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如何写读书笔记

作者: 3cb437b5e68f | 来源:发表于2017-05-29 19:27 被阅读277次

    同样看一本书,为什么不同的读者会阅读出来不同的深度和不同的广度?

    这个和读者的思维密集度有关,何谓思维密集度?

    《万万没想到》中有一章节做了详细的解释:

    接收信息的效率是可以量化的。比如一个人以正常的思维速度边想边说一个小时(一分钟150个字左右,60分钟,估算9000字,我也见过很多人说话很快,但是内容毫无思想的人,如果听他讲一小时,就开始很多细节重复了,你也就知道他的知识边界了);然而写文章就不一样,因为文章需要润色,修改,排版,一小时写出来的文章(1000到2000字左右),很有可能5分钟到10分钟就被看完了。

    那么60分钟写出来的文章,别人用5分钟看完那么这篇文章的思维密集度就是12.

    就是这样一个公式:思维密集度 = 准备写这篇文章需要的时间 / 阅读这个读物需要的时间。

    所以为什么有些人可以一天看一本书,有些人没办法一天看一个章节,因为你的思维密集度远远跟不上节奏。

    【怎么读书?】

    我相信绝大多数小伙伴读的最多的书是考试用的书,或者是言情小说,玄幻类小说,我一般不讲这类书归结为读书清单范围之内的书,因为我们要读的书,一定是那种:我读完了这本书,我会对这本书中所提到的某一领域的理解,能够让我获得智慧上的升华和看待事物格局上的提升,而这类书籍一般是基于社会,历史,人文,自然的书籍,而不是被架空的小说类书籍。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毛爷爷经常推荐老干部多读读《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历史书的原因。

    所以让我比较欣慰的就是,我们“牛犊会”读书群的绝大多数的读书的目标都是基于这一类(非小说)的书籍,所以这种书籍的知识点框架也将方便和其他的知识体系架构进行整合和兼容,因此当我们读了五六本书籍的时候,你会发觉,某些知识点开始串联起来了。

    我相信很多人都读过《这样读书就够了》这本书,也有不少人参加过“拆书帮”的活动,或者学习过思维导图,然后画出来一张五颜六色的脑细胞图之后,就觉得收获颇丰,但是问题的关键是:你真的理解了这本书吗?这本书中的思想是不是真的对你有用?

    相信有不少人认为:我读完一本书,我画出来一张思维导图就可以了。其实这样做不是一个很好的习惯,举一个很好的例子:新华书店中对应的书籍的作者,绝大多数使用文字来阐述他们自己知道的观点,然后在循循善诱得出结论的吧,你见过哪个书店的书架上全部都是思维导图来传授你知识体系的?

    思维导图只能告诉你大纲,也就是说即使你不看书,撕下来两三页目录,我照样也能做出来一张思维导图给你看,而且还能唬得了一大片人,可是“一图胜千言”这句话,是针对作者本人说的,作者自己知道,别人也知道的东西可能会画在思维导图上,但是作者本人知道,别人不知道的细节,有可能不会画在思维导图上,那么只要不是亲眼看见创造出来这张思维导图的人,是很难做到100%还原思维导图中的内容量的。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说白了就是:思维导图只是用来给自己玩的,就像自己用来做图像记忆法的“思维宫殿”,没办法同等复制给别人的脑袋里面一个“思维宫殿”。

    所以读书笔记的最佳的方式其实还是老老实实写下来,方便自己看,也方便别人看。但是我们得了解到小学生的思想作文也是方便看的,大学生的报告其实也是方便看的,但是问题的关键是:你的读书笔记对应的思想是不是很平庸?如果你看了平庸的书籍,整理出来了平庸的笔记,那等于是浪费时间;如果你看了经典书籍,但是看不懂还是整理出来平庸的笔记,其实也等于在浪费时间。

    《聪明人用方格本》中提到过:你的笔记本,应该是你的第二大脑,笔记本的作用其实就是“思维锚点”和“信息钩子”的作用,而不是复印本,有了优秀的读书笔记,就可以方便你日后用最快的速度,重新回顾读这本书的体验和感觉。

    所以好的读书笔记一定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清晰地表现每一个章节的逻辑脉络,以及这个知识点所在的知识体系框架中的定位点;

    2)你的笔记可以概括书中的绝大多数重点和亮点。

    3)你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例子,来重新口述书中的重点和例子。

    4)在你的读书笔记中,会穿插到其他相同和相克的读书笔记中的思想观点,来进行叠加和对比的方式,方便你进行深度思考。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

    相信大家在买湛庐文化的《影响力》这本书的时候,书中附加了一张这本书知识框架的思维导图,而且清晰地展现每个章节的逻辑和细节,所以当我看这本书,或者这篇读书笔记的时候,我这边一定能知道我会学到什么,这是什么区域的知识体系。

    同样有些人的读书笔记没办法复述,看了就忘的原因是因为没有很好的代入感,也就说你没办法理解作者文字表达的背后意思,那么这种代沟就会造成无法写读书笔记了。就好比你让一个大男人去看世界名著《小妇人》,你觉得他能看完多少页?所以挑书是个关键。

    我记得在给有些创业团队的小主管讲带团队的时候,我就问对方:《水浒传》看过吗?《红楼梦》看过吗?《西游记》看过吗?《三国演义》看过吗?对方说看过啊,那好我就开始基于对方的困境,用四大名著中的经典案例,来给对方分析情况,把对方都听傻了,然后下决心重新开始认真看四大名著。

    同样的在写读书笔记的时候:如果是两本不同风格的书结合起来看的话,思想观点间的碰撞就会非常过瘾。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

