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
少女杜拉背后的"性"

少女杜拉背后的"性"

作者: _LR | 来源:发表于2017-11-25 02:31 被阅读0次
少女杜拉背后的"性"

这是一篇在我二十岁左右的大学时光里写的文章。其实当时并没有什么感觉,仅仅是觉得这是一块禁地,值得恶心一下,反正是大学,再也不想规矩得行着高中的理,心理课也不重要,就随便一写,写出来自己也没再读过,如今翻出来一看,竟然觉得还挺有意思。


错觉,我就是杜拉,因为我也喜欢吮吸,虽然不是手指;我也有玩弄耳朵的习惯;手不知所措的时候也会玩弄荷包;我也爱我的父亲。但是我的确不是杜拉,没有爱上K先生,没有以爱情的名义爱上父亲,更没有爱上父亲的情人,更何况,我父亲没有情人。但是让我惊奇的是,我,甚至你,或许内在也潜藏着癔症,即弗洛伊德所说的歇斯底里症。

贯穿《少女杜拉的故事》的关键词,就是“性”。这在19世纪末,任然是一个被封锁中他说的禁地,因此在选择杜拉作为主角的时候,弗洛伊德也十分慎重。在《序言》:“我已经挑选出一个人,这个人的生活所在地不是在维也纳,而是在一个遥远省份的城镇里,因此其个人环境实际上在维也纳是无人知晓。”弗洛伊德印证了在以前的精神治疗工作中所作出的推断,即所有的潜意识中的幻想是歇斯底里症的直接致病因素,其内容多半是关于性方面的,其产生和演变过程可以一直追溯到童年时代的动力。

因此,透过杜拉童年时代的躯体和心理症状以及她的一些习惯性行为,佛洛依德以他“泛性论”的基础对她的梦做了精神分析,自然探索出关于潜藏在杜拉内心深处蠢蠢欲动的“性欲”。杜拉某次偶然背了个荷包,在谈话过程中,杜拉打开,放一只手进去,关起来,伸出来,关上,如此反复。在弗洛伊德看来,这是“象征性动作”,是不由自主的,漫不经心的动作,但正是这种细节折射出一个人的潜意识,佛洛依德将此与

联系起来,包括:

粘膜炎(白带)

六岁以后再次尿床

吮吸手指

(应该不止这些吧,听起来其实挺奇怪的,小时候不经常干这些事儿么,难道都与“性”有关?)

于是认定她有手淫的习惯,但是这种习惯在被母亲强烈的约束下停止了,但是欲望没有满足,她患上了歇斯底里症。她感到恶心,是因为14岁时被K先生强行亲吻和拥抱;她咳嗽,是因为幻想出男性生殖器放入口中的另类的性爱方式;她神经性气喘,是在模仿父亲跟母亲行房事时候的喘息;她的失语症,是转化成了与K先生的书写通信……她做出的是回避,与她“回避那些可能处在性兴奋状态是男人遵循的是一种恐怖症的机制”一样,“其目的是使她防止那些被压抑的直觉得到复活”。

因此这些压抑的精神思想就会反映到梦中,“每一个梦都是一种得到满足愿望的象征,如果这种愿望是收到压抑的,是属于潜意识范围的,那么,这种象征就会作为一种伪装表现出来,除非在儿童的梦中,只有一种潜意识的愿望或达到潜意识深度的愿望,才具有形成梦所必须的力量。”所以我们常说,“日有所思,也有所梦”。因为社会总是用伦理道德圈禁着我们的精神,我们的思想一旦受到压抑,必然选择一种方式去释放,单纯的听音乐、运动等绿色健康运动或许只能暂时忘记痛苦,潜意识中的欲望任然没有得到释放,于是在梦中,人往往能得到最快慰的满足和最刺痛的震惊。当幻觉满足的方式无法达到预期效果时,心理器官就会构造一个假想的环境,并使自己尽力适应这个环境,于是便形成了一种在真实和虚假间游移的路线。就比如说,我们越是害怕自己考试失败,就会做拿到试卷一个字也想不起来的梦,但是当我们适应了这种最坏的环境,真正遇到的时候就会坦然。

杜拉的梦境,正是一个性欲被解救的地方。杜拉第一个梦中:

1.珠宝盒象征女性生殖器

2.梦中的水同义“湿”,是与男女房    事后在床单留下的证据

3.母亲想要的水滴状耳环象征

第二个梦中的车站德语代表“小阴唇”;森林则是阴毛……

(这到底怎么想出来的)

