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内容:卷第一百七十九,隋纪三(公元600年—603年,共4年)
突厥达头可汗入侵,朝廷出兵反击
【原文】
高祖文皇帝中
开皇二十年(庚申,公元600年)
春二月,熙州人李英林反。三月辛卯,以扬州总管司马河内张衡为行军总管,帅步骑五万讨平之。
贺若弼复坐事下狱,上数之曰:“公有三太猛:嫉妒心太猛,自是、非人心太猛,无上心太猛。”既而释之。
他日,上谓侍臣曰:
“弼将伐陈,谓高颎曰:‘陈叔宝可平也。不作高鸟尽、良弓藏邪?’颎云:‘必不然。’及平陈,遽索内史,又索仆射。我语颎曰:‘功臣正宜授勋官,不可预朝政。’弼后语颎:‘皇太子于己,出口入耳,无所不尽。公终久何必不得弼力,何脉脉邪!’意图广陵,又图荆州,皆作乱之地,意终不改也。”
夏四月壬戌,突厥达头可汗犯塞,诏命晋王广、杨素出灵武道,汉王谅、史万岁出马邑道以击之。
长孙晟帅降人为秦州行军总管,受晋王节度。晟以突厥饮泉,易可行毒,因取诸药毒水上流,突厥人畜饮之多死,于是大惊曰:“天雨恶水,其亡我乎!”因夜遁。晟追之,斩首千余级。
史万岁出塞,至大斤山,与虏相遇。达头遣使问:“隋将为谁?”候骑报:“史万岁也。”突厥复问:“得非敦煌戍卒乎?”候骑曰:“是也。”达头惧而引去。万岁驰追百余里,纵击,大破之,斩数千级;逐北,入碛数百里,虏远遁而还。
诏遣长孙晟复还大利城,安抚新附。
达头复遣其弟子俟利伐从碛东攻启民,上又发兵助启民守要路;俟利伐退走入碛。
启民上表陈谢曰:“大隋圣人可汗怜养百姓,如天无不覆,地无不载。染干如枯木更叶,枯骨更肉,千世万世,常为大隋典羊马也。”帝又遣赵仲卿为启民筑金河、定襄二城。
秦孝王俊久疾,未能起,遣使奉表陈谢。上谓其使者曰:“我戮力创兹大业,作训垂范,庶臣下守之。汝为吾子,而欲败之,不知何以责汝!”
俊惭怖,疾遂笃,乃复拜俊上柱国;六月丁丑,俊薨。上哭之,数声而止。俊所为侈丽之物,悉命焚之。王府僚佐请立碑,上曰:“欲求名,一卷史书足矣,何用碑为!若子孙不能保家,徒与人作镇石耳!”
俊子浩,崔妃所生也;庶子曰湛。群臣希旨,奏:“汉之栗姬子荣、郭后子强皆随母废,今秦王二子,母皆有罪,不合承嗣。”上从之,以秦国官为丧主。
初,上使太子勇参决军国政事,时有损益,上皆纳之。勇性宽厚,率意任情,无矫饰之行。上性节俭,勇尝文饰蜀铠,上见而不悦,戒之曰:
“自古帝王未有好奢侈而能久长者。汝为储后,当以俭约为先,乃能奉承宗庙。吾昔日衣服,各留一物,时复观之以自警戒。恐汝以今日皇太子之心忘昔时之事,故赐汝以我旧所带刀一枚,并菹酱一合,汝昔作上士时常所食也。若存记前事,应知我心。”
后遇冬至,百官皆诣勇,勇张乐受贺。上知之,问朝臣曰:“近闻至日内外百官相帅朝东宫,此何礼也?”
太常少卿辛亶对曰:“于东宫,乃贺也,不得言朝。”
上曰:“贺者正可三数十人,随情各去,何乃有司征召,一时普集!太子法服设乐以待之,可乎?”
