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者写这本书想解决什么问题?
帮助人们摆脱“追随自己的激情”,“做你爱做的事”这类简单的口号的影响,帮助人们找到一条现实的途径,打造一个有意义有吸引力的职业生涯。
2.本书的核心观点:
使用工匠思维看待工作,关注自己能给世界带来什么;而激情思维会让自己关注世界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工匠思维具有清晰性,而激情思维则让人容易迷惑。工匠思维要求不以自我为中心,不用担心工作是否适合,而是俯下身子,努力让自己真正优秀起来。没有人欠你一份好工作,你要自己努力去争取,而且这并没有那么容易。
3.作者怎么证明自己的观点?
主要是通过对比的方式阐述,有些人为了激情而去选择不同的工作,结果并不是自己所想象的;而有些人则是踏踏实实的做好工作,将工作做到极致,反而拓宽了自己的职业道路。
4.带给你最震撼的点:
如果你想获得某些稀缺又宝贵的东西,就需要提供同样稀缺而宝贵的东西作为交换。根据经济学的供给与需求理论,如果你想成大事,那么你就需要提供有价值的东西的去交换,比如稀缺而宝贵的技能,这些技能则是我们的职场资本。
5.你的阅读收获:
还是谈到电影《心灵之旅》,当主人公梦寐以求在舞台上弹奏钢琴,享受了掌声欢呼声之后,他问,接下来呢?得到答复是,接下来再继续在某个时间来演奏钢琴。主人公有种怅然若失的感觉。而22一直找不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在传统的价值观下,她认为自己不够好,最后迷失了自己,电影的结局是,即使没有梦想,过好当下的每一刻也是很美好的。
读了这本书,我终于解脱了,不再为没有梦想和激情而苦恼。
我非常赞同作者的观点,不是所有人都很清楚自己的目标和梦想,也不是很多人都清楚自己的职业规划,然而,至少做好自己当下做的事情,优秀到不让人忽视,也不乏是一条成长路径。
反思一下自己的职业生涯,我从未想过要成为人力资源从业者,我还曾经梦想自己能当销售,一晃儿工作十年了,自己却成了人力资源工作中的技术兵,并朝着技术专家顾问的方向努力。
是我对数据的热爱和激情让我走到今天?还是我对人性的研究让我从事人力资源,其实并没有,我也很讨厌数据分析的繁琐,也讨厌人力资源那种瞻前顾后,在公司和员工之间的那种周旋的辛苦,我做的,只是把当下的工作做好而已。
这本书告诉我,不仅要做好,而且还要通过刻意练习,让自己优秀到不能被忽视。
明日计划:继续读完后面的内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