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当年嘲笑妯娌生不出儿子,晚年羡慕哭了,78岁大姨:时代变了

当年嘲笑妯娌生不出儿子,晚年羡慕哭了,78岁大姨:时代变了

作者: 書颜 | 来源:发表于2023-02-11 19:58 被阅读0次

胡大姨的老伴唐大叔家里两兄弟,当年胡大姨跟唐大叔结婚不久,一胎生下两个儿子。后来小叔子结婚,妯娌接连两胎生的都是女儿。那时候,胡大姨没少在妯娌跟前显摆,在婆家,她地位更是压了妯娌一头。未曾想,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到了晚年,她看着小叔子跟妯娌在女儿家养老,其乐融融的模样,把她都羡慕哭了。她不禁感慨:时代变了。

01.

胡大姨年轻的时候是糖厂的职工,她人长的高挑皮肤又白,是厂里的一枝花。那时候向她示好的人,从她厂门口都要排到集市上去。

可她偏偏一眼就瞧中了木讷的唐大叔,她看中唐大叔上过大学,有文化人又斯文。说话温文尔雅的,浑身都透着一股书卷气。

因此,即便唐大叔家里贫穷,还有几个弟弟妹妹需要照顾,她也毫不介意的嫁给唐大叔。

事实证明,胡大姨的眼光确实不错。

唐大叔不仅书读得好,人更是聪明,他除了厂里的那份会计工作,还学会了木工跟修理电器。不上班的时候,他就会做一些小凳子小桌子等小巧家具,等到赶大集的时候,就让妹妹们带去卖。

他还在家里头开了一个电器修理铺,因为他为人实在,收取的费用也不高,所以大家的电器坏了都会来找他修。

甚至,他还会修自行车跟摩托车。

结婚不过两年,唐大叔挣钱,胡大姨管钱,两人把小日子红红火火的经营起来。胡大姨也争气,婚后第二年就给唐大叔生了一对双胞胎儿子。

可把唐大叔的妈妈高兴坏了,把养的十几只鸡全都杀了,给胡大姨坐月子吃。

等到胡大姨出了月子准备继续上班,婆婆又把带娃的活给揽了过去,让胡大姨跟唐大叔,安安心心的上班去。

胡大姨的小日子过的,别提有多美了。

02.

时间一点一滴的过去,胡大姨的儿子2岁时,胡大姨的小叔子也结婚了。

隔年,胡大姨的妯娌就生下一个粉雕玉琢的小闺女。

因为胡大姨夫妻都得上班,他们又有两个孩子需要照顾,所以胡大姨的婆婆抽不开身去照顾妯娌月子。

后来,妯娌的月子还是她亲妈去照顾的。

不过妯娌人还不错,并没有因此去埋怨婆婆,逢年过节的时候还会买上很多礼物,回来看望婆婆跟胡大姨他们。

每当这个时候,胡大姨总免不了在小叔子在妯娌跟前显摆自己生了两个儿子,又意味深长的叮嘱小叔子两口子,得要生个儿子。

哪怕妯娌跟小叔子的脸色都变了,胡大姨也停不下来。

她一个劲儿的说,生儿子的好。还说等到女儿大了,嫁了人,可就没照顾小叔子夫妻了。看看谁家,有老丈人丈母娘跟着女婿过的。

婆婆对胡大姨的话深以为然,时不时附和着,好好的一顿饭,搞的气氛有点奇怪。

在胡大姨的儿子5岁那年,胡大姨的公公不病逝了,婆婆伤心之际,将公公留下来的财产分给了唐大叔兄弟二人。

婆婆说,那是胡大姨的公公挣来的,是一盒袁大头。

按照家里的规矩,儿子一人五个,女儿就三个。唐大叔家里,包括唐大叔就有三个男丁,所以他们家分了十五个。

而小叔子家没有儿子,所以只分了8个,小叔子5个,女儿3个。

许是分家时的不公平,让妯娌心里头鼓了气,接下来的时间里头,妯娌到处去寻医问药想要生儿子。

得知妯娌再次怀孕的消息时,胡大姨的两个儿子都8岁了。

当时小叔子跟妯娌在另外一个城市工作,为了躲计划生育,妯娌回到老家。妯娌跟婆婆说,找人看过了,这一胎是个儿子。

婆婆高兴的很,周到仔细的照顾着妯娌。

然而,等到妯娌生下来时,还是个闺女。

妯娌很失望,小叔子却是不以为然。

03.

