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看过一个短片,一个妈妈在别人家当清洁工,一天主顾家里办聚会,这个妈妈的女儿正好那天没人看,于是她就带着女儿过来工作并且叮嘱女儿藏在卫生间的洗手台下面不要出来。妈妈拿了一盘吃的给女儿,女儿问:为什么我不能到外面去吃啊?妈妈一时语塞,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女儿。
这个故事听来特别心酸。美国有位单身妈妈也遭遇了这样困境。
这本书以作者斯蒂芬妮.兰德的真实经历为蓝本,记述了兰德一边从事报酬低廉却十分劳累的清洁工工作,一边抚养女儿,她们住过收容所、过渡居所、拖车、充满霉斑的廉价公寓,用政府发放的食品救济购买高糖分、高热量的廉价饼干和牛奶,兰德和女儿扛过了生活的一个个意外:女儿手术、意外车祸……她大部分的日子像一艘拖着破财马达在大雾中漂浮的小船。最后因为一笔额外退税,加上助学金申请成功,终于实现了去上大学的梦想,实现了命运的逆袭。
兰德的故事撕开了美国底层人民贫困生活的一角,通过这本书让大众对贫薪阶层有了更为客观的认识。这是一个女人在社会底层挣扎与奋斗的故事,关乎女性独立、家庭暴力,也关乎当代美国的住房、医疗、就业、教育、社会福利制度等,被美国总统奥巴马选为夏季书单。令人期待的是兰德的故事将在荧幕上与广大读者们相见。
1、人生第一个岔路口,未婚先孕导致堕入底层生活
二十出头的兰德跟所有年轻女孩一样,对未来充满憧憬,彼时她正一边打工一边为去大学做准备。然而和相识四个月的男友杰米未婚先孕,生下孩子,遭遇男友家暴,成为单亲妈妈,使得她的生活刚刚展现出希望又瞬间跌入了谷底。出生贫困,父母各自改嫁,母亲急于享受自己的人生,由于经济危机影响父亲生活也很困窘,这样的原生家庭在她跌入谷底时又狠狠给了她一脚。
有很多书友认为兰德在明知杰米不想生孩子,明确表示不会扶养这个孩子的情况下生下女儿是不理智、自私的行为。然而谁都不能保证自己年轻时都能做出相对正确的决定。以兰德当时的眼界和认知,她会觉得有了孩子就生下来,也许她是真的很喜欢孩子。但是她低估了独自扶养孩子的难度,彼时她根本意识不到一个孩子怎样改变了她的人生。就像是没有学会游泳就跳进了泳池。
接着兰德就开始了和联邦政府各项福利制度和补助打交道的日子,她总共申请了佩尔助学金、SNAP、 TBRA LIHEAP 、WIC、 医疗补助计划还有托儿补助等7项补助,靠着这些补助她才勉强生活下去。
她吃最便宜的食物,常年买不起衣服。女儿生病需要一台加湿器她都买不起。她带着年幼的女儿住过收容所、过渡居所、长满霉菌的一居室、用打扫抵房租的车库,她一直不停的迁居找到一个安稳的居所。
为了贴补家用,兰德找了一份清洁工的工作,每月大概有1000美元的收入。辗转于不同客户家里打扫卫生,干着最幸苦的活,拿着最低廉的报酬,背部肌肉损伤需要服用大剂量的布洛芬来止痛。
她的生活是上紧发条的钟表,每一个小时都用来赚钱,安排的满满当当的,她承受不起任何的风险:女儿生病她送女儿去医院做手术,就意味着她要请假少赚几美金,就会影响下个月的账单支付;她打扫卫生的三个小时赚的时薪只够往返的油钱,如果客户改期就意味着自己一分不赚还要倒贴油钱;车的状况尤为重要,哪怕是里面的一根软管断了、恒温器坏了或是瘪了一只轮胎,就会让她们破产。
2、从渴望依赖和施与到自尊自爱 在经济独立过程中实现女性意识的觉醒
在兰德的生活中,远在生理疲惫之上,是她要面对的别人的歧视和孤独。在超市用食品救济券购买食品的时候,总能感受到别人的敌意,他们认为用券的人好吃懒做,他们用纳税的钱养着这些人。
主顾们都避免和她打交道,兰德辗转于不同的家庭,渐渐成了一个隐形人、一个无名者,“就像是游荡在房间里的鬼魂。”无论是白天的工作还是晚上独自看书、完成课程,她都是一个人,她渴望着陪伴、关怀和爱。贫穷夺走了她的一切:健康、美丽和人际交往。
一开始,从和杰米谈恋爱怀孕,一直到目睹杰米家暴不得不搬出来,兰德.斯蒂芬妮一直都是幻想能和杰米有个完整的家。在被生活的苦难磨砺后,孤独压垮了她。 在一次杰米送米娅回来以后,兰德甚至渴望杰米留下来,而杰米头也不回的走了。
后来在网上相亲交友平台认识了农场主特拉维斯,和他在一起短暂的日子里,兰德似乎摆脱了单身母亲的耻辱。但是在特拉维斯的眼里,兰德的价值仅仅体现在能帮他的农场干多少活儿,而特拉微斯对兰德的作用就是可以有一个免费的住所。两人三观不同兴趣不同,经常因为钱的事吵架。
为了缓和和特拉维斯之间的关系,兰德用客户给的龙虾做了一顿丰盛的大餐,特拉维斯没有任何反应吃完饭依然去看电视了。一天晚上,兰德提醒特拉维斯倒一下垃圾,特却冷冷的说:你该搬走了。就这样兰德又没住的地方了。
