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想法
《掌控习惯》:实现梦想,一定要苦行僧式的自律吗?

《掌控习惯》:实现梦想,一定要苦行僧式的自律吗?

作者: 晓英的美丽生活 | 来源:发表于2020-02-17 23:11 被阅读0次

    文|晓英

    这篇文章写给你——

    如果你总是焦虑,想要活在当下。

    如果你想要改变自己,追求梦想,却总是三分钟热度,尝试改变又无数次放弃。也许你还在焦虑中,在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中。也许你经历过努力,最后真的放弃,然后说服自己“我就是这样,我要悦纳自己”,把懒散和没有毅力的标签暗中贴给自己。

    如果你想要帮助自己的孩子培养良好的习惯,却越管越拧巴,不得其法。

    我就是这样的人,处于自我成长和育儿的焦虑中。

    美国习惯研究专家詹姆斯·克利尔所著的《掌控习惯》这本书,让迷雾中的我明白,培养习惯是可以习得的一套行为策略,更加颠覆了我许多关于习惯的刻板印象。

    很多时候,对习惯的认知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

    你是否也曾这样认为?——

    “培养习惯,需要超强的意志力,而我只是一个普通人。”

    “培养习惯,需要自律,需要苦行僧式的坚持才行。”

    “习惯,听起来就很枯燥和死板,有种被操控的感觉,我需要自由自在的生活。”

    “我想要改变,可是我尝试了很多次,都失败了,我本来就是一个这样的懒散的没有毅力的人,现在我需要做的是与自己和平相处,悦纳自己本来的样子。”

    “我在学习,我在酝酿,总有一天我会完美地完成任务。现在我还不能完美地做到,干脆先不开始!”

    “我也在尝试坚持一种习惯,可是感受不到一点改变,这种习惯对我来说没起到任何作用。”

    培养习惯,是让我们用最小的意志力做我们想要做的事情,不是苦行僧,而是快乐与满足的体验者。

    培养习惯,让我们重新认识自己,看清所谓追求完美的心理机制,与自己和解,缓解焦虑,活在当下。

    就像詹姆斯·克利尔所说“习惯不是限制自由,它们会创造自由。”

    很多人想要改变,制定目标,然后执行计划,却往往半途而废,就像以前的我。原因在于,我想要改变的是结果,这让我很难享受过程,由于结果很难一下子达到,所以常常体验挫败感,这不符合我们大脑追求快乐逃避痛苦的规律,自然会放弃。

    改变有三个层次:

    第一层改变你的结果,意味着你得到了什么。

    第二层改变你的过程,意味着你做了什么。

    第三层改变你的身份,意味你是什么样的人。

    真正行为上的改变,是身份的改变。

    我们把关注点放在身份的改变上时,事情会发生什么奇妙的改变呢?

    你每次开始运动,你就是为做一个健康苗条的人,做的一次选择。

    你每敲下一个字时,你就是为成为一个写作者这样的身份,投了一票,做出了一个选择。

    更重要的是,你能享受着过程,每次这样做,都是成功体验。

    那么,改变我们的身份,创造你梦想的生活,到底怎么样培养我们想要的习惯呢?

    养成习惯有四个步骤:提示、渴求、反应和奖励。

    一提示,触发你的大脑启动某种行为举止。

    二渴求,习惯背后动力,动机与欲望。

    三反应,你的实际习惯。

    四奖励,每个习惯的最终目标,回报。

    举个生活中很常见的例子,晚上孩子睡着了,我觉得很疲惫,想要放松一下,拿出手机,开始刷朋友圈,觉得暂时松口气。

    我就完成了以上四个步骤,孩子睡着了是提示,我觉得疲惫想要放松是渴求,拿出手机刷朋友圈是反应,松口气满足了放松的愿望是奖励。

    孩子睡着与拿出手机刷朋友圈建立了关联,习惯的行为模式就是如此,由于得到了奖励,下次孩子一睡着,又会自然地拿起手机。

    对应这四个步骤,如果我们想要培养一个习惯,可以转化成一个实用的框架,即行为转变的四大定律。

    第一定律(提示),让它显而易见

    做一件事,怎样让它明显呢?

    首先,创建执行意图,即给一件具体的事情以明确特定的时间和空间。

    我要运动,变成在晚上八点客厅的垫子上做一分钟的平板支撑。

    我要读书,变成午饭后书桌前读《自卑与超越》。

    执行意图的公式是:我将于【时间】在【地点】【行为】。

    比如,我每天一醒来,要先看一眼手机,那就拿起手机在朋友圈打卡早起。看手机是我的已有习惯,早起是我要培养的新习惯,利用习惯叠加策略,为我的新习惯创造了鲜明的提示。

    习惯叠加的公式是:继【当前习惯】之后,我将【新习惯】。

    最后,设计好环境,让情境成为明显的提示。

    你在环境中设计更多的提示好习惯的触发物,比单纯相信动力更有效。

    比如,想要引导孩子培养的阅读,可以设计回到家就能看见书名的书架,旁边再搭配上一个有趣的阅读角。

    这些要素,成为有效的提示,触发孩子拿起一本书来读。

    有人在家里很少抽烟,家里的环境使他不抽烟也不需要太多的意志力去克服。而在他的工作环境,却抽得很多。工作的环境,让他常常感觉到压力,就不由自主地抽烟了。工作的环境,有人抽烟,也会触发他也想抽烟。

    当好习惯的提示一直在你的周围,你就会很自然地选择积极正确的做法。

    第二定律(渴求),让它有吸引力

    有人只要一坐下来看喜欢的综艺节目,就会想吃零食。

    这是一个快乐因子回路,习惯就是多巴胺驱动的反馈回路。

    那么,培养一个好习惯,怎样让它有吸引力?