胡大姨安慰妯娌说,没关系,大不了再追生一胎,总能生到儿子的。

没曾想小叔子听到胡大姨的话后,面色冷下来,说不生了,他天生就是员外命,有两个女儿他也知足了。

那可不行的。胡大姨一听,可比婆婆都要着急。

你们现在还年轻,不懂事儿。等你们老了,就知道生儿子的必要性了。你想想,继承香火那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

没有儿子,死了之后你们的墓谁来给你们扫?初一十五的,谁来给你们上香呀?

小叔子一听,面色就更难看了,说,活着的时候都过不好,还在意死了?

胡大姨被堵的哑口无言,也因这事儿跟小叔子两口有了隔阂。

从此之后,小叔子一家四口就很少回老家。

一点到头,顶多也就过年的时候回来个三两天。有的时候,小叔子还借口加班太忙,连过年都不回来了。

到后来,胡大姨的婆婆去世了,他们家跟小叔子家的来往就更少了。

顶多也就逢年过节的时候,发个短信互相问候。

不知不觉的,十几年的光阴稍纵即逝,一眨眼,胡大姨的两个儿子都大学毕业了。

两个孩子都遗传了唐大叔的基因,特别会读书,两人都考上了名牌大学。

在大学毕业后,老大去了深市的一家上市公司当高管,在深市安了家。还跟他的同学结了婚,小两口在深市买房安了家。

老二也不差,毕业后直接考了公务员,分配到市里工作。

又过了三年,老大夫妻给胡大姨生了一个大胖孙子,并且邀请胡大姨过去帮忙带孩子。

那时候胡大姨退休了,唐大叔还差个两年也准备退休。而唐大叔的身子也还硬朗,能够自己照顾自己。

于是,胡大姨收拾了包袱,乐呵呵的去帮忙带孙子。

大儿子跟大儿媳也还算懂事,非常体贴胡大姨带娃辛苦,不仅每个月给她3000块钱的零花钱。平时的时候,大儿媳也会给胡大姨买化妆品保健品这些。

胡大姨为人也勤快爱干净,帮大儿子大儿媳把家务料理的干净整洁,还把孙子带的白白胖胖。

一直到孙子三岁去了幼儿园,唐大叔也退休了,胡大姨才是离开大儿子家回到自己家。

04.