因下诏曰:“礼有等差,君臣不杂。皇太子虽居上嗣,义兼臣子,而诸方岳牧正冬朝贺,任土作贡,别上东宫;事非典则,宜悉停断!”自是恩宠始衰,渐生猜阻。
勇多内宠,昭训云氏尤幸。其妃元氏无宠,遇心疾,二日而薨,独孤后意有他故,甚责望勇。自是云昭训专内政,生长宁王俨、平原王裕、安成王筠;高良娣生安平王嶷、襄城王恪;王良媛生高阳王该、建安王韶;成姬生颍川王煚;后宫生孝实、孝范。后弥不平,颇遣人伺察,求勇过恶。
晋王广,弥自矫饰,唯与萧妃居处,后庭有子皆不育,后由是数称广贤。大臣用事者,广皆倾心与交。上及后每遣左右至广所,无贵贱,广必与萧妃迎门接引,为设美馔,申以厚礼;婢仆往来者,无不称其仁孝。
上与后尝幸其第,广悉屏匿美姬于别室,唯留老丑者,衣以缦彩,给事左右;屏帐改用缣素;故绝乐器之弦,不令拂去尘埃。上见之,以为不好声色,还宫,以语侍臣,意甚喜。侍臣皆称庆,由是爱之特异诸子。
上密令善相者来和遍视诸子,对曰:“晋王眉上双骨隆起,贵不可言。”
上又问上仪同三司韦鼎:“我诸儿谁得嗣位?”
对曰:“至尊、皇后所最爱者当与之,非臣敢预知也。”
上笑曰:“卿不肯显言邪!”
晋王广美姿仪,性敏慧,沉深严重;好学,善属文;敬接朝士,礼极卑屈;由是声名籍甚,冠于诸王。
广为扬州总管,入朝,将还镇,入宫辞后,伏地流涕,后亦泫然泣下。
广曰:“臣性识愚下,常守平生昆弟之意,不知何罪失爱东宫,恒蓄盛怒,欲加屠陷。每恐谗谮生于投杼,鸩毒遇于杯勺,是以勤忧积念,惧履危亡。”
后忿然曰:“睍地伐渐不可耐,我为之娶元氏女,竟不以夫妇礼待之。专宠阿云,使有如许豚犬。前新妇遇毒而夭,我亦不能穷治,何故复于汝发如此意!我在尚尔,我死后,当鱼肉汝乎!每思东宫竟无正嫡,至尊千秋万岁之后,遣汝等兄弟向阿云儿前再拜问讯,此是几许苦痛邪!”
广又拜,呜咽不能止,后亦悲不自胜。自是后决意欲废勇立广矣。
【原文华译】
高祖文皇帝中
开皇二十年(公元600年)
1 春,二月,熙州人李英林造反。三月二日,皇帝以扬州总管司马、河内人张衡为行军总管,率步骑兵五万人将他讨平。
2 贺若弼又犯事被下狱,皇帝数落他说:“你有三太猛:嫉妒心太猛,自以为是、总认为是别人不对的心太猛,目无君上的心太猛。”既而又释放了他。
有一天,皇帝对侍臣说:
“贺若弼将要讨伐陈国时,对高颎说:‘陈叔宝可以讨平。只是我们这些人,会不会高鸟尽、良弓藏呢?’高颎说:‘必定不会。’等到陈国平定,他就要求当内史,又要求当仆射。我对高颎说:‘功臣可以授以勋官,不可掌实权参与朝政。’贺若弼后来对高颎说:‘皇太子对我,出口入耳,言无不尽。你怎知自己将来不需要我的助力,现在为什么不帮我说句话?’他想要去广陵,又想得到荆州,这都是作乱之地,他的意图始终不改。”
3 夏,四月四日,突厥达头可汗侵犯边塞,皇帝下诏命晋王杨广、杨素出灵武道,汉王杨谅、史万岁出马邑道,以攻击达头。
长孙晟率降人为秦州行军总管,受晋王节度。长孙晟知道突厥人饮泉水,容易下毒,于是在泉水上流放毒药,突厥人畜饮之多死,大惊说:“天雨恶水,是要我们灭亡吗?”于是连夜逃遁。长孙晟追击,斩首一千余级。
史万岁出塞,到大斤山,与突厥人遭遇。达头遣使问:“隋将为谁?”候骑回报:“是史万岁。”突厥人又问:“是不是之前戍守敦煌的那位?”候骑说:“是。”达头惧怕,撤走。史万岁驰追一百余里,纵击,大破之,斩首数千级;继续乘胜追击,进入沙漠数百里,突厥远遁,史万岁才班师。
皇帝下诏,派长孙晟再回大利城,安抚新归附的百姓。
达头又派他弟弟的儿子俟利伐从沙漠东部攻打启民可汗,皇帝又发兵协助启民可汗把守要路;俟利伐退走入沙漠。
启民上表陈谢说:“大隋圣人可汗怜养百姓,就如同上天,无所不覆,又如大地,无所不载。让我如枯木更换新叶,枯骨长出新肉,千世万世,常为大隋掌管羊马。”皇帝又派赵仲卿为启民可汗修筑金河、定襄二城。
4 秦王杨俊长时间生病,不能起身,遣使奉表陈谢。皇帝对他的使者说:“我勠力创此大业,制作训词,率先垂范,让臣下遵守。你身为我的儿子,却要坏我的规矩,我不知道怎么斥责你?!”
