体、斜体、破折号等。
关键词首先是粗体。加黑字体可以用于强调关键词,使重点内容变得显而易见。如果一篇文章从头到尾没有加粗的字体,读者就很难知道重点是什么。但要注意不要过度使用,如果过于随意的使用粗体,反而会减弱效果,会使读者感觉不舒服。
其次是斜体。斜体与粗体作用相似,可以在表示对比的词时使用,会使文章具有艺术效果。注意不要过度使用斜体,因为斜体容易使读者眼睛疲劳,而且会让文章页面显得拥挤。
最后是破折号。破折号可以用来改变句子节奏,以更灵动的方式对词语和短语进行强调。特别适合引出对书籍的介绍,在我以往的书评写作中,经常遗忘掉这条原则。
2. 使用小标题拆分文章
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面对一篇没有小标题或提要的文章,我们的读完率会大大降低。因为标题和提要可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高效的传达每个章节的关键信息。标题的作用是区分章节内容,提要的作用则是概述或转述下文。
小标题写作有效的运用标题,可以最大化节省读者的时间,从而高效获取信息。而提要更多出现在商务报告和论文中,是概述整个章节的有效工具。
最后写作是一个创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最让人满意的,就是把“垃圾”变成某种有价值的东西。想要“垃圾”变成有价值的东西,这个过程离不开修改。
这本《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虽然讲的是基本的写作方法,但是能迅速帮你建立写作的全局意识,告诉你写作是怎么一回事,以及一篇文章该怎么谋篇布局才能赢得读者。
美国知名教育家克林肯博格曾说:“写作,没有人找得到一种为这种能力定价的方法。但每一个拥有它的人,不论如何,何时获得,都知道,这是一种稀有而珍贵的财富。”
写作这笔珍贵的财富,每个人通过练习都可以掌握。运用好这20条写作原则,你也能写出一篇重点突出、条理清晰、令人深刻的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