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红日西沉,余晖映照在汉水静静的波面上,似乎压不住那段尘封的历史惊涛,在金戈铁马、雄姿英发的年代下,一个无法逃避的课题摆在我们每一个热爱历史的现代人面前——在看似不可逾越的强大力量之下,应该如何以弱胜强,寻求生存和发展?
公元208年的长江岸边,搅动了一场波澜壮阔的赤壁之战,这是一段以弱对强、智胜武的经典篇章。而今天,让我们在时空中穿梭,站在鏖战的两端,一端是兵力连对手三分之一都没有却众志成城的孙刘同盟,一段是统一北方握有绝对优势兵力的曹操大军,让我们揭开历史的面纱,走进那个烽火连天、鼓声雷动的年代,一起展开一场跨越时空的思考旅程。当弱小但智慧的势力面临逆境时,该如何无畏挑战,反客为主?当强大仿佛无往不利时,又该如何冷静思索,避免满盘皆输?
历史上的208年12月23日,周瑜领导的孙刘联军火烧赤壁。
当时,曹操伐荆州大捷后,声势浩大地东下欲一统天下。面对着拥有上风兵力的敌人,孙权和刘备议而决战,勇敢地联合在一起,这是两者生存与发展的战略选择。
当曹操军队在荆州地区染疫及战船连结等弱点暴露后,。周瑜耐心布局,事先考察战场和气候条件,在计划中紧扣曹操兵力上的漏洞。虽然对于孙刘联军而言,他们仅拥有不足敌人数量三分之一的兵力,形势并不乐观,但是全军上下众志成城一致抗敌。
当曹操率军二十万众顺江而下。周瑜率精军三万沿江上至夏口 ,联合屯驻樊口的刘备军一起溯长江西进,与曹军相遇在赤壁。此时曹军众多士卒已染疾病,初次交战,曹军败退,暂驻军于乌林地带,周瑜等人在南岸 ,双方隔江对峙。周瑜利用曹操的骄傲轻敌 ,纳部将黄盖之议采用火攻 ,设计诈降 ,命其率小战船十艘,上装柴草,灌以膏油,假称投降,向北岸而进,至离曹营二里之处时,各船一齐点火,然后借助风势,直向曹军冲去,曹军大败,舟船被烧 ,殃及岸上曹营而伤亡惨重 ,曹操又下令将剩余的曹军舟船都予以烧毁,然后撤退,又因为士卒饥疫而死者大半。
赤壁之战中,孙权、刘备在强敌进逼关头结盟对敌,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此战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赤壁大战中最关键的一招,是使赤壁火灾成为可能的东南顺风。正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古诗有云“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当然,周瑜成功火烧赤壁击败曹军,也离不开全军队伍间密切的合作,黄盖的“苦肉计”诈降,成功靠近曹军水师,上演一出足以改写战局的火攻计策。
赤壁之戰最精彩的转折在于曹军舰船多作联结,不便于作战。孙刘联军抓住这一点进行了火攻,赤壁赤壁的火光点亮了奇迹的常规,合纵连横,孤注一掷,联军用超出常人设想的策略战胜了强敌。
就是这样一个细小的转变,但却智胜了拥有巨大军力优势的曹操,夺得战场上的胜利。曹操在混乱中仓皇逃离,势不可挡的大尽兴覆落止境。赤壁之战的胜败,不仅依靠勇气和果断,还在于战术上精确的落点以及对形势的深刻把握。
当放下历史的望远镜,站在现实的十字路口,我们不由自主地朝着那场古战场追问:在今日缤纷而嘈杂的世界,我们若在曹操的位置,又该如何下棋?若在孙刘的位置,又将如何布局?面对不断涌现的新挑战,你我都需要品味历史上那场以弱胜强的局中深明大义,把它融入日常生活窍机之中。赤壁之火不熄,历史的灯塔长明。也让我们在新的征途中,面对未知与困境,铭记赤壁所给予的执着于心,融入于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