杨俊惭愧害怕,病情更加重了,皇帝于是再拜杨俊为上柱国。六月二十日,杨俊薨逝。皇帝哭了几声就停止了。杨俊所为的奢侈华丽之物,下令全部焚毁。
王府僚佐请为杨俊立碑,皇帝说:“要求名,一卷史书足矣,立碑做什么?如果子孙不能保家,白白给人做镇石!”
杨俊的儿子杨浩,是崔妃所生;庶子名叫杨湛。群臣迎合皇帝旨意,奏称:“汉朝栗姬的儿子刘荣、东汉郭皇后的儿子刘彊都因为母亲有罪而被废,如今秦王二子,母亲都有罪,不适合为继嗣。”皇帝听从,以秦国官员为丧主。
5 当初,皇帝命太子杨勇参决军国政事,杨勇时有赞同或反对的意见,皇帝都采纳。杨勇性格宽厚,率意任情,没有矫饰之行。
皇帝性格节俭,而杨勇曾经穿着蜀地制造的精美铠甲,皇帝见了,不悦,告诫他说:“自古帝王没有好奢侈而能久长的。你身为储君,应当以俭约为先,才能奉承宗庙。我以前的旧衣服,每种我都留下一件,不时拿出来看一看,以警诫自己。我担心你今天做了皇太子,就忘了当年的本分,所以赐给你我以前的带刀一枚,菹酱一盒,这是你以前做上士常吃的食物。如果你能记得以前的事,就应该知道我的心。”
后来,遇到冬至,百官都去见杨勇,杨勇奏乐受贺。皇帝知道了,问朝臣们说:“近来听闻冬至日内外百官相率一起去朝见东宫,这是什么礼节呢?”
太常少卿辛亶回答说:“去东宫,是祝贺,不能说是朝见。”
皇帝说:“如果是祝贺,应该是三三两两,或者十个八个,随情各去,为什么由有司征召,全体集合?而太子身穿正式官服,奏乐以待,这样可以吗?”
于是下诏说:“礼有等差,君臣不杂。皇太子虽然是嗣君,但仍是臣子,而诸方军政大员,却在冬至前往东宫朝贺,各自进贡土产;此事不符合国家礼制,应该全部停断!”自此,皇帝对太子恩宠开始减退,渐渐产生猜疑。
杨勇多内宠,昭训云氏尤其受到宠幸。他的正妻元氏不受宠,心脏病突发,两天就薨逝了。独孤皇后怀疑死因,严厉责备杨勇。自此云昭训主持东宫,生下长宁王杨俨、平原王杨裕、安成王杨筠;高良娣生安平王杨嶷、襄城王杨恪;王良媛生高阳王杨该、建安王杨韶;成姬生颍川王杨煚;其他后宫美女生杨孝实、杨孝范。独孤皇后更加愤愤不平,不断派出暗探,寻求杨勇过恶。
晋王杨广抓住机会,更加矫揉造作,塑造自己形象,只与萧妃居处,后宫生下小孩都不养育,独孤皇后由此总是称赞杨广贤德。大臣掌权用事的,杨广都倾心与他们结交。皇帝及皇后每次派左右到杨广处,无论贵贱,杨广必与萧妃迎门接引,大摆美食宴会,送上厚礼,于是皇宫婢仆往来的,无不称其仁孝。
皇帝与皇后曾经到杨广府第,杨广把美姬全部屏蔽,藏匿于别室,只留下又老又丑的,穿着没有绣花的朴素衣服,在左右服侍,屏帐改用素色绸缎,故意把乐器的琴弦都弄断,还积满灰尘。皇帝见了,以为他不好声色,还宫之后,告诉侍臣,非常高兴,侍臣都称庆。由此皇帝对杨广的喜爱超过其他儿子。
皇帝密令善于相面的人来看他的儿子们,回答说:“晋王眉上双骨隆起,贵不可言。”
皇帝又问上仪同三司韦鼎:“我的儿子们谁能嗣位?”
