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不同的渠道报团,坐上了同一辆面包车,去林芝。
老两口
上车不久,司机兼导游的张师傅就开始一边嘱咐一边抱怨:都是出来玩的,重要的是玩得开心。大家相互礼让,别像上一个团一样,两个小年轻,为了前面的座,跟一老头打起来了,我劝都劝不住……
刚上车大家还不熟络,我们都听着不吱声。老两口中的苏大哥听起来很生气,说,怎么有这样的年轻人,那是没遇上我,要遇见我我一定好好教训他一下……听得出,他说得很认真。旁边的老伴儿胖姐一边用手摩挲着他的后背,一边说:哎,你少说几句。
胖姐对西藏很熟悉,说原来经常陪同领导来玩儿,这次是陪自己家的领导。
苏大哥拿着单反,喜欢照相,在车上,也透过车窗各种拍,跟我们说:目的地只是旅行的一部分,过程里也有很多美景。
回来熟络了我们才知道,胖姐不久前刚做过癌症手术,她自己就是医生,毅然决定放弃了让自己痛苦的化疗,尽可能享受自己的生活。苏大哥每天需要打胰岛素。如果他们不说,我们看不出这对热情有活力的夫妻有这样的故事。
大哥大姐在新措,苏大哥摘了一束野花,单腿跪地,献给大姐。
他们跟年轻人一起徒步,来回接近10公里。
在路上途经横跨雅鲁藏布江支流的一座桥,司机师傅说,这桥晃动幅度很大,有危险。苏大哥离开西藏回家后,特意联络了铁路桥梁设计研究院的工程师,对方做了现场勘查,消除了隐患。
儿子和妈
母亲很爱说话,和团里的年轻人各种聊。儿子正值青春期,开始时,只要发出声音,就是反对妈妈的话。
妈妈经常习惯性的说“这孩子”,这孩子就立马反对说我不是孩子。最后一天,妈妈把这称呼改成了这年轻人。
这年轻人上初中,学习成绩不错,最近迷上了打游戏。因为打游戏的事情经常跟父母争执。放假前些天跟父亲大吵一架,之后就一个月不跟父亲说话。妈妈因为这个很焦虑。带儿子出来玩,是想宁可花钱旅游,不能放他在家里玩游戏。
后来我们发现,这年轻人是个思想很丰富的孩子。主动找团里的大哥哥了解大学里的各种事情,平时还写微博,用各种正能量的想法和鸡汤鼓励班里的一个同学。
他对人很感兴趣,我和身边的姑娘聊她感情的事,聊着聊着,听见后面这小哥朝后面大喊一声:你们小点声,我都听不见了。回头一看,他耳朵贴在我俩座位中间的缝隙处,辛苦的偷听半天了。被我们发现后,开始用他的逻辑各种分析、建议。
路上我用蓝牙在车里给大家放歌,他受不了我这老年人的品味,要求自己放,放年轻人的歌。结果放出来的,也都是我们和她妈妈“点播”的老歌。
旅行结束那天,23点,当晚年轻人们要去吃烤串喝青稞酒,无微不至关照他各种不放心的妈妈最终同意让他自己去了,他开心得不得了。当晚,团里的小伙伴把他安全的送了回去。
小青
她是个漂亮女生,自己来旅行。
上车不久,她就各种聊。和那对母子聊他们的互动沟通,各种疏导劝解。聊她大学里领头和同学们游行维权庆幸没被开除的往事;聊在家里做各种美食;听身边另一个女生的婚姻情感经历。
第二天午饭时,有工作电话打进来。立马工作时的状态上身,干练、耐心、投入、思路清晰。一顿饭没吃,我们打包了些给她带上了车。
第三天,她问我是做什么的。我直觉的说了我做的一部分事情—关系成长教练。她告诉我,如果不是她先生突然说要分开,她一直觉得婚姻“聚了,就永远不会散”。两行泪缓缓流下。
她一直在为着幸福努力。
布达拉宫夜景三天林芝行,分开后,我们又进入了各自的行程;几天后,又回到各自的生活。偶尔想起,些许惦念,但没再主动联络过。
只是短暂的交集,也只是瞥见他们生活的一点影子。那鲜活的一张张脸,却印在心里,回忆起来暖暖的。这就是隐隐的相连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