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在上海交响乐团主厅欣赏了“金色号角” 萨尔茨堡圆号四重奏音乐会。由分别来自于奥地利的汉内斯·格雷罗·阿诺德、英国的艾略特·豪利、委内瑞的拉大卫·苏慕萨和瑞士的加布里埃尔·西贝尔的四位优秀演奏家为大家展现了圆号的丰富表现力。
圆号结构独特,约三米长的管道像迷宫一样九曲十八弯,气息从进入到出口有复杂的过程。仅四个键却要有四个八度的宽广音域和十多个自然泛音。所以演奏时对气息的稳定性要求极高。尤其独奏时如果稍紧张就会影响到气息,即使是最优秀的演奏家都可能因失误“冒泡”(破音)。而且吹奏时口水会在管子里聚积,太多后就会影响乐器正常发音,演奏者经常需要在中间倒空口水,这个过程不仅麻烦也影响演奏曲目的长度和连贯性。所以单独为圆号创作的曲目非常有限。单独的圆号音乐会不仅需要考量演奏者的功力,对曲目选择也有很高的要求。
首先我们听到的是里布特改编卡尔·马利亚·冯·韦伯的《猎人之歌》。号角声声把大家带到了森林之中。接着是罗伯特·金改编格奥尔格·菲利普·泰勒曼的《圆号协奏曲》,迈克尔·霍尔策改编安东·布鲁克纳的《行板,为圆号四重奏而作》,戴迪·费尔改编焦阿基诺·安东尼奥·罗西尼的《猎人聚会之地》,尼古拉·切列普宁的《六首圆号四重奏作品35号》。这些曲目大多第一次听到。霍梅斯改编乔治·比才《阿莱城的姑娘》里的《前奏曲》比较熟悉。还有康斯坦丁·霍弥柳斯《圆号四重奏降 B 大调作品38号》,约瑟夫·迈尔改编英格伯·汉普汀克的《晚间祝福》,卡萨诺瓦改编勃拉姆斯第一交响曲终章里的《圆号四重奏》。
下半场首先听到的是西吉斯蒙德·冯.纽科姆的《庆典开场曲》,庄严雄浑很有气势。在克莱梅斯.格特弗里德改编莫扎特的《嬉游曲作品KV213号》后。我们又听到了一些舞曲:马蒂内特改编约翰·施特劳斯的《拨弦波尔卡》,雅罗斯拉夫·特维迪的《最甜蜜波尔卡》,埃里希·皮茨卡的《扎贝里卡波尔卡》,约珥·朱迪改编安东宁·德沃夏克的《斯拉夫舞曲》,杰特勒改编勃拉姆斯的《匈牙利舞曲第五首》,阿尔弗雷德·德维茨的《西班牙华尔兹》和福格的《低音圆舞曲》。要演奏家们用圆号提现轻盈的舞曲着实不容易。
最好听的是一组比较轻松流行的曲目,大多旋律熟悉,节奏明快。约书亚·戴维斯改编《丛林流浪﹣澳大利亚民族歌曲》,哈罗德·阿兰的《彩虹之上》,赫尔曼·施耐德改编朱利叶斯·狄克逊和贝弗利·罗斯共同创作的《棒棒糖》,杰克·盖勒改编约翰·哈罗德·坎德的《纽约,纽约》,以及芭芭拉·威廉改编保罗·戴斯蒙的《放松片刻》。
最后返场曲是一首奥地利民歌《我喜欢去山里》,四位演奏家为大家呈现了原汁原味的“音乐之声”。听到整台圆号音乐会的机会不多,今晚四位演奏家为大家带来的曲目多而丰富。除了古典音乐,还有传统的奥地利音乐,19世纪末至20 世纪新音乐、以及当代流行音乐与爵士乐。整台音乐会感受到了圆号更多的音乐表现力。非常感谢朋友邀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