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篇。
余映潮笔下的作文教学,有一二三四五的模式。
一就是一篇文章,或者是一段文字。二三四五就是文章的结构模式。
1.
“两”是短文写作的一种方式。
一篇文章由两个部分构成,先叙后议或者是先景再情,也或者是先观再感,还有一种可能是先特点后阐释,先引出现象再进行评论。
余映潮先生的这种方法,读到的时候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在我平时的教学过程当中,还从来没有意识到一篇文段会是这样的结构。
从小学三年级开始,给学生学习的就是总分或者分总的结构,所以在进行阅读测试的时候,也都是往这样的一种模式上关联。
想了想,可能因为余映潮是中学老师吧,中学的阅读题这样的方式比较多所致。
但是又想了想,再让学生进行片段练习的时候,像这样的两部分结构模式,应该是比较顺手的。
因为这样的文段,涉及到两个层次,思路上也比较清晰,逻辑上也比较分明,这才应该是写作最为规范的表达。
2
有一次下了雨,学生去吃饭就要冒着雨去,突然间想到这是一个多好的练笔机会,所以在学生吃过饭之后,就进行了一个片段的练习。
在学生开始书写之前,告诉他们说前半部分写一写你看到的雨是怎么样的,一般不分就来上一两句话的感受就行。
孩子们的片段提交上来了,真让我看到了这样的两段式结构,前半部分描写雨的场景用上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后半部分分别站在不同的立场上,抒发了对这场雨的喜恶情感。
虽然说总分总的段落模式,或者说文章模式,孩子们从三年级就开始接触,但一直运用的不是太好。
余老师的这种两段式结构,孩子们第一次接触,却让我感觉着他们用的相当顺手。
为此不得不感叹,余老师的这种方法,对于写作来说是极好的训练途径。
3
三是短文写作的一种思维方式。
普通的就是讲道理,首先,其次,最后;高雅的就是三部曲,引出,描述,升华。
还有更多的常规思维方式:
前后中间,三层描叙;刻画人物,三个故事;描述故事,三个人物;童话故事,三次反复;美化细节,三写情景;理论论证,三用论据;评述评议,三景为妙……
三,既是人们习惯性表达的思维方式,也是严密表达的规范。
在我们中国的老话当中,也有一个说法:凡事不过三,过三不圆满。
也就是说三是一个极限,任何事情只有再一再二,没有再三再四。
参加了张祖庆老师的写作营,在讲到三的时候,也是一个极为奇妙的存在,分析了经典作品中的三,什么三请诸葛亮,三打白骨精,三过家门而不入……
这些经典的理论,都在告诉我们,写文章的时候,把这个三运用好,文章就很棒了。
4
在作文的引领课上,也对三对孩子们进行了极好的宣传,也一再强调三对于文章的存在意义。
孩子们的习作上交之后,惊喜的发现有2/3以上的孩子,对,这个三运用得极好。
写人的文章用了三件事情,第一件事写得最为简略,第二件事写得稍微详细,第三件事写得特别详细。
整篇文章的结构,用了总分总的模式,把已有的学习经验,运用在了文章当中,真是令人欣喜的现象。
记得有两个孩子,当时的习作我在课堂上已经读给孩子们听了,成为其他孩子习作的榜样。
一直到现在已经读了大学的孩子,来回顾他的上学经历史,已经收到,只有在我的教室里讲过作文怎么写,其他的作文课都是背范文,读范文,听范文过来的。
听到这样的话语,心里边五味杂陈,感觉着特别难过,但是又无能为力。
5
四,也是短文写作的一种思维方式。
普通的小标题是一二三四的形态,经典的莫过于起承转合的特点,雅致的好像是春夏秋冬的顺序。
小学的许多课文是这样,就连我们诗歌最早的经典《诗经》也是这样编排的。
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之后,孩子们写景的作文,就离不开春夏秋冬这样的模式了。
像《美丽的小兴安岭》这样的行文模式,哪一个孩子能够不清楚呢?哪一个从小学三年级走过去的成人能够忘记呢?
实在是太经典的一种文章的表达方式,这也是谁也不能够绕过去的一种写景文章的表达方式。
就我自己来说,经常运用到的是首先,其次,再次,最后,四个部分构成。
足以证明,“四”也是一个很特别的存在,运用得好,也能够让自己的思维越来越清晰,让自己的文章越来越层次分明。
6
最后说到五,这更是一种思维方式。
余老师说到的五段式,或者说是五笔式,都是在告诉我们,文章有五个段落构成。
有了五个段落,详略,虚实,正面侧面,首尾照应等等,都可以得到安排。
不同的是,五个段落是结构,五笔式却是五个层次。
余老师给我们举了莫怀成的《散步》作为例子:
轻点引入,概说事件;
交代,介绍原委;
简叙,略写事件;
详写事件,出波澜;
深化,抒情议论。
五笔式特别有魅力,详略有致,结构完美,可以包含五段式结构的所有要求,还可以有形态,有技巧,有训练的效率。
6
很显然五笔式作文技法,不是小学生所能够接受的。
但五段式的结构模式,却是小学生可以习得的。
余老师举了叶文玲的作品《我的“长生果”》作为例子,这就是小学五年级课本上的文章,是小学生能够借鉴到的作文教学模式。
但是很遗憾的,在我之前的学生作品中,很少能够达到这样优秀的五段式文章。
比较多的还是四段式的写景文章,如果以后还能够有教语文课的机会,这种五段式结构或者五笔式表达,会让学生进行一下充分的练习。
这样才能够不冤枉,自己说读过余映潮先生的作品,如此碎碎念,当做此次交流的一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