回答说:“皇上、皇后所最爱的那一位该得,不是臣敢预知的。”
皇帝笑道:“你不肯明说吗?”
晋王杨广姿仪优美,性格敏慧,深沉稳重,好学,善写文章,敬接朝士,极其屈身谦卑,由此声名远播,冠于诸王。
杨广为扬州总管,入朝,将要回到镇所,入宫辞别独孤皇后,伏地流涕,皇后也泫然泣下。杨广说:“臣性识愚下,常守平生昆弟之意,不知何罪失爱于东宫,怒火一直不息,要对我加以屠戮陷害。我恐惧受到谗言陷害,甚至酒杯汤勺之中,也担心会被下毒,所以勤忧积念,惧怕危亡。”
皇后愤然说:“睍地伐(杨勇乳名)越来越让人无法忍受,我为他娶元氏女,竟不以夫妇之礼相待。专宠阿云,让她生下那么多猪狗。之前新妇被毒死,我也不能彻底调查,他怎么又如此对你?我还在世,就尚且如此,我死之后,他就要视你为鱼肉吗?!每次想到东宫竟没有生下嫡子,皇帝千秋万岁之后,让你等兄弟向阿云的儿子们叩头问安,这是何等痛苦啊!”
杨广又拜,呜咽不能止,皇后也悲不自胜。自此皇后决意废杨勇而立杨广了。
【学以致用】
01,能够让人成长的,不是大道理,而是大环境
恐汝以今日皇太子之心忘昔时之事,故赐汝以我旧所带刀一枚,并菹酱一合,汝昔作上士时常所食也
當年刘宋的创始人刘裕,为了教育后代,特意把自己原来当农民时用过的农具收集起来,以提醒他们创业艰难,要节俭要勤奋。
但是,效果如何呢?
一点用都没有。 为什么?
天降大任,能接的住“大任”的,都是要经历过苦心志,劳筋骨,饿体肤,空乏其身等环境,只有大环境的磨烈,才能以触觉的形式完成自觉,觉悟。这个时候得到的道理,才能记得住。
所以,男孩子要穷养,养的是什么呢?
养的是未来能够成就他自己的,独有的心体与心学。惟有此,他才可能接的住属于他的那个“大任”。
所以,刘裕和杨坚的发心是好的,但方式方法不合适。 环境不改变(太子都是有权有钱有势),吃苦的道理是记不住的。
另外还有一点
知父莫若子,杨坚自己住着奢华的仁寿宫,并且在往返仁寿宫的过程中继续大兴土木,修建别宫,然后,却口口声声要儿子要懂得节俭,这怎么能教育人呢?
02,有才华不代表能谋身,你得懂人性才行
“至尊、皇后所最爱者当与之,非臣敢预知也。”
高颎有谋国的本事,但是在谋身方面,他得向韦鼎学习
韦鼎的这个回答很高级,既表达了打工人的态度,也做到了不参与别人的家事。管你这家公司谁当未来接班人,老板你开心就好。
03,看独孤皇后的行为
独孤伽罗怎么就那么狠她的大儿子杨勇呢?
本质的原因,可能是她把对杨坚的狠(有多大爱就有多大恨)转移到了杨勇身上,比如:渣,不宠爱正妻
这是一个维护“自我价值观正确”的行为
后忿然曰:“睍地伐渐不可耐,我为之娶元氏女,竟不以夫妇礼待之。专宠阿云,使有如许豚犬。
杨勇如果对元氏恩爱,就可以反向证明独孤伽罗与杨坚的恩爱,从而向别人证明,自己的家风就是如此。杨坚就更没得理由找别的女子了
杨勇没懂这个信号,但杨广抓住了这一个信号,所以杨广夫妻就开启了他们的表演。
后庭有子皆不育
这是送人了,还是怎么滴了?
在利益面前,谁才是猪狗,谁是好人呢?
04,领导者,要正心以中
这个“中”,就是咱们中庸思想的中
你考核什么,你偏好什么,下面的人就会针对你的考核,你的偏好来专门设计
你看到的,听到的,甚至你为什么会往那个角度去想,都可能是别人设计的,
所以,当你正心以中的时候,你不会轻易的相信或不相信某个人,别人不知道你心里的真正偏好,也就不敢乱去设计。这样你才可能看到真正的信息是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