种种梦中的事物与“性”联系起来,或者说是强行被联系起来,都源自于佛洛依德相信“性是开启心理症难题之门的要是。轻视此钥匙的人绝不能开启那扇门。”很多人认为这是极端的想法,与他同事的阿德勒和荣格也由此与他分道扬镳。但是我们的确相信杜拉的梦是潜意识中对“性”的渴望,或者说是对“爱”的渴望。

本书最吸引人的不是杜拉癔症的表现或是她的梦境,而是与杜拉联系在一起的三种感情:

1.>>>俄狄浦斯情結<<<

这种感情,自婴儿时期就慢慢形成,弗洛伊德认为婴儿总是更亲近异性家长,就像女儿喜欢父亲,儿子喜欢母亲。其实这不是普遍必然的,现实生活中,女儿是妈妈的贴心棉袄,儿子越长大越和父亲谈得来的现象也很多。杜拉对父亲与K夫人偷情的不满,其实就像一个原本受宠的孩子,在有了弟弟妹妹后失宠的情况是差不多的,“她的行为显然远远超过了适合于称为孝顺关怀的东西。她的感受和行为更像是一个嫉妒的妻子……”但是并不是说嫉妒这种感情,只有爱情有。

3.>>>同性戀<<<

嫉妒还表现在第三种感情,即杜拉与K夫人的同性恋上。弗洛伊德解释为“性倒错”,“我们每个人的性生活都可以有轻微程度的扩展——时而在这个方向,时而在那个方向——可以超越作为正常标准而施加给我们的狭窄界限。”但是这种感情定义为每个人和性,个人就觉得有些牵强,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与同性发生性行为,毕竟受到的道德教育不一样。虽然杜拉与K夫人没有性生活,但是弗洛伊德说杜拉有同性恋,是因为K夫人一开始对她很好,但是后来她发现这种好是建立在他父亲的基础上的,因此杜拉就有了嫉妒,“这些男性的东西(妒忌),或者更恰当地说,这些喜爱女性的情感流可以看做是患有癔症的少女的潜意识性欲生活的一种典型表现。”但是不能说妒忌就是爱情。友情和亲情,也包含着妒忌这种感情。是否爱上了一个人,是我的心情是否随着那个人的心情变幻,他开心,我也开心;他不开心,我也不开心,要想办法让他开心,这才是最简单的爱情,而不是杜拉对父亲和K夫人采取的报复的态度。否则,每个人都可以轻易拥有“双性恋”。

2.>>>移情<<<

再来说第二种感情,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感情,是杜拉与K先生的感情。K先生其实是个风流的男子,他一开始喜欢着自己的家庭老师,向她求爱说“我从我的妻子那里什么也没有得到”,在他们疯狂做爱后,K先生又抛弃了她,尽管她在辞职前还心存希望,但是最终只是失望。所以在K先生在湖边向杜拉求爱的时候,说出同样的话的时候,杜拉给了他一记巴掌。但是在杜拉的潜意识中已经爱上了K先生。这是一个奇怪的转变。因为在一开始,杜拉14岁的时候,K先生强行拥抱和亲吻了杜拉,这使杜拉感到恶心,但是这种延续的恶心竟然转化成了爱情。或许正由佛洛依德解释的一样,这是一种“移情”,杜拉对K先生的感情,只是源于杜拉对父亲的俄狄甫斯情结。但是我们为什么不能说,这种“移情”实际上是由杜拉对K先生的感情转移到父亲身上的呢。毕竟,是因为爱上了K先生,害怕又迫切期待自己在睡着的时候被吻,所以才做了父亲在床头叫喊我的梦。

(我怎么觉得K先生有“恋童癖”)

一个已婚男子与对14岁少女强行拥抱和亲吻,并对少女有了“勃起”的行为……但是,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杜拉的母亲17岁就嫁人了。14岁如果开始有了青春萌动也可以理解。但当时杜拉感觉到的,只有恶心,对K先生的爱慕之情是慢慢形成的。因此这是一个成年男性对于性的冲动缺少自制力的表现,某种程度上也支持了佛洛依德“泛性论”的观点。

