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谈论这种话题。一是觉着虚,不着地。二是对宗教向来缺乏研究,没研究就没有发言权。
公司里有《未来简史》这本书,闲来无事拿起翻了翻,压根没想到这本书相当部分是对宗教与人性的探讨。
中国人的民俗,中秋、端午、春节等各种传统节日,祭神是每个家庭的都会做的事。简单的一碗饺子或者盛满肉菜的米饭,丰盛一点儿,香蕉、葡萄,西红柿炒鸡蛋、腐竹炒肉、糖炒花生配着白米饭,再点上两支红蜡烛,神仙爷爷们的佳肴就准备妥帖了。在各路神仙尽情享用的时候,家里的大人们虔诚地在排位前跪下,嘴里默默念叨着想要的祝福,然后叩三个响儿头,一场小型祈福活动就完结了。
这是小时候关于宗教的全部印象。慢慢长大,老师说宗教活动不科学,全部都是迷信。老师的话肯定对,再加上还没独立思考的能力,导致我很长时间对宗教很抵触,说起来也是满口批判。
迷信活动,是指对些事物迷惘而不知其究竟,可又盲目地相信其说,并且宣传甚至疯狂,不讲科学。如果以此为基准,河伯娶妻是迷信,神婆去病是迷信活动,因为这些行为足够疯狂,又伤天害理。而家中的小型祈福父母帮子女求八字算姻缘,不过是寄予人们一份美好的期盼,和“生日快乐”、“新年快乐”的效果类似,宽容以待有何不可?生活里你难道会因为别人一句“新年快乐”而大发雷霆?
宗教从何而来?《未来简史》里有这样一个观点,宗教其实是人们理解世界的一种方式。农业社会,经济发展缓慢,科技也不发达,人类探索世界的途径有限,对于理解不了的现象,总试图寻找一种解释方式,宗教便在这样的环境下诞生了。风调雨顺是上天的奖赏,自然灾害是上天的惩罚,于是皇帝泰山祭天表达对上天的感恩,即使谋权篡位,也要寻找祥瑞表达这种行为合情合理。在西方,上帝决定万事万物。作为上帝在人间的代表,教皇被赋予至高无上的权利,凡行为逻辑不符合《圣经》的,都会受到审判,尽管《圣经》本身也是漏洞百出。
蒸汽机的诞生,历史走进工业社会,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发生了深刻变化。打雷下雨不再因为上帝,患病也不是恶魔的侵蚀,人类的认知更接近事物的本质了。如果之前的宗教是人们对世界的解读,那工业时代的宗教当属科技。既然上帝决定不了存在,人们便不再祈求他的祝福,行为更多依赖于人们自身,自由主义便由此诞生。自由主义认为,人有高于其他生物的地位,每个人对社会都有其独特价值,鼓励人们追求内在,“符合内心,但不对他人构成影响”的行为都会被鼓励。
接着来到数据时代,也就是此时此刻。食材是数据,颜料是数据,频谱是数据,经过算法的作用,化为一道美食,一幅图画,一首歌。生物的呼吸、心跳、脉搏、意识、想法,通通都是数据,而基因就是生物独有的算法。设想有一天,机器可以模拟这些生物数据,其他人根本分辨不出这究竟是真实还是模拟,轻而易举就可以伪造他人,想想就觉得恐怖。但如果监控这些数据,发现人的真实想法,监控人的生理特征,也可以避免因为情绪影响做出不计后果的事。这时,人自身的意识便不那么重要,数据比你更了解你,更懂你的感受、需求,它就成了宗教的化身。不换好坏,数据可以说明一切,也可以避免一切,凡事由数据决定。人之前对神的祈求,转化为咨询数据。
这就是宗教的整个流程。上帝是宗教,科技是宗教,自由主义是宗教,甚至数据都是宗教。将宗教简单理解为佛教、伊斯兰教、基督,就有点儿局限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