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宗教的作用
1、宗教是人类意义生产的机制;由于超余(THE MORE)的存在,我的生活变得有意义,可以从容的面对死亡。
2、宗教让人在心理上得到支撑、获得安全感;克服生命有限性的恐惧、解释认知无法理解的世界、促进人类大规模的合作
二、宗教的模式:
1、人-神模式:(信仰)无条件的信赖;”勤奋工作“不是救赎之道,”勤奋工作“是上帝选民的基础,所以,不计得失的信仰,不会随着利益得失而改变,让信仰的意义变得更稳定。
2、人-人模式:(迷信)有条件的信赖;面对一件不确定性的事情,给心理找一个依靠;人-人模式,本质是一种利益交换,那么意义生产难免变得不稳定和碎片化。
古代中国对神灵的信仰,基本上属于有条件的利益交换,给心里寻找一个确定性的依靠,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将佛教结合中国的信仰实情,进行佛教本土化!现在我们在中国见到的世俗的佛教都是属于这一类。
三、宗教的实例:
1、多神教,印度教(婆罗门教) 唯一的超余--大梵(多神:梵天、湿婆、毗湿奴)
2、二神教:琐罗亚斯德,摩尼教,拜火教(双重超余,意义生产德不稳定)
3、一神教:
1)、一神二元;犹太教(一神超余-雅威),所谓德二元就是真神雅威与它德对立面,一切与真神相对的就是假神,这就是在一神之下,二元的本质,这种本质是一种树立对立面寻求对抗的设定。(萨特玛派,是犹太教里极端虔诚的部分,他们认定犹太人是上帝选中的子民,目前所受的苦难是完成对自己的救赎,而最终是要由犹太族完成对全人类的救赎。 这让我理解了,由于犹太教的信仰,犹太人流离失所几千年后还有如此强大的认同感和凝聚力的原因所在。
2)、一神三元:基督教(圣父、圣子、圣灵),所谓的三元中的圣灵是指“爱”--人神之爱、人人之爱,爱自己、爱别人、甚至爱敌人,爱是基督教的基本设定。因为在圣经《旧约》中上帝是一个严厉的存在,基督教的《新约》通过圣子将上帝的爱传递给人间。
3)、一神一元:伊斯兰教认为真主通过穆罕默德,留给人间的最后一部经典《古兰经》,《古兰经》成为伊斯兰教唯一超余真主与人类沟通的途径,“哈里发”是真主在人间的代治者。由于《古兰经》里没有讲到的,就会有不同的解释,总体上缺乏权威。
4、虚神:人和神界限模糊,天人合一,这是虚神宗教的最大特点。弥漫在整个世界里的神秘力量,孕育出了中国的儒教和道教。
5、空神:佛教,强调人的主动性,超越现实的存在,领悟到“空”、达到一种“涅槃”境界。这里的佛教,与在中国世俗华本土化的佛教已大不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