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把未读完的杨绛先生的《走到人生边上》这本书读完了。通篇的语言那么朴实,读起来特别亲切,就像是一个长者在跟你说话。无论是在文革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杨绛先生遭受了身体与精神的双重折磨,还是解放后夫妻两人平淡似水的生活,亦或是钱钟书和钱媛离开人世,杨绛先生独自一人生活的时候,她始终保有内心的淡定与从容,就像她说的:“世界是自己的,跟别人没有关系”。
以下摘录我读时比较有感触的地方:
问她:“杨先生,您觉得什么是您在艰难忧患中,最能依侍的品质,最值得骄傲的品质,能让人不被摧毁、反而越来越好的品质?您觉得您身上的那种无怨无悔、向上之气来自哪里?”
杨绛:我觉得在艰难忧患中最能依恃的品质,是肯吃苦。因为艰苦孕育智慧;没有经过艰难困苦,不知道人生的道路多么坎坷。有了亲身经验,才能变得聪明能干。我的“向上之气”来自信仰,对文化的信仰,对人性的信赖。有信念,有念想。
对文化的信仰,使我得以面对焚书坑儒悲剧的不时发生,忍受抄家、批斗、羞辱、剃阴阳头...种种对精神和身体的折磨。我绝对不相信,我们传承几千年的宝贵文化会被暴力全部毁于一旦,我们这个曾创造如此灿烂文化的优秀民族,会泯灭人性,就此沉沦。
我从自己卑微屈辱的“牛鬼”境遇出发,对外小心观察,细细体味,一句小声的问候,一个善意的“鬼脸”,同情的眼神,宽松的管教,委婉的措辞,含蓄的批语,都是信号。我惊喜地发现:人性并未泯灭,乌云镶着金边。
启示:无论任何处境,杨绛先生内心始终坚信并笃信人性是善的,这些革命群众,甚至打她的管教人员,虽然随着指挥棒也对她们这些“牛鬼蛇神”挥拳怒吼,实际上不过是披着狼皮的羊。
我这也忍,那也忍,无非是为了保持内心的自由,内心的平静。你骂我,我一笑置之。你打我,我绝不还手。所以含忍是保自己的盔甲,低于侵犯的盾牌。我穿了“隐身衣”,别人看不见我,我却看得见别人,我甘心当个“零”,人家不把我当个东西,我正好可以把看不起我的人看个透。这样,我就可以追求自由,张扬个性。
抗战时期在上海,生活艰难,从大小姐到老妈子,对杨绛来说,并不感到委屈。为什么,因为爱,处于对丈夫的爱。我爱丈夫,胜过自己。我了解钱钟书的价值,我愿为他研究著述志业的成功,为充分发挥它的潜力、创造力而牺牲自己。这种爱不是盲目的,是理解,理解愈深,感情愈好。相互理解,才有自觉的相互支持。
握笔的手初干粗活免不了伤痕累累,一会儿劈柴木刺扎进了皮肉,一会儿又烫起了泡。不过吃苦中倒也学会了不少本领,使我很自豪。
作为一个大家闺秀,她放下自己的身份,在艰难的时候,为了支持钱钟书写作,节省开支,她辞掉女佣,做“灶下婢”是心甘情愿的。她还希望自己能比丈夫多活一年,害怕自己生病了,钱钟书无人照顾。
启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女性啊?柔弱又坚韧,深自敛抑,且一生有少女相。
我不相信
没有种子
植物也能发芽
我心中有对种子的信仰。
让我相信你又一颗种子,
我等待奇迹。
——梭 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