所有的感情,杜拉一开始都是以压抑和拒绝的方式潜藏在内心,但是压抑太久没有得到释放,自己明明喜欢却不断后退的表现实际是欲望与道德相冲突的表现,最终导致了癔症。

但是所有的诊断都是弗洛伊德探索式的治疗,甚至是猜测,但是一般人都不愿意分享自己的隐私,甚至对某些事实给予否定,“目的是为了把那些渴望逃避批评和意识的其他想法掩藏起来。一连串针对他人的指责会使人猜想可能存在着一连串有同样内容的自我指责。所需要做的就是把每一种具体的指责返回到讲话者本身。”但是到后期,杜拉已经越来越愿意对佛洛依德坦白,甚至在最后一次看病时,轻易地承认自己对K先生的感情,或许人在分别的时候,更容易承认自己的感情。佛洛依德自己也承认杜拉在治疗期间,她的潜意识情感已经移情到他身上了,只是杜拉自己没有发觉。我们的确有理由可以质疑佛洛依德“性”的纯洁度。

因此我们有理由可以不尊重地假设,佛洛依德在治疗杜拉的三个月中,是否真的只是单纯的对话形式,毕竟当一个美貌的少女与你分享她最隐私的东西,甚至把自己放荡的一面展示在一个成年男性面前的时候,佛洛依德是否真的保持冷静,因为我们无从知道,杜拉为何突然中止了治疗。但是佛洛依德的性不仅仅是与生殖器官紧密相连,它更是一种内容更深广的生理机能,是一种包括“爱”在内的机能,它甚至可以转换成其他能量。

(表示很惊讶……)

整本书,虽然是一本临床分析一个患者梦境的书,但是实质是为佛洛依德“泛性论”完善的一个真实材料。虽然是理论性文章,却也像侦探小说般生动,令人受益匪浅。

再读后感

虽然是自己的文章,现在读来感觉像在读别人的文章一样,可能是语言学学多了,文学底蕴早就被压抑得殆尽了。

嗯……做梦这种事,现在也无人解释,可能大部分人会觉得那是个人白天的某件事,某个人的一种反射。的确这种情况是大多数。但是不可否认女人,作为女性,梦有极强的预见性。比如,梦里见血,估计你的特殊期该来了。

其实,正如《盗梦空间》,当初写这文章时这电影应该还没上映吧,你很难解释,现在的你,是否是在梦里,还是在现实,现实何尝不是梦境,梦境又何尝不是另一个现实。有点"庄周梦蝶"的味道。

️编辑|LR|

相关文章

  • 少女杜拉背后的"性"

    这是一篇在我二十岁左右的大学时光里写的文章。其实当时并没有什么感觉,仅仅是觉得这是一块禁地,值得恶心一下,反正是大...

  • 2022-08-11教资 幼师

    简述班杜拉的观点。(一级) 答:班杜拉的观点主要有: (1)社会认知学习理论把学习分为参与性学习和替代性学习。 (...

  • 永远的少女 ——《少女杜拉的故事》读后感

    这是一本不错的书,它是在我读完《梦的解析》之后所读的另一本弗洛伊德的书,说实话,它比起《梦》来说,更加的简单易懂,...

  • 第三章:杜拉走了,朵朵也将到北方去

    杜拉走了 那件事让杜拉和朵朵尴尬了几天,不过后来弄清了球队经理拒绝杜拉的告白的乌龙。 原来那个女孩不是喜欢杜拉。只...

  • 初见【Day53】

    我是从朋友考拉的口中不止一次听到“杜哥哥”名字,考拉很信任这位杜哥哥。考拉的婚礼也是这位“杜哥哥”全程策划的,虽然...

  • 他来自彩虹天堂

    二十八岁的希拉跟杜洛结婚五年,婚后生活幸福美满,人人称羡,只有希拉自己知道,圆满的背后,全是一地雪亮的碎刀子,直往...

  • 老杜有辆拉死人的车

    老杜有辆拉死人的车。 老杜说,“我的车能拉重货,轻货,什么时候拉过死人了?” 这几天再也没人来找老杜拉货,倒是有几...

  • 班杜拉

    罗伯特·班杜拉,加拿大出生的美国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代表之一、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成功地将心理学理论用于改变人类...

  • 班杜拉

    今天在微博热搜上看到了班杜拉去世的消息,曾经一直以为这个伟大的心理学人物早就去世了,原来他是和我们生活在同一个时代...

  • 在法国带你邂逅的那些甜品店

    1. laduree 拉杜丽 (Laduree) 创建于1862年,近1个半世纪时间的洗礼,拉杜丽 (Ladure...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少女杜拉背后的"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ouqb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