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四十不惑 华科启航 ——华科培训总结

四十不惑 华科启航 ——华科培训总结

作者: 力行天下 | 来源:发表于2023-04-25 15:21 被阅读0次

从看到通知到决定来参加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参加第四期骨干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修班的时候,一直很纠结!主观上非常想参加,客观上太忙了,上课和课题任务压得我喘不过气来。但我还是克服重重困难,4月1日周六晚上10点多从杭州(出差)飞到了武汉,参加了周日的培训,然后周日晚上赶回长沙给学生上周一上午1-2节的课,下课后立刻赶回武汉参加了周一下午的培训,中间还推掉了领导安排的很多任务,听完了几乎所有的课,可以说非常折腾,但收获也非常大。

先讲讲自己为什么参加这次培训吧!我是2012年12月留校工作,到今年整整工作了10年。教学方面也取得了一点小成果,曾获教学能手比赛一等奖并辅导2名团队成员获教学比赛一等奖,实现了团队教学比赛一等奖“三连胜”;牵头建设2门湖南省一流课程;我们团队也拿到了湖南省的教学成果一等奖。我今年40岁,去年学院的职称评审中也顺利获评教授资格,进入了华科骆四铭教授讲的“职业生涯的成熟期”,到了该追求科研与教学平衡的时候,孔子说“四十不惑”,我却越发有点迷茫,特别希望有高人指点。孔子提出了治学三境界——“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从当初对教学的一腔热血,到遵守各种规矩,再到如今致力于追求心流,追求教学的最高境界。和10年前被动参加新教员培训的感觉完全两样,这次是自愿来的,10年的工作经历让我各种课程都听得津津有味。

一、学科发展,校之大者

第一个报告赵仲宇处长分享了《高效学科建设研究与实践》,帮我们梳理了学科和专业的关系,学科发展的目标是知识的发现和创新,以知识形态的成果服务社会;专业建设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各级各类专门人才,更关注知识体系完备,是为社会需求服务的。学科是专业发展的基础,专业是学科承担人才培养职能的基地。

这里很多老师,特别是刚参加工作老师可能觉得和自己关系不大,但我想说的是,学科建设与发展,校之大者。你只有多关注学科发展,积极参与学科建设,才能把自己的发展与学校发展相融合。我当了5年力学学科评估的秘书长,把我们学院的航空宇航学科由B+提升到了A,把力学学科从B提升到了B+,干了很多烦琐的事情,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我明白了哪些是学科评估的重要支撑材料,同时在一轮一轮写材料、推材料的过程得到了专家和领导的指点,明白了如何整材料。当然,为公共服务做了事情,学院系领导也会认可工作,学科建设也是一个成长的平台。

二、创新才能拔尖

学习了华科列位名校长的办学理念,如朱九思“教学科研并重,科研要走在教学前面,走综合化发展道路”;杨叔子“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相融,没有科技,一打就垮;没有文化,不打自垮”;周济“育人为本,学研产三足鼎立”;李培根“育人为本、创新是魂、责任以行”;丁烈云“学生是立校之本、学者是立校之道、学术是立校之魂”;李元元“学术立校、人才强校、创新兴校、开放活校、文化荣校”;尤政“顶天立地,追求卓越”。华科要办的最好的本科教育:让学生享受最优质的教育资源,让三尺讲台充满荣誉感,高水平科研条件必须无条件向本科生开放。华科的学生,严父慈母,既能出活儿,又能干活儿,不争当老大,更容易成功成才。

华科的成功经验表明,学研产政四结合,将一流大学和一流城市发展融合;创造需求,而不是适应需求;创新不是创业,只谈创新,具有创新能力后能够创造需求,解决关键问题。所有事情最终落实到根本课程,课程的根本在老师。关于拔尖基地,华科是看准了之后,自己干,不等教育部,然后获得了很多基地,如教育部拔尖2.0基地。科学家是会动脑的工程师;工程师是会动手的科学家。

三、教学比赛是青年教员成长的快车道

夏文芳老师的《从教学竞赛到教学反思》中关于竞赛对青年教员成长的推动作用让我深有同感。我曾参加了学校2021年秋季学期教学能手比赛,并获一等奖。这个一等奖让整个教研室热血沸腾。我进行了系统总结,提出了“一流课堂模型”和“教学能手比赛‘1+3’精准帮扶模式”,并在学院几个教学系宣讲。在我的影响和帮扶下,我的团队成员周仕明以全校总分第三获2022年春季学期教学能手比赛一等奖,孙海涛以总分第一获2022年秋季学期教学比赛一等奖。我在自己成长的同时,也帮助队友获得了比赛荣誉,创造了历史。

夏老师通过“气势”、“形式”、“故事”三结合提升教员教学水平的观点让我印象深刻,当初参加教学能手比赛时也是通过气场加上控场能力让自己脱颖而出。

夏老师关于PPT的“内容不在多,贵在精当;色彩不在多,贵在和谐;动画不在多,贵在需要”。夏老师关于教学三级别的提法,让我找到了追求的目标,如中规中矩的初级水平“表达清晰/不离题,理性兼感性/章节清楚,教具教材仪态得体”; 中级包装大师“内容含金量高、学生记忆深刻、操作性高,没10分钟互动1-2次、很多新的理念,包装精致”;高级为风格大师“醍醐灌顶、意犹未尽、激发兴趣、改变人生理念”。更高级的一定是如苏东坡一样,作品即人生,人生即作品。