    1、喜好绑定。把需要培养的习惯和喜欢的事情绑定在一起,就会让需要做的事变得更有吸引力。

    酷爱音乐的人,跑步时,听最喜欢的歌曲。

    我特别想看《奇葩说》,但我需要完成运动半小时。在开始培养运动习惯的时候,运动有点累,有点枯燥,但是运动和喜欢的事情绑定在一起,运动也有了吸引力。

    做喜欢的事变成极有仪式感的奖励。

    2、加入认可你行为的群体,比如在运动群读书群每日打卡。

    我们将习惯和愉悦的积极的感受相关联,习惯就有了吸引力。

    开始的时候,我们可以先尝试难度较小的习惯。

    第三定律(反应),让它简便易行

    我们的大脑遵循的是不费力原则。

    那么怎样让培养习惯的行动简便易行呢?

    1、减少阻力

    把运动鞋就放在门口,只要想要跑步,就换上运动鞋开始,而不是翻箱倒柜地找鞋。

    行动上的繁琐准备,会增加做事情的阻力。

    我每天晚上,只是把手机的计时器打开,设定一秒,就开始做平板支撑,需要的心理能量极少,就可以开启运动模式。

    越是需要的心理能量越多的准备,行动越难以坚持。

    这也就是我们痛下决心,要开始某个习惯,往往坚持不了多久的原因。

    痛下决心的“痛”,意即我们需要很强的意志力,耗费非常大的心理能量,这有悖于我们人性中的省力原则。

    2、备好环境

    想要健康饮食,把蔬菜和水果的食材准备好,而不是买一堆垃圾食品放在冰箱里,而又笃定地相信自己可以抵制吃它的诱惑。

    想要健身,把运动的装备准备好。

    想要写作,把笔记本电脑放在书桌上,把备忘录放在旁边。

    3、把握好决定性时刻

    利用好“门户习惯”,一旦进入一个门,就启动了某种习惯模式。

    运动,不是长跑五公里,而是穿上跑鞋。

    而我的健身不是坚持锻炼30分钟,而是打开计时器。

    写作,就是把笔记本搬到书桌前就行了。

    把握好几秒钟的决定性时刻,就是拥有一把通向你持续行为的钥匙。

    4、利用好两分钟准则

    开始培养习惯,从小处着眼。

    为梦想做出改变的心,一开始是激动的,但容易三分钟热度的原因就是贪多嚼不烂。

    我想要改善亲密关系,每天在晚饭时,放下评判,用心倾听对方两分钟。

    坚持阅读,变为每天专注读一页书。

    5、自动化你的习惯

    简单地说,就是使你的习惯不只是依靠你的意志力,而是一次性的行为,就能锁定长时间的习惯。比如删除游戏账号,比如加入自动储蓄计划,比如换成小碗吃饭,减少热量摄入。

    酝酿让你感觉在做事,而行动和重复,才是培养习惯的开始,无需力求完美。

    对完美的追求,也许只是表面现象,你潜意识中真正动机也许只是恐惧失败,让失败来的晚一些。

    完成比完美更重要,行动比酝酿更有价值。

    第四定律(奖励),让它令人愉悦

    培养好的习惯,这一个环节至关重要。

    一个行为让它令人愉悦,是我们重复做它的动力。

    只有形成这样的一个闭环,我们才会不断地重复,养成习惯。

    但是,现实中的矛盾点在于,一个长久的良好习惯的奖励总是来得太迟,比如我们知道运动可以减肥,但是连续跑步一周,你的体重也未必有明显的变化。

    好的习惯往往是延迟奖励,相反,坏的习惯却偏偏多是即时奖励。

    健身短时期内看不到效果,但吃甜食却让人瞬间心情愉快。

    那么培养良好的习惯,需要建立一个即时奖励,这更符合人性。

    习惯追踪法是一个有效的措施。

    比如在日历上打叉,写健身日志,在朋友圈里打卡等。

    习惯追踪,显而易见。

    我在朋友圈里打卡起床,触发我一系列早起后的流程。

    习惯追踪,有吸引力。

    看得见的进步,会给人以满足感。在写作群里分享写的字数,点滴的进步成为激励继续写作的动力。

    习惯追踪,令人满意。

    追踪本身转化成为一种奖励方式。关注的焦点成为过程而不是结果,这让人享受做事情的满足感。

    总之,习惯追踪法视觉化行为,体验点滴进步的美好感觉,不光是培养好习惯的利器,也是让我们能够活在当下极好的契机。

    当然我们需要警惕的是为追踪而追踪,从而忘掉我们的初心。

    我们的大脑在以同样的顺序运行这四个模式:提示、渴求、反应和奖励。

    依此出发,可以从四大定律有意识地自动化我们的行为模式,培养我们想要的良好习惯,从另一个方面,戒除不想要的坏的习惯。

    这样的过程顺应我们的身体和大脑的规律,是一个体验成功、满足愉悦的过程,培养习惯绝不是做一个自律的苦行僧,而是一个快乐的践行者。

    检视生活日常,我们会发现很多无意识已养成的一系列的习惯,有所谓好的习惯,坏的习惯,中性习惯。

    无论什么样的习惯,其实都是我们的身心做的一种选择,为了满足自己某种需求,或者达到某种平衡

    我们想要改变,想要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想要身心的自由,那么行动起来,开始培养我们想要的习惯。

    如果有一些习惯,我们没有做好准备改变它,那就和它和平相处吧。也许它看起来不那么健康,不那么积极,只要我们保持了这份清醒的觉知,等到自己勇敢地面对真实的内心需求,改变就从那一刻开始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掌控习惯》:实现梦想,一定要苦行僧式的自律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ohwf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