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知行合一王阳明

知行合一王阳明

作者: 淮水东边 | 来源:发表于2016-12-23 22:46 被阅读0次

    知行合一的“知”,不是“知道”,而是“良知”,是每个人内心与生俱来的道德感和判断力。找到并遵循内心的良知,复杂的外部世界就将变得格外清晰,致胜决断,了然于心。这,就是王阳明心学的根本。

    进和君,方知其推崇的有一人,名为王阳明。进而去了解,方知推崇王阳明的人物多了去了,蒋介石甚至为王阳明将台北一座山改名为阳明山,此山过去只知它风光好,现在才知道竟有此来历。有人说,中国历史上有两个半圣人,一个孔子,一个王阳明,加半个曾国藩。能把王阳明和孔子相提并论为圣人,为何我们对他的了解却如此之少,为何他的学说没有像孔子一样口口相传、耳熟能详呢?也许,是因为他的军事才能太高,掩盖了他的思想文化的光芒;也许,是因为他的道理太容易表达,反而更不容易传播。认真去读一读王阳明的心学,才知道,越接近真理,道理越简单。

    度阴山的这本书,更像是介绍王阳明生平的跌宕起伏和重大事迹,传记的表述,读起来轻松。书中偶有僧道的传奇色彩,不敢说就不是神化了的传说,好在这样神一般的事件不是很多,否则我该怀疑有些情节的真实性了。总得来说,作者对王阳明生平的介绍可信度较高,并基本能让读者清楚了其心学的本质,不失为一本好书。

    在“知”这方面,面对他人时,与传统儒家思想有相似但与不同。王阳明的心学同样也设定了每个人根本的良知与善念,但不能否认存在已完全丧失良知的人,面对这样的人,儒家更腐朽、或者说是顽固不化,心学就比较懂得变通、懂得以暴制暴。当然,王阳明的心理定然是希望所有人都是善良的,所以在每次大小战事中,他才会以招安为主,遇到不可勉强的敌人时,才发动战役。

    我想很多人和我一样,在生活中常常对某件事犹豫不决,终于下定决心后,事后还是会后悔。其实王阳明的心学能帮助我们走出这个困境,他的“知行合一”,便是叫我们遇到事情时,应当遵循自己的第一反应,这是内心凭良知给出我们的最正确的选择,一旦思考过多、反复纠结,反而容易被其他思想所干扰,容易违背我们的真“知”。

    想起之前看过的其他书,见识到的其他人,可以算做高尚的,包括京瓷的稻盛和夫、格莱珉钱行的尤努斯,等等,他们的为人处世,说起来和王阳明不谋而合。遵循自己的良知,做正确的事,他们正是知行合一的践行者。对我们来说,也许我们做不到伟大,但做到高尚我想不难,不“知”就先做到“知”,“知”了,就做到“知行合一”。

    最后还想感叹下,圣人其实也是凡人,有他的生老病死,有他的开心与烦恼。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不仅是因为他能悟出深刻的道理、并且持续不断去思考和加深对真理的领悟,更因为他独特的号召力,能坚定、清晰地表达出他的思想,并发扬光大、感染众生。所以,圣人也许也是凡人能修炼成功的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知行合一王阳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oclv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