四、课堂教学目标及其效果评价

教学是门学术,按照博耶的学术分类,包括四种:一发现新知,对应基础研究;二是整合,对应跨学科研究;三是应用,对应关键技术攻关;四是教学,对应教学研究。因此,教学也是学术,也需要研究。课堂教学能力需要培养:但系统培养不足;不注重教学效果是大学教师教学的常态;教育评价是教师的自留地,教师很少受教育评价学的训练,主要依靠自身对于课程和学生的理解、经验和非系统化学系来提升。对于教学型的高校课堂教学应处于中心地位。

教学是门艺术,科学有规律,有证据支撑,艺术规律弱。湖南师范大学校长张楚廷表示,中国大学普遍的沉闷状态是令人忧郁的,课堂本身一个应该及其大脑风暴的地方,但是它寂静的令人可怕。评价是牛鼻子,好的评价会产生好的课堂。

何为教育评价学呢?就是老师知道学生学得怎么样,学术表达为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系统地收集证据并解释结果的过程,这一过程还可能包括对评价结果的反馈。学习需要引起大脑中产生持久的变化,学生的学习成果就是老师的教学目标。批判性思维就是用证据评判断言的技能,行为主义都是刻意练习出来的。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客观的,在过去的经历中建构出来的,形成不同的认知理论。

关于知识的分类,包括事实性知识,即通晓一门学科或者解决问题必须知道的基本要素;概念性知识:比事实性知识要抽象,如复杂的结构化的抽象知识:程序性知识,有关与如何去做事、方法、算法、技术的知识;元认知知识,有关认知的知识,有关自己的知识,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认知过程是分层次的,低阶层面,包括记忆、理解、应用;高阶认知,包括分析、评价、创造。对于事实性知识,主要以记忆为主;概念性知识,理解为主;程序性知识,应用为主;元认知知识,分析评价创造。

在华科期间,和参加培训的学校20多名老师深入交流人才培养,也抽空到华科力学系进行了调研参观。在华科期间,还尝试了一下晨起跑步,用脚去丈量华科校园,连续3天,每天花30分钟小跑,然后冲个澡,吃饭上课,感觉蛮好!找到了周岭在《认知觉醒》中提到的“早冥读写跑,人生五件套”的感觉,以及易效能叶武滨提到的能控制早晨方能控制人生的感觉!晨起跑步:路上人很少,有种众人皆睡我独醒的优越感;跑步时,体验用脚去丈量一个陌生地方的新奇感;跑完后,冲个澡,感觉身心被唤醒,全身被打开,浑身焕发出强大生命力的感觉!

最后,再次感谢学校考评中心的精心组织,感谢各位老师的陪伴,感谢华科老师的精彩报告,同时感谢克服重重困难参加完培训的自己。

工作10年,虽说教学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的感觉越发明显。相比以往1-2天的培训或讲座,这次培训更系统全面,涉及到了学科、教学理念、批判性思维、发声技巧、教学比赛、教学评价等人才培养的多个方面,在华科校园内学习华科的创新文化,体验感更强烈。结合自身经历,主要收获有两点:一是关注学科发展,站在更高视角服务人才培养和规划自身发展;二教学比赛是青年教员成长的快车道。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教学不仅是一门学术,更是一门艺术,需要不断学习才能不断精进,今后每年会抽出专门时间,同时鼓励身边更多人参加教员培训。

相关文章

  • 华科发现之旅

    #华科发现之旅#本来打算去华科跑步,最后骑了1个多小时的自行车,感觉棒棒哒,华科不愧是森林大学,哪里都是树,华科几...

  • 华科

  • 春的二三事

    (华科,野花) (华科,粉玉兰) (华科,小树林) (南京大排档,老牌阳春面) (无印良品,纯棉衬衫) (书店,小...

  • 你的抱怨,变成了她的担心

    张喜很喜欢科华,两人交往稳定,不论是科华什么样的小要求,张喜都会一一达成。这中间,也包括科华的抱怨。科华是个喜欢把...

  • 华科计科课程

    大一(上): 《C语言程序设计》【谭浩强】(48h)、《计算思维》(选修)大一(下): 大二(上): 《数据结构》...

  • 秋游华科

    许久没有来青年园逛了,以前每每感到迷茫或无所事事的时候都会来这园子里逛,而每次的闲逛回馈给我的都是对生命的...

  • 华科校园

  • 科华杯

    2021.6.6 P724 晴 周五晚上一场,周六上午下午各一场,科华杯邀请赛...

  • 听你的口气,您是校领导吧

    一般而言,我是不怎么喜欢华科的同学们的。 华科在武汉高校的招牌一直是学在华工,对,是华工。 华科的学生给我的印象一...

  • 医美行业

    昊海生科 华熙生物 爱美客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四十不惑 华科启航 ——华科培训总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oqmj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