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片是一名编程区的up主,他目前在腾讯工作之余,经营着自己的知识星球(现在已经有1.3万用户了)。提供的内容服务包括了编程学习指导、求职指南、IT生涯咨询等服务。可以看到他在做的内容越来越有针对性,可谓已经找到了自己核心的价值,并在这条路上飞快的成长。
作为程序员,他的文字输出能力非常的强,可谓条理清晰且高效。更让最让人吃惊的是,他在打理星球频道的同时,还能不时的提交出高质量的开源项目,可谓是我辈中的猛人。
他对于自己高效产出的总结包括:
他的观点:
- 我是一个实践派,相比研究枯燥的理论知识,我更喜欢做自己想做的项目,用技术来实现自己的想法的感觉真的很棒。
- 无他,唯手熟尔。
- 养成随时记录的习惯,自然酝酿出项目灵感,而不是等要做项目的时候再去硬想、硬分析,你会发现整个过程不仅轻松、而且最后做出来的项目会更实用、性价比更高。(我们做视频、写文章也是一样的)
- 答案也很简单,去网上搜解决方案呗!像我们在工作中做一些大的系统,都是要参考业界主流的设计方案来定制或改进的,而不是纯靠自己想。
- 能不自己写的代码,就不要自己写; 自己写过的代码,绝对不重复写第二遍。还有一个我自己的血泪教训,那就是做项目一定要有计划!
- 想要真正做到快速,有现成的服务就用现成的吧,虽然会花一些额外的金钱投入,但是能省下来大量时间,性价比绝对是高的。
核心概念理解
- 高效工作是一种能力,在相关能力并未培养出来之前,所谓的高效最终只可能是“搞笑”。
- 平时多思考,才能在关键时刻能高效。学霸不是因为考试期间的那几个小时做得好而成为学霸的,而是他们平常就无时无刻的在做相关的准备。
- 在现代高节奏、要求标准趋同的环境下,大的项目应该都有一个最佳实践的方案,我们从这样更高的视角看自己的问题,其实是更有效率的。
- 做计划、学习实践、自我积累。应该说的这是能持续做成事的三板斧了吧。
- 高度分工之下,接受外部服务是另外一种高效的表现。
个人体会
- 从幼小教育开始,就一直强调应该培养的是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非单一读书或者遵守纪律的能力。但是从平时接触的教育方式看来,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不容易用标准化的指标进行评估,导致了许多貌似不断在改进的教育理念实际还是围绕着分数而设计。
- 在这样的教育氛围下,个人失去了主动求变的意愿,更热衷于按标准思考、办事,久而久之对于外部的事物失去了自己的兴趣,也没有了时刻思考的习惯。
- 在进入社会竞争后,事物迭代变化的速度进一步提升,但久以失去主动思考能力大脑变得无法快速的发现关键点,找到标杆进行持续学习。
- 可能有部分人能有幸生存在一个组织架构良好的环境中,做一个固定输出的螺丝钉的角色,但缺乏了做计划、学习实践、自我积累的能力,万一大环境一变又将变得无所适从。
具体应用
- 认识到“高效”完成工作其实是适应外部变化的一种关键能力,应该刻意培养。
- 这样的能力背后,需要主动思维、保持热情和好奇、愿意持续向好的标杆学习、从自己的起点认真规划、学习实践,通过输出让自己有所积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