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了三十年的老师了,或许我也能称我做过的工作为我的教育人生吧。最近正在读日本导演黑泽明的自传《蛤蟆的油》,有些地方很有感触,就借他书里的话开篇吧。
“从前的老师中,有许多具有自由精神、个性突出的人物。相比之下,如今的老师职员式的太多了。确切地说,不是职员式老师太多,而是官僚式的老师太多了。接触这种人的教育,能有什么用呢?他们教的课干巴巴的,学生感到没趣儿,自然去看漫画了。”
这是《蛤蟆的油》第三部分的《师之大者》里面的一段话。读书读到这里,读完这篇,我不禁思考: 我是什么样的老师呢?
黑泽明之所以说这段话,是因为他回忆了他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几位好老师。小学时候的立川老师,有着不同于传统的新教育理念和方式,不肯向保守的校长低头,却给了孩子们难忘的教育感受。是高山仰止式的老师。而《师之大者》一篇里,作者则又学到了他中学时候的几位好老师。作者中学时代调皮捣蛋,每次做了淘气的事,在老师询问时都主动承认,而承认的结果是成绩表操行栏里被画个零,唯有教语文的小原要逸老师,为他的老实承认给他在操行栏里画了一百分。教历史的岩松五良老师,上课用粉笔狠狠砸不听课的孩子,粉笔用光就和学生聊天,聊的内容远比教科书内容丰富。学生考试,严松老师不光不监视学生,还在黑板上给学生讲不会做的题。黑泽明有一次考试十道题只做了一道,但是这一道题却是谈出了自己真实的想法。老师从黑泽明的独立见解中觉得这学生有出息,也给了满分。对立川老师、小原老师、岩松老师,以及后来栽培他的山本导演,黑泽明都用“高山仰止,吾师之恩”来赞颂,因为他们理解黑泽明,为了让他发挥自己的个性,都向他伸出了温暖的手。
读到这些文字,我内心里有一股暖流在涌动,为黑泽明。同时我也无比佩服这样的老师。由此想起自己的教育生涯。
我不是因为热爱教育而上师范当老师的,报考师范只是因为那时教育局有老师到班里鼓动大家说报考师范有两次录取机会——师范先录取,录取不上其他中专再录取。就这样,我被录取到了师范。当发现自己无法改变自己的学业与职业,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时,我便在心里告诉自己,既然当上老师,就一定做个好老师。于是我开始了我自认为的好老师生涯。
工作第一年就教一年级语文,三间瓦房大北屋,73个小孩子,不到一个月,我的嗓子就喊哑了。等嗓子出音了,正赶上教研室下来听课,听完我的课,给校长留下的反馈就是:“以后她可以出课了!”但是我仍然对付不了那些小孩子。
工作第二年,领导安排我教四年级,当班主任。从此一教三年,一直送这帮学生到小学毕业。三年中,我极其尽心地教育教学,什么都教给学生,哪科教师有事不到位,我就补上哪科的位置,教育教学过程中,爱与惩罚并存,收获了名声,收获了成绩,收获了尊重。那时候,我便是尊重孩子们的。仍记得有一次,我不知怎么得罪了一个学生(大概是批评他了),放学后他在学校西院墙的外面用粉笔写上了骂我话,有学生跑来告诉了我,但我并没有恼怒,而是在第二天上课时,我说到了这件事,并借机告诉孩子们:“如果我有做得不对的地方,或者冤枉你们的地方,请一定告诉我,我会道歉并改正。如果憋在心里不说明白,就会自己暗自难受;而如果骂我,别人会说你们不懂事,骂得越难听,别人越说你们不好。”一番话,那个骂我的孩子放学后自己就悄悄把外面墙上骂我的话主动擦掉了。
刚上班三两年,我就有机会参加了济南市小学语文第四届教学年会,并在这次会议上第一次听到市教研员江老师评课。听他的评课学到的,比听那些老师们讲课学到的还要多。从此,我懂得了一种叫做语文的东西,就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还有一种对学生思考的认可,对学生善良的保护,对语文教学的灵活。从此,乡、县、市的教学比赛接踵而来。
在小学教了七年,因年轻、成绩优异,在我女儿出生三个月时,我调到我们乡中学。在任教的两个班里,我经受了坚决不开口和上课甚活跃冰火两重天的不同课堂气氛。生气与欣赏并存。最大的特点就是不爱或者极少给学生布置书写家庭作业,一直坚持对他们课余的要求就是多读书。从小学到初中,我上课就喜欢由课内聊到课外,从教材谈到课外文学。课堂上常常穿插故事、奇闻异事、生活见闻。在家门口教书的12年,不论小学还是初中,学生比较喜欢我的课。那时候的我,就像现在书中黑泽明说的,是有自由精神、个性突出的人物,不喜欢把课上得干巴巴的,不喜欢当职员式、权威式的老师。当然,我还没有黑泽明说到的老师那么高的素养,因为我也批评学生,惩罚的时候也不少,对智慧开悟实在迟缓的孩子,我则更多的是难以单独指导。我给了很多困难孩子心灵上的温暖,但是不会给某些孩子开小灶,因为我觉得我不会。
工作调动来县城后,我再回到小学教语文。从来不功利,依然不功利。所以当成绩差的时候,我着急,但不会斥责那些因学习困难而成绩差的孩子。我训斥的往往是故意惹是生非的孩子。对于学校为出名而进行的一系列改革,我觉得可以的我就去做,我认为不好的我拒绝。我会引领学生发展能力,但只是慢慢来,一步一步培养。所以我接一个成绩差的班,从来都是至少三年我才能改变他们的整体成绩,在他们能力培养中提升他们成绩。
在我三十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当我偶然功利心产生,或者要面子死逼学生时,我很容易焦躁,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当我愿意慢慢陪他们去改变、一起前行时,往往我和我的班级都会感到比较愉悦轻松。三十年,我有自由教学的一面,也有黑泽明笔下职员式、官僚式教育的时候,后两者多是我不当班主任的时候。特别是近两年,当只是一个任课老师,不被学生及家长重视,我便产生这种职员式教学之心。但近几年的读书学习和对教育的认识,又往往让我天人交战,不甘心就这样去做事。于是在别人看我似佛系的工作态度中,我努力贯彻新学到的教育理念,努力改变自己看学生的视角与态度,认可学生的多样性,相信教育是慢的艺术——百年树人,努力顺其自然地去推动他们发展。
若三年半后我便退休,我现在已经进入教育的深秋。但这深秋不是教育的尽头,而是教育更加成熟的味道。所以,不管成绩如何,呵护好学生,多看到他们的优点,相信他们是不断发展的,别太束缚他们的个性,让他们感受到上学的美好,这就是我现在最应该做的。
多想能成为像黑泽明口中“高山仰止”的老师,但我没那个修为和能力,我只能跟着黑泽明一起赞颂他们,心向往之,精神上努力去向着那个方向攀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