    《21世纪资本论》中,作者列举了大量的信息告诉大家未来贫富差距会变大,但是《疯狂的投资》这本书告诉大家,我只有不断造福社会,创造财富的话,才能让大家过上更加好的生活,那么作为回报我成为富人我心安理得啊?!你觉得这里面哪个观点正确呢?如果我们再来看《黑天鹅》和《破译黑天鹅》,这两本书,你又会看出来什么门门道道呢?如果你看《反脆弱》后,再想想《道德经》,是不是觉得人类的思想体系是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呢?一直有进步,但是也会有思想边界。

    同样在《光电帝国》这本书中,讲述了爱迪生如何在上千种材料中找到对应的灯泡钨丝的,这种低效率的工作方式绝对是被学霸特斯拉要吐槽不知道好几次的,因为爱迪生没有接受过正统的完整的教育,所以导致他只能用动手的方式去解决问题,没有经过正统的教育,无法进行高度抽象思考总结,分析推理的话,就会做事情浪费很多时间,特斯拉曾吐槽过爱迪生的工作效率,就好像在一对干草堆中找一根针,他就会一根一根干草梳理出来,直到找到针为止,而针对学霸特斯拉来说,为什么不用一下吸铁石呢?

    那么《这一辈子至少做一回傻瓜》中无农药苹果的种植者木村爷爷其实也是这样用了十一年的方式各种试错才测试成功的,我相信很多人引用这些例子的时候,都会用励志,感人,奋斗的标签,但是将三个例子交叉对比之后,你就会发觉很好玩:蛮干的家伙为什么先停下来,系统学习一下知识体系架构再行动呢?

    如果木村爷爷不用农药,想在大自然中寻找到庄稼三宝:氮磷钾的话,就得思考,哪些自然作物可以搞定氮肥,哪些自然作物可以搞定磷肥,哪些可以解决钾肥?而不是在中期的时候,茶叶水,咖啡,酒,醋,各种农业替代法一起整。

    所以当我们认真看一本书的时候,其实你要理解作者的用意的话,每个章节只讲一两个字,但是他会通过各种小段子,小典故来给你说明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所以当你单独看某个小故事(比如《读者》)的时候,你以为是心灵鸡汤,但是当你用各种对比故事相互印证的时候,发觉只是鸡屎。所以看书得交叉着看,写读书笔记也一样,当你把这本书和以前读过的书籍或者文章联系在一起的时候,你的思维密集度开始大幅提升了。

    当你读过的书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你就会发觉书和书之间的关系了。这也就是一句典故:西方哲学史,都是柏拉图思想的注解。那么是不是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如果你看了某个思想体系的源头,接下去其他的注解版本都非常容易看懂。

    记得我在读完1300多本书的时候,我这边开始用有声读物来巩固我的思想体系了,也就是利用上下班路上的时间,去听各种社科类的思想史和人文历史方面的信息,然后将各种脉络进行梳理,让自己对某些事情进行新的认识。所以读书笔记从某种程度上,应该是让你“从知道,到不知道”的深度探索的方式,而不是那种老师说的我这是为了你好呀的“从不知道,到知道”的填鸭学习。

    我现在开始试着用不同的思维角度来思考看的书,看的电影,然后我会获得很有意思的思考体验,当我看《复仇者联盟2》中钢铁侠召唤反库克装备和失控的绿巨人对打的时候,大多数人会觉得很过瘾,但是相信少数人会思考:“我有没有像钢铁侠一样的紧急预案,来处理非常任务?”当我在看《智取威虎山》的时候,我就会思考:“如何创业?如何排名次座位兄弟们才都服气?创业团队成员间内耗了,怎么办?”当我在看《超能陆战队》中的集群机器人的时候,我也在想,我有没有这种能不断条件排列组合,随时可以定制的素材和工具?自己如何打造?

    所以我看电影,看书的时候都会有两个状态:一个陷进去,尽情享受;一个跳出来,用不同维度思考问题。

    陷进去和跳出来的是什么概念呢?觉一个现实的例子:上下班地铁上有人戴着耳机看《奔跑吧兄弟》,然后隔壁的人也瞄着看了几眼这些恶搞的画面。看的人是陷进去的状态,他会很享受这个娱乐的状态;而旁边的人因为听不到声音,只看到各种恶搞的画面,一帮子人不知道在干吗,于是心里面想:“傻X,这有什么好看的”,这就是跳出来的状态。 但如果你能从导演,统筹,策划,后期剪辑,摄像头站位的思维逻辑去思考的话,你会看到很多不出现在镜头中的运作团队是如何运作这个超人气的真人秀节目的。那么这就是看二逼真人秀悟出牛逼道理的结果了。

    所以能够记录读书笔记,是你对这本书最大的尊重,也是对你的知识体系的认知的创造性输出。一般来说,写一篇读书笔记的时间,应该是你读这本书的时间,否则思考深度和广度根本不够,所以试着用“收敛思维”和“发散思维”,再加上与“横向思维”、“纵向思维”,正向、逆向思维形成互补,形成交错,而不能只用单一的思维过程去完成一个综合性的实际问题,因为“创造性思考本身是一种复杂的、多元思维的整合”。

    这就是强力阅读的标准,而很多人也在说我在读书啊,我在读书啊,可是没有任何输出成果,因此看了好几遍书,只会得到一两句话:“很好啊,很牛啊,很不错啊”    为什么牛,怎么牛?怎么不错,讲不出所以然。

    我就写到这边吧,这篇文章我陆陆续续花费了2小时排版,思考,构思写完的,如果你花费了10分钟看完的话,那么说明你的思维密度已经很厉害啦。

    【经验】如何写读书笔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经验】如何写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oclf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