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沈子福之江东》·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诗意为:这个渡头杨柳依依,但是旅客稀少。船长荡起双桨,忽忽悠悠地把船开向远处。啊,能和这铺天盖地的春色相比的,只有我对你的思念。无论你是在江北还是江南,都有盎然的春色,都有我的思念。亲,你get到了没?
首先,诗中的“临圻”,一说是“临沂”;当然不是我们山东的临沂,而是江东的临沂县,东晋时所置。这么说也过得去,和诗题的“之江东”倒也吻合。
不过我们最应该从这首诗学到的应该是比喻,即把悠远而抽象的“相思”比作广泛而具体的“春色”。
我们知道,但凡作比喻,总得拿两个具有共同性质的事物来进行。如果你对女神说,我对你的爱,犹如鸡肠一样细致。或者你对领导说,我对工作的态度,犹如刚拉出来的粑粑一样新鲜而富于热情。如此比喻也不是不行,但总归有点那什么。
可见主体和喻体之间不仅得有一定的共性,还得有点相得益彰的意思。
这样来看,“春色”和“相思”都带点艺术的味道,而且它们还有着两大共同点,支撑着比喻的可能性。一,普及性:春天到了,普天之下都焕发着春色;沈子福走了,王维的思念开始泛滥而不可收拾。二,定向性:沈子福走到哪里都能看到春色,就像春天在跟踪他一样;沈子福走到哪里都能接收到王维的思念,王维的思念确实在跟踪他。
另外,“相思”和“春色”都有温馨的意味,不至于让沈子福消受不起,也不至于令他感受不到,程度刚刚好。
我们要是送一位要好的朋友或亲人远去,完全可以用这首诗赠别;当然,要是正好离别在春天,那就更切题了。呵呵。
网友评论
五谷轮回作此物,
又入轮回作五谷。
廉颇遗之成遗恨,
勾践吞之能吞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