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
袁了凡居士传

袁了凡居士传

作者: 净水莲心苦丁茶 | 来源:发表于2021-01-17 09:24 被阅读0次

      袁了凡先生,本名袁黄,子坤仪;江苏省吴江县人。

      明穆宗隆庆四年,也就是公元1570年,在乡里中了举人,十六年后考上进士,曾到河北省宝坻县做县长,七年后拔升为兵部“职方司”的主管人,任中,碰到日寇侵犯朝鲜,朝鲜向中国求救。袁了凡为“军前赞划”,也就是参谋长的职务,并兼督导支援朝鲜的军队。

      提督应用诡诈的手段对付日寇,并将之打败。了凡先生当面指责,不应如此,有损大明朝的国威,而且提督手下的士兵随便杀害百姓。提督发怒,没有接受劝诫,带着军队东走,日寇乘机攻击了孤立无援的了凡军队,幸赖了凡机智应对,将日寇击退,而提督的军队最后被日寇击败,为了推脱自己的罪状,他以十项罪名弹劾袁了凡,很快,袁了凡被提出审判,被迫停职返乡。回家后,了凡先生非常恳切、认真的行善直到去世,享年七十四岁。

      明熹宗天启年间,了凡的冤案终于真相大白,朝廷追叙了凡征讨日寇的功绩,赠封了官衔。

      这是了凡先生一生的简介,并没有高官厚禄,也没有才气过人,看似是简单,平凡,没有特别的过人之处。

      从征讨日寇来看,了凡先生是耿直,机智的,而且手下士兵还是对他比较信服的,说明他的为人处世之道,很受人们推崇;被停职后,他没有怨天尤人,而是非常恳切、认真的行善,这是一种非常让人钦佩仰慕的人生哲学。多少人因为不公平待遇而骂天骂地骂祖宗,而深陷不忿不平中挣扎不出,而郁郁寡欢,而心灰意冷,了凡先生恳切认真的行善,足以见到他的境界之高。

      其实,了凡先生的机智并不是运气好,灵光乍现,他从当学生时,就非常喜欢研究学问,书不论古今,事不分轻重,他都认真研究,并且非常通达。例如:星象,法律,水利,理数,兵备,政治,堪舆等。

      而且,学以致用,他当宝坻县长时,常有水灾泛滥,于是积极兴办水利,建立堤防,开垦荒废的土地,鼓励百姓耕种,还免除了百姓种种杂役以便民,使得百姓安居乐业,为百姓谋福利。

      了凡先生家里并不富有,家居生活简朴,他那天诵经持咒,参禅打坐,修习止观。在这当中,了凡先生写下四篇短文,当时命名为“诫子文”,用来训诫他儿子,就是后来广行于世的《了凡四训》这本书。

      而且了凡先生非常喜欢布施,且夫妻举案齐眉,一起行善积德。了凡先生曾几次发愿做善事三千件,不识字的夫人每天为了凡先生做记录,并督促其完成情况,甚至给儿子裁制冬天的大袍子时,都想着把家里丝绵拿去换棉絮,因为丝绵较贵,棉絮便宜,换了棉絮后可以多裁几件棉袄,赠送给贫寒的人家过冬。

      了凡先生听了非常高兴的说:“你这样虔诚地布施,不怕我们孩子没有福报了。”

      有没有发现人家夫妻生活并不宽裕,但是因为同样的精神追求,两人夫唱妇随,举案齐眉?这样的家庭一室祥和,温馨美满,传家久远。

      他们的儿子袁俨,后来中了进士,最后以广东省高要县的县长退休。对于子孙来说,不求大富大贵,略有成就,也就颇为欣慰了。

相关文章

  • 袁了凡居士传

    袁了凡先生,本名袁黄,子坤仪;江苏省吴江县人。 明穆宗隆庆四年,也就是公元1570年,在乡里中了举人,...

  • 【连载】《了凡四训》袁了凡居士略传

    袁了凡居士略传 袁了凡先生,本名袁黄,字坤仪;江苏省吴江县人。年轻时入赘到浙江省嘉善县姓殳的人家;因此,在嘉善县得...

  • 了凡四训

    《第一篇 立命之学》 《第二篇 改过之法》 《第三篇 积善之方》 《第四篇 谦德之效》 袁了凡居士传 附注 《第一...

  • 《了凡四训》真的可以改命吗?

    《了凡四训》,是明代居士袁了凡写给儿子的训书,不期然为后人留下了改命方法。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读《了凡四训》,想要...

  • 《 了凡四训 》

    目录 第一篇 立命之学 第二篇 改过之法 第三篇 积善之方 第四篇 谦德之效 袁了凡居士传 第一篇 立命之学 余童...

  • 袁了凡

    比起王阳明,比起曾国藩,袁了凡的人生算不上辉煌。 然后他的巜了凡四训》仍不失为一本好书,说的仍是心学的修炼。 修行...

  • 2023-01-05

    袁了凡居士的妻子是一位善女人,有一年冬天,她把家里的丝绵换成棉絮给儿子做棉衣。了凡先生问她:“为什么不用丝绵做,而...

  • 《了凡四训》第九课 总义讲考

    我们学习的是《了凡四训》,是明代居士袁了凡写给孩子的四篇家书。全文一共分成四个科判,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以...

  • 袁了凡·历代帝王国统相承之图

    袁了凡·历代帝王国统相承之图 增补《袁了凡·历代帝王国统相承之图》 近日品读《了凡四训》,格物致知,探究袁了凡先生...

  • “大”的智慧

    人生,最大的勇敢便是放弃,最大的智慧,便是舍得。 “舍得”一词最早见于明代袁了凡先生所著的《了凡四训》,后于中国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袁了凡居士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ocaa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