还没等胡大姨清闲几天,小儿媳也生了。

小儿子是两年前结的婚,小儿媳是健身房的瑜伽教练,两人是在夜跑的时候认识的。

尽管小儿子跟小儿媳的感情很好,但是胡大姨并不喜欢小儿媳。

她觉得小儿媳只是大专的文凭,却只是一个健身房教练,工作极其不稳定。而她儿子是名牌大学毕业,又是公务员。

小儿媳怎么看,都配不起她的小儿子。

再者,小儿媳生的又是女儿,就更加不被胡大姨待见了。

当小儿子向胡大姨提出,请她来市里帮忙带娃的时候,胡大姨想都不想就拒绝了。

没有办法,小儿媳只得把自己的妈妈接过来,帮忙带娃。

不用带孩子后,胡大姨跟唐大叔过起了悠闲的老年生活,逢年过节的时候,两个儿子还会带着孙子孙女来看望他们两老。

日子也算美满。

但是,胡大姨还是觉得小儿媳没有生到儿子可惜了,每次小儿子一家子回来,她总要去提两句。

小儿子回她说计划生育,他们只能生一个。

胡大姨不开心了,仍然不死心,三天两头的打电话去催小儿媳。有时候小儿子带着小儿媳回来看望他们,她总会弄一些偏方给小儿媳吃。

为此,小儿媳也不爱回来了,过年的时候,经常是小儿子自己回来。

慢慢的,胡大姨跟唐大叔老两口年纪也越来越大,在胡大姨75岁那年,唐大叔因为脑梗没抢救过来,人没了。

胡大姨伤心过度,病了好长一段时间,病好之后,身子也是日益变差。

两个孩子担心她一个人在家会出什么事情,商量后,决定让她轮流去他们家养老,每家住一年,轮到谁家照顾时,那一年就在谁家吃年夜饭。

头一年,自然是在大儿子家。

先前胡大姨是在大儿子家带过孩子,所以也比较熟悉,她以为自己在大儿子家应该能过的很开心。可惜,她还是高估了自己。

上了年纪后,她的记性是越来越不好。

有一回,她还在厨房煲着汤,想起要出去买酱油,便火都没关出去了。结果汤滚了之后汤水涌出来把火给熄灭了,她回到家里后差点没天然气中毒。

加上她年纪大了,眼也花了,做饭的时候菜洗的也不干净,甚至还有头发在里面。

大儿子大儿媳便不让她再进厨房,每天都由大儿子跟大儿媳回家做饭。可有的时候,大儿子跟大儿媳要加班,孙子又下学校住宿,他们直接点了外卖。

老年人肠胃不好,胡大姨吃了外卖后,好几回都拉了肚子。

没办法,大儿媳只能另外给胡大姨做饭。早上去上班之前,还得帮胡大姨把午餐给做好。

本来上班加班就够累了,还得给胡大姨做饭,久而久之,大儿媳对胡大姨也有了怨言。

05.

有时候,胡大姨在上厕所后忘记了冲水,一天下来,厕所那味道窜的满屋子都是。

桩桩件件,都让大儿媳对胡大姨产生了强烈的不满。

上厕所的是大儿媳跟胡大姨说过好多回,可胡大姨还是记不住,大儿媳就烦了,渐渐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

而胡大姨的儿子有时候会去出差,经常十天半个月都不在家里。

看着大儿媳阴沉的脸色,胡大姨觉得自己特别憋屈。

好不容易熬过一年,胡大姨被送到小儿子家里。

本来以为大儿子家里已经够难熬了,没想到小儿子家更惨。

当年她不肯帮小儿媳看孩子,小儿媳只能将亲妈请过来帮忙,现在孩子大了,小儿媳就将亲妈亲爹接过来在家里养老。

小儿子的房子本来就不大,三室两厅,小儿子小儿媳一间,亲家老两口一间,还有小孙女一间。

不得已,胡大姨只能住在门口如花花园改造成的杂物房了。

杂物房采光不好,地方又小,夏天特的人直冒汗,冬天冷的人打哆嗦。要是不开空调,真的是压根睡不着。

因胡大姨是头一回来小儿子家,人生地不熟的,也没有人说话,只能天天闷在房里。所以,只能天天开着空调。

小儿媳不乐意了,说都没钱交电费了。

这就算了,小儿媳跟亲家都是外地人,无辣不欢。吃饭的时候每道菜,他们都要放上辣椒,小儿子吃习惯了不觉得有什么,胡大姨压根吃不惯。

晚上那胃里头,就跟火烧似的。

胡大姨跟小儿媳提了几回,让炒几道不辣的菜。小儿媳偶尔会炒一道,但经常都是忘了。

小儿媳还跟胡大姨说,让她适应一下,等到习惯了就好了。

胡大姨满心满眼的都是委屈,想跟小儿子诉诉苦,可是小儿子根本不接她的茬儿。

说当初小儿媳坐月子,她没管过,孩子她也没带过,难免小儿媳心里有气。让她多担待些,别跟小儿媳计较。

儿子都这么说了,胡大姨还能说什么呢。

然而,最让胡大姨受不了的是,小孙女只跟外公外婆亲,把她那个奶奶当成了透明人。

有时候看着小儿子一家三口跟他老丈人丈母娘其乐融融的样子,胡大姨就觉得他们才是一家人,她只是个外人。

每每想到这些,她眼泪就止不住的流。

实在是受不了了,她提出要去养老院。

去到养老院里头,老人那么多,至少她还有个说话的伴儿。

06.

听到胡大姨提出要去养老院,两个儿子还有两个儿媳二话不说,立马同意了。

小儿子甚至着手,在市里找了比较好的几家养老院,让胡大姨挑选。

看着儿子儿媳如释重负的神情,胡大姨只觉得心里苦涩的很。

她挑了条件最好的一家,在交了费用后,小儿子迫不及待的将她送了过去。小儿子还跟胡大姨说,让她别担心,费用他会跟哥哥商量一起支付的。

他还跟胡大姨说,逢年过节的时候,他有时间会接她回家一起过节的。

可是,胡大姨在养老院待了3个年头,小儿子来接她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只有第一年的中秋节跟过年,他们接了她回去。

