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在武汉市“方舱医院”拍摄的一张照片在网上走红:
轻症患者躺着一张张并排的病床上,医护人员穿着防护服在忙碌地在其中走动。
有些患者在玩手机,有些患者在睡觉,而其中有一名男子却拿着一本厚重的书籍正在专心地阅读,流淌的时光似乎在他身上静止了,周围的纷纷扰扰似乎与他无关。
网友们亲切地称呼这名男子为“读书哥”。
后来有记者对他进行采访,得知他是一名留美博士,当时正在阅读的书籍是《政治秩序的起源:
从前人类时代到法国大革命》。
书籍的作者日裔美籍学者弗朗西斯•福山也在自己的社交账号上转发了这个新闻。
面对一场灾祸,当躯体被困时,有人选择让精神继续前行。
然而即使我们大多数人都明白阅读书籍有诸多好处,但是不少人仍然厌恶读书,或者在读书这件事上付出了很多努力,却得不到相应的回报,包括《实用性阅读指南》的作者大岩俊之也曾经有这样的经历。
大岩俊之是日本企业ROLE JOB的法人,从30岁就开始独自创业,期间他无意地从书上看到一个观点“成功人士皆为读书家”,于是他开始尝试在一年间阅读了300本书籍,但是困扰他的是,即使他读得再多,也无法牢记书中的内容。
后来他潜心学习各种速度法,在达到极限之后,开始致力于开发我们大多数人都能掌握的读书法“缓速读书”,并举办了多场演讲及读书、讲座活动。
他所著作的《实用性阅读指南》记录了他在创业期间关于读书方面的种种心得,包括如何有效率地读书,如何利用思维导图制作读书笔记,如何技巧性地记住书中核心内容,到最后如何将书中内容付诸行动,让我们的读书不仅仅是“读书”。
下面,我来跟大家分享一下作者的读书法。
一、读书也要遵循“二八定律”。
意大利的经济学家维弗雷多·帕累托发现一个定律:“社会上20%的高收入者占有80%的社会财富。”
这就是著名的“二八定律”,也称为“帕累托定律”。
不止是经济学,这个定律还可以运用在其他的方面。
如果是运用读书这方面的话,归纳起来就是:
“全书最重要的20%占有80%的内容。
”这就如同金字塔一般,最顶端的部分往往占有着最少的内容。
既然已经知道一本书的核心内容只占20%,那么在每次阅读时,我们都应该想方设法去抓取这20%的内容,而不仅仅只是毫无目的性地通篇阅读,这样既浪费了大把的时间,也无法获取书中的重点。
要做到这点,我们应该有三个意识:
目的意识。带着目的阅读,会更容易集中注意力,专注在书中。
如带着“我要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这样的目的,阅读的时候就会专注在书中寻找有利于提高自身工作能力的内容,这样更容易有所收获。
时间意识。阅读商务类书籍时应学会限时阅读,如每次可以阅读一个番茄钟的时间,专注度会大大提高。
输出意识。带着“向他人讲述”和“写下来”这种意识去读书,会更容易记忆书中的内容。
二、思维导图,做读书笔记的好方法
对于做读书笔记,强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当然是不在话下的。把思维导图运用到读书上,对于思路整理和充分记忆书中的核心内容都有着极大的帮助。
运用思维导图做读书笔记的时候,需要遵循几个基本规则:
请把纸张横向摆放。这样有利于开拓思路。
用彩色笔而不是黑色笔。五颜六色的图像能极大程度地激发我们的想象力和记忆力。
中央图像要用三种以上的颜色,而且要有立体效果。中央图像最好控制在一个拳头大小。不会画画也没关系,可以参考《日常生活中的思维导图》的方法,写字(加上阴影效果)、对照手边的实物来画或者平时收集简单容易描画的图片集。
从中心开始呈放射状分支。越靠近中心,分支越粗,越靠近末端,分支越细。
分支上只写单词,而不是写句子或者词组。
多利用图画、符号等形式。不拘泥于文字,也可以用图画符号来表示更多的信息。
三、付诸行动,收获自己
懂得的道理很多,却依然无法过好这一生?
看过的书很多,却一点进步都没有?
……
宋代诗人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书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要理深刻解书中知识的真谛,就要亲自躬身实践书中的内容。
虽然不能说每本书的内容都适合每个人,但是如果能把书中所写方法加以尝试,不仅对书中的内容会加深记忆,而且自己也会有所收获。
比如我之前阅读《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书中介绍了一种笔记法“葱鲔火锅式”笔记法,我自己在读书阅读的时候,就尝试运用了这种笔记法。
这种笔记法对写作阅读都非常有好处,有助于累积各种素材,激发灵感,一直到现在我也还在继续沿用这种方法。
所以,即使仅仅只能从每本书汲取一点内容,对自身的意义也是很大的。
坚持每本书都收获一点,那一定会变成一个越来越好的自己。
查理·芒格说过:“我见过的聪明人,没有一个不读书的,一个也没有。”书籍力量之大,超乎我们的想象。但是如果不懂得如何读书,不懂得好好地运用书籍这个武器,那么我们再毫无章法漫无目的地读上千本、上万本书也是枉然。
大岩俊之的《实用性阅读指南》就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阅读指导,如果我们能好好利用书中实用性的读书技巧,一定能提高阅读效率,缩短阅读时间,离我们的目标和理想更近一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