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有一句话很火:“父母在等待孩子感谢,孩子却在等待父母道歉。”做家长的,都觉得自己操碎了心,才把孩子养大成人,结果换来的不是孩子的感谢,而是抱怨。反观许多孩子,却觉得父母的关心太多,给自己制造了许多无形的压力,甚至束缚了自己的成长。中国青年报做过一个统计,高达72.4%的受访者都嫌弃父母管得太多。
父母的过度管教,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一种灾难。比如过于苛求孩子的穿衣打扮,把自己的审美强加在孩子身上;或者频繁地给孩子打电话,追问孩子和谁一起玩,要求孩子汇报一天的在校情况;有的家长甚至还因为害怕孩子变坏,偷看日记、检查书包,侵犯孩子的隐私。这些干预都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因为我们忽略了一个事实,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独特性,我们认为正确的,不一定是孩子需要的,我们为孩子选择的路,不一定是适合他的路。对孩子事无巨细、全方位的管教,只会削弱孩子的探索欲,使他缺乏胆量和勇气,成长潜能被抑制,长大后要么离开父母就不知所措,要么变得叛逆,在人生大事上不计后果,只为了和父母拧着来。
某些家长管教的底层逻辑,是“如果我不去管教,孩子就会变坏”。总以为自己是家长,有力量去指导孩子,这或许是一种盲目自大。家长不妨反思一下,我们每天都在管孩子,真的有用吗?有没有发现,你不让孩子穿的衣服,他反而会自己偷偷买、偷偷穿,你不让孩子交的朋友,结果反而和他越走越近。教育孩子,其实我们没必要过于紧张和焦虑,放松一点,懒一点,结果可能会更好,就像育儿专家尹建莉说的,“每个孩子降临到这个世界,都是一尊小小的神,只要我们好好尊重他,他就能绽放自己最好的一面”。
首先,父母的“眼睛”要懒一点,多看长处少看短处,不总盯着孩子的过错,孩子才能成长。孩子的很多问题,其实都是家长盯出来的。比如孩子不管做什么,有一点儿不对家长就赶紧打断,急着纠正,生怕孩子走了弯路,结果却会适得其反。不让孩子走弯路,就是在剥夺他试错,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小时候没走过小弯路,长大了就会走大弯路。相信孩子,他自然会在一次又一次的摸索和跌倒中成长起来。
家长的“嘴”懒一点,爱不一定要“说”出来,不说教,孩子会更有主见。父母作为过来人,为了避免涉世未深的孩子吃亏,大多都会不厌其烦地对孩子说教,哪怕孩子明明已经流露出烦躁的情绪,父母还是停不下嘴。久而久之,孩子什么话也听不下去了。李玫瑾老师说过,一流的父母不会讲大道理。尊重孩子,允许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允许他们自己做选择,孩子才能学会思考,形成良好人格。
家长的“手”懒一点,有一种爱叫“手放开”,不包办一切,孩子才能自立。弗兰克·克拉克曾说:“家长可以传授给孩子的最重要的一课是,如何离开父母独立生存。”父母都希望养出一个独立自主的孩子,但是在孩子独立的路上,父母也可能成为阻碍。一个孩子若是一直在父母的庇护下,风吹不着、雨淋不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绝对不会自己独立的。大人懒一点,是一种聪明的退出,放手给孩子参与的机会,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才能培养起他的独立和自理,责任和担当。
人,生来就是作为独立个体存在的,每个孩子幼小的身体里都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在成长过程中有一种自我塑造、自我完善的潜力,就如同一颗种子里藏着根茎、叶片、花朵,在合适的条件下自然会长出来一样,前提是父母要给予充分的信任和自由空间。有时候,“不管”才是最好的管教。
允许孩子做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