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菲渐渐折服在哲学的魅力之中,她认真地思考着老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这一次,老师以一种奇妙的方式带领苏菲进行了一次穿越式的游览——她看到了公元前402年的雅典古城。她看到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柏拉图站在高大的廊柱下谈话,更神奇的是,柏拉图还让她做四件事:
第一,请你想一想,一个面包师傅如何能做五十个一模一样的饼干?
其次,你要问自己,为何所有的马都一样?
第三,你必须肯定地回答人的灵魂是否不朽。
最后请你告诉我们,男人与女人是否一样具有理性。
那么,在进入正文之前,在了解伟大的柏拉图之前,我们每一位读者都像苏菲一样,认真地思考一下这四个问题吧。
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苏格拉底去世时,柏拉图还是一个29岁的年轻人,但是他已经在苏老师的门下受教了一段时间。苏格拉底其实并没有留下任何文字性的理论,他所有的理论都是柏拉图整理的。而柏拉图的著作之所以比较完整地保存了下来,是因为他在雅典城外创建了一个学校——柏拉图学院。单从这一点来说,柏拉图就已经堪称伟大了。
在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之前,就已经有了一些哲学家,除了自然派哲学家外,还有一个学派被称作“诡辩学派”。这个学派认为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是非标准,因为每一个城邦、每一个时代对于是非的观念都是不同的。苏格拉底则坚决反对这样的说法,他认为世间有永恒的、绝对的是非观念存在。(他总是与孟子老先生不谋而合)
柏拉图继承并且发展了老师的学说。
我们回到前面的问题上来。面包师怎么能做出五十个一模一样的饼干?在当今这个烘焙技术进万家的时代,回答这个问题轻而易举,不就是使用了同一个模子嘛!如果我们的思考只停留在这里,那就不是哲学了。
我们继续思考:为什么所有的马看起来都一样?你的心里或许会有疑惑:虽然马看上去都是一样的形态,但是也绝对不会每匹马都一样啊?马又不是用模子造出来的。如果继续思考下去,我们就会想:马为什么就是这样的形状呢?为什么我们一眼就能看出马是马,兔子是兔子,绝对不会认错呢?
当我们今天已经了解了遗传的秘密的时候,这些问题似乎都不是很难解决,但是,2000多年前的柏拉图并不知道世界上还有“遗传”这两个字,他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在物质世界的背后,必定有一个实在存在。他称这个实在为‘理型的世界’,其中包含存在于自然界各种现象背后、永恒不变的模式。就像做一模一样的饼干需要有一个模子一样,每一匹马、每一头猪、每一个人的后面,都有一个“理型马”“理型猪”“理型人”存在,这些理型的事物是恒久不变的。这就是柏拉图的理型世界。
除了理型世界,柏拉图还发现了一个感官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每一件事物都是流动的”,而且没有恒久不变的。比如,当我们看到一匹马的时候,大家可能会异口同声地说:“看,那是马!”但是,再具体观察的时候,有的人会说:“这是一匹漂亮的马!”有的人会说:“哪里漂亮呢,太丑了。”这样的认知,就是柏拉图所说的感官世界,在感官世界里,我们对事物的认知是模糊的、不确定的,多变的,然而,这些认知并不会让我们否认这是一匹马。换句话说:即使在感官世界里所有的马都瘸了,“理型”马还是四肢健全的。
柏拉图认为人是有灵魂的,而且是不朽的。他也肯定了女人和男人同样具有理性,这样的观点在当时可谓惊世骇俗,自然也受到了议论和批评。第一个批评他的人是谁呢?下一章,一个重量级的人物就要出场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