第二年过年的时候,小儿子说带着亲家老两口去了三亚过年,她年纪大了,就别折腾了。

第三年,又说小儿媳跟亲家老两口好久没回他们老家过年了,要陪他们回老家。

大儿子就更别指望了,他们在深市,一次都没来探望过胡大姨。

只有中秋节春节的时候,打两个视频问问好。

胡大姨也只能刷着手机,看着别人的朋友圈热热闹闹的共享天伦之乐,特别是她妯娌的朋友圈。

三年前,妯娌跟小叔子回老家建了一栋小别墅,是他们两个女儿给的钱。

小叔子的小女儿是远嫁的,大女儿嫁在本地。但是,他们大女儿跟大女婿还是把他们都接到家里,伺候他们养老。

小女儿也没有当甩手掌柜,每到换季的时候,都会买一些衣服寄过来,给老两口。逢年过节的红包,也是必不可少。

去年过年,小叔子的两个女儿带着女婿跟亲家都来了他们老家,几家人热热闹闹的过年。

看到他们乡下建设的那么好,小叔子的亲家们跟他们约定好,每年过年都要去他们老家过年。

而胡大姨只能孤零零的待在养老院里头,看着被人阖家团圆。

她的心里头,后悔不已,都说养儿防老,可是时代变了,养儿子当真不如养女儿。


结语

古代封建思想的残余,让很多老一辈人,都有一种生儿子的执念。在他们看来,只有儿子才能继承香火,传宗接代。

殊不知,时代变了,儿子女儿都一样。

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女儿对父母的照顾,会比儿子更加贴心。

因为女性比男性更要细心,像换季的衣服,还有入口的吃食,父母身体的细微毛病这些。女儿肯定会比儿子,更加的关注到。

不过,有儿有女固然最好,若是只有女儿或者只有儿子,也不必刻意去强求。无论儿子还是女儿,都是自己的亲骨肉。

把孩子教好了,无论生儿生女,晚年一样幸福。

小伙伴们,你们说呢?不要忘记留言分享哦。

 

相关文章

  • 我想要两颗西柚

    人变了,变得嘲笑深情,羡慕绝情! 人没变,只是深情变了,变成了绝情! 从前好啊,从前有车有马,一生都不够爱一个人!...

  • 攀比羡慕

    羡慕 两个妯娌的对话。他们同时嫁给了一对双胞胎兄弟。同时怀孕,生孩子就相差3天。 大妯娌说:“当初,我怀我儿子...

  • 听说你那孝顺的儿子都给媳妇给带坏了?

    大姨和大姨夫就要被她儿子接到城市里生活了,邻里乡亲亲戚街坊的无不羡慕,不是羡慕他们能去城市生活,而是羡慕他们有一个...

  • 老刘头儿的烦心事

    邻居刘奶奶一生养了三个儿子。这在重男轻女的早年虽然赚的了好声誉,让养了一窝女孩的家庭羡慕不已,在妯娌之间更是抬高了...

  • 「碎语杂记」生男生女都一样

    延上了独生子女时代,又没有一箭双雕的本领,生了儿子,就很羡慕人家生女孩的。 有同事总结过生闺女和生儿子的差别,感觉...

  • 道歉丨一分钟微小说

    “听说你今天把市长的儿子给弄哭了。” “是他嘲笑我在先!我不过驳了他几句,谁知他这么豆腐,一下就哭了,有权有势就很...

  • 当年被你嘲笑的同学,最后都成了你羡慕的对象

    当年被你嘲笑的同学,最后都成了你羡慕的对象 前两天和几个同事聊天,回忆起当年的一些同学、校友。很多当初看上去不起眼...

  • 改变

    总感觉自己变了,但是又说不出哪里变了!这或许就是一个人心里路程的前进。遇到困难用积极心态去面对,不管是别人的嘲笑还...

  • 一个不幸的消息

    国庆假期,听到一个不幸的消息。 表妹有两个孩子,老大是女儿,老二是儿子,儿女双全,让人好生羡慕。 表妹的妯娌结婚比...

  • 《你身边永是我》

    播放的工具变了,是那时想象不出来的;但播放的歌曲没变。 交通工具变了,可以更快,更远,还更轻松;但当年坐自行车后座...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当年嘲笑妯娌生不出儿子,晚年羡慕哭了,78岁大姨:时代变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olrk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