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不能将自己的梦想加在孩子身上,让孩子替你来完成。这样很不地道。
当然我也会考虑家族传承问题,比如本来就有某种传承的家族,听从长辈的某些安排,在确定孩子有天赋的情况下,让孩子不要放弃祖辈们的梦想。我赞成。
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的,一切也是顺其自然的。 爷传子,子传孙。梦想,就像一个接力棒一样,在他们家代代相传,生生不息。这就是大家世家的传承。毕竟传承就像基因会深入骨髓,诚然也会基因突变。
所以,为什么会有很多世家出来的孩子,不选择父辈安排的道路。
诚然,我们平日所聊到的,某某出身于书香门第,或者艺术世家,其实就是梦想的传承。
梦想是美好的, 是有使命的。甚至不是一代人能够完成的,或者完成的还不够过瘾的,因此,作为梦想的创始者,他希望有人来继续,来发扬光大,无可厚非。
而真正需要批判的,是梦想的强加。
孩子本意要从商,你要让他从艺;孩子本意要从艺,你千方百计算计他从商。强加你的梦想,掠夺孩子的梦想。到头来,也许是两败俱伤。
作为80后的父母,在孩子幼年或青少年时期还比较懵懂,对自己的梦想还不那么清晰的时候,如果我们自己有梦想,是完全可以把这个梦想先借给他的。
也许有一天,你借给他的这个梦想会在他身上生根生芽变成他的梦想,也许他找到了自己的梦想,然后把你的梦想完壁归赵,两全其美。
延续父辈的梦想是种选择,因为也可能就是自己愿意的。
寻找和坚持自己的梦想是种自由,所有人都会为之尊重。
当然还有一种父母会常常对孩子说,我这辈子就这样了,你可得好好学习。殊不知,30多岁也好,40几岁也罢,你们的这种行为挺让孩子失望的。
今天和闺蜜磊聊天就说了,为什么现代的父母,不把自己锻造好呢?你要给孩子没完没了的补习班,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可是,什么是起跑线?难道就是那一个个时间标签,3岁入园,7岁入学吗?似乎忘记了还有一样可以解释起跑线,那就是父母的高度,父母在孩子的重大阶段可以给的支持呀!
如果你希望孩子以后出国,那么你陪孩子一起读英语,快速积聚财富吧,努力赚钱。
如果你想孩子读书好,那么你选择在陪伴的时候多读书,勤分享,多互动,勤梳理。
如果你希望孩子以后从商,那么你是否可以试着平行生涯创创业,积累人脉和经验。
这一切的一切,不论孩子将来是不是往这条道路有,最起码,你有足够的实力对孩子说,你选择,我提供支持。而不是在起跑线上输掉选择权。
2018,我要精进,为母则刚,做自己的起跑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