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小就熟知爱迪生的名言: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长大些才发现,后面似乎还有一句:但那1%的灵感要比那99%的努力来的重要。所以总忍不住思索,才华和努力,究竟哪一个更重要?
人都是有惰性的,每当我们想要懒散的时候,总是这样劝慰自己:没关系,我拥有别人没有的才华。曾经的我也是这样笃定,我用了两年的时间学完古筝十级,我想,我没有好好练琴却完成了别人难以完成的事情,所以,才华是多么重要的事情。
那年我15岁,老师说,不要考级,你过不了。拿到十级证书的时候,我想,才华足以对抗权威。也是从那一年起,我开始盲目的崇拜才华。
看过几篇网络小说,就觉得码字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所以动手写自己的故事。觉得自己比别人聪明,就想在学习上肆意妄为。然而事实是,拿到考级证一周后参加演出,已经不能很好的表现曲子的意境,甚至连贯性都打了折扣。当年心血来潮开的坑到现在都没填上。当了十多年“别人家的孩子”,却在高考遭遇了滑铁卢。
直到后来才慢慢领悟“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同行知道,三天不练观众知道”的含义,才开始懂得艺术不仅仅终止于一张证书。当年觉得“任何事情想要取得成就要先经过10000小时”是愚者的自我磨炼,以为有天赋便是高人一等天生近路。曾经我在两件事上标榜自己才华横溢,古筝和写作,然而事实证明是我见识太少,井底之蛙。
表姐闲暇时也会写写网络小说,我无聊时让她给我推荐网文,她在一推笔记本中翻出一本给我,上面记录着她这半年看的184篇网文,分门别类,题目、作者、主角全部登记在册。而在她那厚厚的一堆笔记本中,有的记录故事大纲,有的画着人物关系表,更多的是一些文章摘录和相关“链接”。那些“链接”大都是她认为在文章中可能会引用到的诗词歌赋,文学常识,历史背景……这件事情让我印象深刻,试想,一个连故事大纲都不曾好好规划的人,仅凭一腔热血就能写出好的故事吗?所谓的“才华”真的是无往不利的制胜招数吗?
我开始反思,认真的思考才华和努力究竟哪一个更重要。就拿写作来说,从小学到高中作文被当做范文,这的确是值得骄傲的事情,可是我却忽略了一个事实,识字起就背的《三字经》,上小学前读的《中华上下五千年》,以及小学里那厚厚的几本摘抄,才是真正支撑我才华的东西。高考前夕才发现,无论作文中的辞藻再怎么堆积修饰,都改变不了“啃老本”的本质。那是我第一次变得惊慌,没错,我怕自己的能力匹配不了所谓的才华。高考后的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冲进书店,选了几本好书。从此,认认真真读书,勤勤恳恳写字。
有人说:才华是1,努力是0。没有前面那个1,再多的0都是徒劳。就像曾经的电影《追梦赤子心》,我看过不同版本的解读,有人说心怀梦想便能克服重重困难创造奇迹。也就是所谓“爱拼才会赢,努力一定行”。也有人说尽管鲁迪的毅力很值得称道,但他苦练数千小时,最终也只不过在大学橄榄球赛场上展现了那么几秒钟,打了一次阻截而已。然而,这其实是选择了一条最难行的路。我们更多地为那些克服先天缺陷的人欢呼,却很少关注善于发挥所长的人。也就是说,比起努力,似乎天赋更重要。
然而,才华和努力究竟哪一个是更重要的呢?也许到最后我们都没办法给出一个完美的理由来反驳对方的观点,但是我更倾向于这样一句话:“以现在大部分人努力的程度,还轮不到拼智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