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和心灵,总有一个要在路上。”这句话是我初中的时候在一期广播节目里边听到的,一直记忆很深刻,生而为人,你的身体和心灵都需要一场不一样的旅程,因为,只有看过千山和万水,踏遍天南和地北,你才会知道“永远在路上”是一种怎样的美好体验。
不知道大家会不会有这样一种感觉,你忙到要飞起来的时候,老是想去做一件“只为自己的快乐而去自愿”的事情,比如看一部电影、一本好书、或者有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然而,当你有了足够的机会、时间、金钱,你却发现早已没有了当初的那份想要上路的心情。
这真的可以说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了。面对如今越来越喧嚣、杂乱的文化场域,好好的喝茶、思考、写作、旅行甚至是和家人幸福的吃一顿饭,对于我们来说,是越来越困难了。
“永远在路上”这种状态大概是看似很不起眼 却细思极恐的一件事情。一个人,如果只知道盲目学习和工作,不懂得定时的给自己的思想洁净清洗,长此以往,生活的负荷定会使他弯了腰、失了神,少年龄而垂垂老矣。没有思想的躯体是一具行尸走肉的空壳;没有盼头的生活是一场无悲无喜的过气哑剧;没有梦想的青年是一群永远飞不出石檐的幼鹰。每天拥挤在早高峰的地铁里,没风度的被夹住了衣角,还要努力着挣扎出来,舒心喘气的那一刹那,才知晓我们想要奋力逃脱的岂止是机械乏味的生活啊。按耐不住的、蠢蠢欲动的是那颗想要起舞追梦的心,是雄赳赳气昂昂的斗志被现实打趴后的灰头土脸,是我们小心安放的度了闪光的未来,是无数放逐风里的挂牵与悸动。
有人说,梦想和现实的权衡下,因为重任在肩,所以芸芸众生的我们站在了现实的一边。
可是,大冰的书里有这样一句话:是真的有人在过着你想要的生活。
是真的有人在过着你想要的生活。
你期盼已久的生活、梦寐以求的状态、闭嘴不谈的梦想,可是有的人就是做到了、实现了、走到了最后。你和他之间,肯定还是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还记得高中的时候,在网易云的主播电台里,偶然间遇见了莹姐,他是地地道道的北方大男孩儿,喜欢旅行、放逐自我。他写美丽的青岛、写热情的哈尔滨,也写人间成都。文字中满是对生活的思考和爱,他真的是认认真真记录生活的人。在网易云上策划有态度的播客节目——FM风木,集结了一大群有意思的声音爱好者。他的“永远在路上”大概不是单单的旅途、旅程啦,更是一种积极向上、精致妥帖的生活方式。那种人呀,浑身上下满透着阳光的味道。整个人就是一本书,慢慢的翻阅他,就是一场心灵的洗涤之旅,你窥见的,永远只是他的一部分生活。因为他永远在路上,所以有说不完的故事。
前段时间看乔伊斯的《一个人的朝圣》,男主角哈罗德为了帮助身患癌症的好友奎妮找寻生存的奇迹,一位年迈的老人打算徒步穿越整个苏格兰,从南部的金斯布里奇步行到北部的贝里克,历时87天,全程627里。
整个朝圣之路中,或者说整段旅途,哈罗德完成了对自我的超越。走到内心深处,面对一些我们不敢面对或不愿面对的心结,只有我们勇敢面对才能打开心结,最终获得理解、获得幸福。
这大概就是在路上、在旅程中更深层次的含义了。
在路上只是一个隐喻,它更代表着一种清醒灵透的生活方式;一种张弛有度的人生姿态;还有慎思明辨的处事原则。心有千千结,自我救赎才是得到快乐的正确打开方式。“永远在路上”给了我们前进的勇气、豁达的心胸以及以梦为马的笃(du)定。
不管是一个背包走天下的旅途,抑或是醍醐灌顶的心灵之旅,其实都可以让你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兜兜转转的人生百态,“永远在路上”的信念帮助我们勇往直前,永不止步。
身体和心灵,总有一个要在路上。永远永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