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21日 星期四 晴
实习是开启临床护理生涯的第一站,青春年少的美小护们大多带着好奇,怀着懵懂不安的心情,走入医院的大门。我也不例外。
将近一年的实习期,我在医院的各个科室轮转,学习各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进入临床工作奠定基础。
让我印象较深的是在传染病院实习的一个月。那里的病人大多身患肝炎,有甲肝、乙肝、丙肝等,有病情较轻的,也有危重的。病人普遍面色萎黄、神情倦怠。和我们一起实习的还有其他学校的护士、临床医学专业的医生。
我们上班时要求穿白色工作服、戴蓝色圆筒帽、厚厚的纱布口罩,在如此全副武装之下,只剩下一双眼睛和外界交流。
有个实习医生,被分到我们科一起。他有一双小眼睛,藏在黑色细镜框后面,和我打招呼时,会挥挥手,眼睛笑起来弯弯的像月牙,很可爱,其他同学经常叫他"小眼镜"。
他会帮带教医生送病历、传递医嘱单,跟护士交代医嘱执行的注意事项,俨然是老师的"传声筒",看他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样子,我们就觉得他很呆萌,后来才明白,那是出于一种责任,害怕出错,害怕有误才如此小心谨慎。
每次看病历,他都要从头到尾认真研读,生怕错过一些蛛丝马迹。医生查房时问问题,就数他,最能对答如流,回答得相当全面。他认真细致的劲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有一次遇到一个病人,得了急性重症肝炎。他是位厨师,20多岁的年纪,已经练就了出色的厨艺,在饭店里颇受重用。他长得浓眉大眼、五官精致,要不是得了肝炎全身黄染,绝对是个帅哥。
估计他也知道此病凶险,却依然留恋自己热爱的职业。经常看他倚在床上望着窗外出神,有时还悄悄抹眼泪。身体无力的状态让他心有不甘,但又不得不屈从于命运的残酷。一次他带着遗憾的口气叹息: 看来以后,再也不能当厨师了。
没几天,病情就急转直下,病人出现了消化道出血症状,面色更加暗黄、精神更加萎靡了。医生开具了病危通知书,医护人员都对厨师的病情表现出隐隐的担忧。
那天病人血氧饱和度急剧下降,科主任通知大家立即展开大抢救,护士长、主管医生、责任护士全都上阵了,抢救车和急救器械纷纷推到床边。医生一边检查身体,一边下达医嘱,我和"眼镜医生"也被喊去帮忙。
心电监护、吸氧、开放静脉通路,插三腔气囊管压迫止血,病人出血多,休克了,用了止血药效果仍不理想;酸碱平衡紊乱,出现酸中毒表现了,医嘱予碳酸氢钠150毫升快速静推……
我们用注射器抽50毫升分次静注,在老师的注视下,由我和"眼镜"轮流,他抽液我推药。完成后我们继续严阵以待,帮着一起执行治疗护理措施。我们都用自己最快的速度在和死神抗争,企图让病人好转,希望病魔不要带走那年轻的生命。空气在那一刻变得凝重起来,几个医生紧张地探讨着对策,开出一系列医嘱。时间就是生命,护士们跑前跑后,争分夺秒地执行医嘱。
可最终事与愿违,任凭大家如何努力,病人依然没逃脱死神的魔爪。一个年轻的生命消逝了!
由于用力很猛,我们手上都留下了与注射器亲密接触的红印痕,终末处理时,我们都不约而同地看了看自己的手,无奈地对视了一眼。带着悲伤沉重的心情,我们洗了好几遍手,大家都沉默着,为厨师的离世深感痛心。
那天抢救后,我再也没有见过"眼镜",估计那天是他实习传染科的最后一天。
十多年过去了,我从一名青涩的小护士变成了熟练的老护士,"眼镜"医生应该也是中年男子了吧!不知他是否还活跃在临床一线?是否依然保有初心,坚持着那股认真执着的劲儿。
我没有见过他口罩后的真容,或许在街头相遇,都不会认识彼此。只记得他有一双爱笑的小眼睛,弯弯如月牙。我们曾齐心协力,一起抢救过病人。那种同舟共济、互帮互助的情景,经常会浮现在我眼前,恍如昨日。好像在提醒着我,救死扶伤是我们的使命,不忘初心,才能无惧挑战,为了让更多的病人恢复健康努力奋斗!
难忘那双小眼睛
网友评论
因相互吸引而结交,
因相互鼓励而进步,
因相互学习而成功。
所以说,
赞你一百个还不够,
赞你一千遍都不多,
赞你一万次也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