至此为止,兰德的内心或许都盼着有个男人能将自己拉出生活的困境,但是一个居无定所掐着账单过日子的人又有什么权利在感情里要求平等呢?她终于发现,她必须靠自己,也只能靠自己。就像电视剧《三十而已》里顾佳说的那样:当孩子生下来的那一刻,作为女人的斯蒂芬妮.兰德就死了,活下来的是米娅的妈妈,并且余生都将背负着这个使命活下去。
兰德作为母亲大部分的日子都是万分艰难地踮着脚尖行进。生活是如此的残酷和反复无常,一道难关又接着一个坎, 一次次的意外,一次次的重建。她发现如果一直关注着下个月的账单,永远无法在这种疲于奔命的恶性循环里摆脱出来。她开始了工作和生活意义的探索。
她辞掉了典范清洁公司的工作,做出了一个改变命运向上跃迁的决定——申请了助学贷款,开始攻读社区大学的课程。同时辞去了清洁工的工作,去家暴和性侵机构当了一名志愿者,这会给未来的工作增加砝码。不过这时她能想到的职业仅限于那些有保险和养老金的工作。贫穷无时无刻不在桎梏着她的眼界和格局。
但是成为单身母亲之前的那个梦想时不时就会在心中升腾起来:去米苏拉市读大学,实现自己的作家梦。每晚女儿睡后或是不工作的周末,她都用来写作和学习网课。
终于,她租到了用打扫抵房租的环境好的车库公寓,助学贷款也到了,典范清洁公司给她了一笔高额圣诞奖金,加上4000美元的退税,因为家暴和性侵机构志愿者的身份育儿补助也获批了。
一个底层的人要真正改变命运只能通过良好的教育以及心中不灭的渴望。梦想是艰难生活里的燎原之火。从疲于应付生活想都不敢想梦想,到真正为梦想开始做准备、接近梦想、实现梦想的过程,她逐渐找到了从贫穷中爬出去的轨道。从这个机制里,兰德也逐渐看到了改变命运的希望。
3、我们都一样:从客户的住所窥探到他们的生活,从他们的生活的残缺和缝隙,思考活着的意义
在典范清洁公司工作期间,她在十多个客户家之间奔波,见过各种各样的住所:有温馨的植物之家、也有囤积狂的住所、有妻子早逝的空巢老人住的悲伤之家、有夫妻感情疏离各自孤独的色情之家……
主顾们看似过着体面的日子,即便拥有财富、双层豪宅——装着大理石洗手池的卫生间、能够透过落地窗看到海景的办公室……但是在平静的生活表象之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恼、困惑和缺憾。为了保住一栋两层的房子、一段糟糕的婚姻…为了维持表面显赫的生活,每个人都疲于奔命。
美国PBS电视台《新闻时间》做过一期节目,标题是“为什么许多美国中产阶级都没有积蓄?”节目中提到了美联储曾经做过的一个调查,调查中有个问题是:如果您的家庭遇到突发状况急需400美元,您有这笔吗?在参加调查的所有人中,有47%的人选择了“必须借钱或者卖点啥,否则拿不出”这个选项。而在“您家的现金和存款能够维持多长时间的家庭开销?” 这个问题中,中等收入家庭给出的平均时间是“三个星期”,低收入家庭的平均数是“三天”。
如此看来,许多美国家庭虽然表面上过着光鲜亮丽的美好生活,但这种生活像肥皂泡一样脆弱。这样的经济状况,负担不起生活中的任何变故。就像今年疫情之下,很多家庭就面临坐吃山空的窘境。
从兰德客户的生活,我们发现经济的压力、孤独、疾病、意外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不同的是每个人赋予生活何种意义?面对生活的困境,我们应当做什么去改变困境,增加我们生活的抗风险能力?
结语:《女佣的故事》这是一个母亲对孩子最朴实的爱和责任,这是一个女性意识逐渐觉醒和独立的故事。这个故事的前半段提醒我们理性的做好人生的每一个重要决策不要让自己陷入底层,后半段告诉我我们如果不幸面临困境,需要改变生活的渴望以及计划,还要同敌意偏见沮丧绝望孤独的情绪做斗争,不断追逐自己的梦想,才能实现命运的翻转。如今,她靠自己的双手为女儿提供了稳定的生活,也实现了作家梦。同时,兰德为底层人发声的脚步依然没有停止,她参与了经济困难报道项目(Economic Hardship Reporting Project),致力于推动针对经济不平等问题的高质量新闻报道,尤其鼓励那些处在挣扎边缘的人参与进来,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
我们不用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来审视斯蒂芬妮.兰德的生活,因为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曾有过困境,未来依然也可能面临各种意外和风险,我们能否逆风飞翔,一直笑看人生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