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从无为看我们该如何学习

从无为看我们该如何学习

作者: 梦泽之安 | 来源:发表于2017-04-04 18:34 被阅读0次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第一阶段可以看成是寻找知识,第二阶段可以看做是钻研知识,第三阶段可以看做是达到了无为之境。

    何为无为?我之前的一直不能理解,什么都不做为什么能什么都做了,天下岂有这么不讲道理的道理?刻苦学习了这么多年,放纵了两年,还是不懂,直到读到了庄子的《庖丁解牛》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目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

    庖丁的解牛技艺也经历了三个阶段。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在初识阶段,我们往往盲目,见到这个想试一试,见到那个想试一试,三心二意,以为自己学好了,其实并没有学好。

    “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这一阶段,能够专注于所学,达到了熟练的境界,已经会了这一技能。

    “而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目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这就达到了无为的境界,做的不刻意而且很轻松,不呆板,有灵气。

    这三境界与王国维的治学三境界不谋而合。

    从无为看我们该如何学习

    以上是从技能的角度看待无为,我们其实可以更加深一层次。从道的层面进行理解。

    “臣之所好者,道也,近乎技矣”。一项技艺,真正的厉害者最后一定是达到了道的境界。“道”其实没有那么玄妙。它其实就是一套比自己大的系统。中国人心中的道就是天;现代西方人心中的道可以是自由主义。

    无为,就是做事符合道。更准确的说,是你放松自己,把自己交给“天道”——这么一个你认为确实存在,而且比你自己更伟大的东西。

    如果你做的这件事,符合你的价值观系统,而进入了忘我的状态,这才是无为。

    有了道,就会有德 ,德是一种能量,就像场一样。能够把周围的人吸引过来,因此古人讲的德是很功力的。

    那么如何才能达到无为的境界呢?

    孔子主张通过刻意的练习,把技能和智慧凝聚在热认知中,从而达到无为。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时需要投入时间刻苦练习。

    老子主张避世从而关闭冷认知,不见那些不好的东西,回到原始的世界。这启发我们在做一件事情时,忘掉那些条条框框,回到最原始,也许会有更好的启发。

    孟子主张积极引导好的热认知。这个可以指导我们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从内心深处去培养一项技能。面对勇敢的直面困难,做出最好的选择,

    庄子主张完全跟着热认知,学会忘记一切,包括自我,让热认知信马由缰,这使得我们面对一个问题时能够更加具有创造性。

                                                     2017年清明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无为看我们该如何学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pbao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