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爱陶夫子 当今一圣人

作者: 小卿菜 | 来源:发表于2018-02-27 11:53 被阅读145次
    晓庄

    1946年12月1日清晨,南京郊外晓庄,迎来了长长的送葬队伍。哀恸的挽歌,在郊野回荡。

    “长江里流的不是水,是我们的泪。你是穷孩子的保姆、人民的朋友、我们的导师!”人们悲泣地吟唱着,沿途百姓自发拜祭。他们含泪护送一个人,护送他,永远地回到晓庄。

    毛泽东称其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董必武诗曰:“敬爱陶夫子,当今一圣人。”

    宋庆龄亲题四个大字:万世师表。

    他是谁?

    陶行知(1891---1946)

    陶行知,中国近代教育的圣人。他创办晓庄师范学校、山海工学团等,创立“生活教育”学说,一生呼吁和平与民主。怀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情,一生为中国教育探寻新路,其精神为人所同钦,世所共仰。

    晓庄师范学校

    在南京城郊的一片荒野上,承载着陶行知教育救国的纯净理想。先生决心在晓庄,这块荆棘丛生的地方,开辟出梦想的学园,他还要培养一百万名教师。

    放弃大学教授的优渥待遇,脱下西装,穿上草鞋,他一手创办晓庄师范学校。

    1927年,招生广告正式刊出。办学目标: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改造社会的精神。报考资格:少爷、小姐、小名士、书呆子、文凭迷最好不要来。

    晓庄师范

    开学典礼上,先生充满激情地讲话:“我们要向传统的教育宣战!今天是我们学校开学的日子,没有教室,没有礼堂,蓝天是我们的屋顶,大地便是我们的屋基。我们在这所伟大的学校里,可以获得丰富的知识。今天到会的农友很多,他们是我们的朋友,我们要向他们好好学习!”

    除进行笔试、讲演外,他还对新生进行垦荒、筑路等特别考试。先生头戴草笠,脚穿草鞋,带领学生一起建校。

    晓庄学校没有围墙,没有校门,在遭国民政府查封时,大封条竟无处贴,最后贴在了黑板上。

    晓庄师范学校可封,教育之心却不可封,从这里诞生的“生活教育”依旧滚烫。

    生活教育。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之核心。受启发于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又结合我国国情,翻了半个筋斗,生长于中国大地上。主要包涵三方面:

    生活即教育

    先生说,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平日里过的是先生小姐生活,即使念尽了汗牛充栋的书,也不算劳动教育。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教育绝不脱离生活实际,还要为生活服务。

    晓庄师范里,洗菜、烧饭、打杂,皆是学生自己动手,学生与农民一起生活,互学互鉴。彼此熟络后,学生发现自己竟也有一双手,农民发现自己还有一个头脑。

    社会即学校

    先生打过这样的比方:学校即社会,就好像把一只活泼泼的小鸟关在笼里一样。它要以一个小的学校把社会上所有一切都吸收进来,所以容易弄假。社会即学校则不然,它是要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天空中,使他能任意翱翔,是要把学校中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中去。

    工厂、农村、店铺、家庭、茶馆,都成了大众数不清的分校。晒台、厕所、亭子间都可以办起读书会、实事讨论会。就连坟墓也可以做我们的课堂,谁能说勇士墓不是我们最好的课堂?

    教学做合一

    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比如种田,这件事就要在田里做,就要在田里学,也要就要在田里教。

    教学以‘’做‘’为中心,何为‘’做‘’?在劳力上劳心,用心思指挥力量。简言之,一面做,一面想,从而产生新价值。

    敬爱陶夫子 当今一圣人

    鲁滨逊在失望之岛上缺少一个放水的小缸,烧饭时,他看见泥土被火烧硬。他想,一块碎土既有如此变化,那么用土造一个东西呢?于是,他动手用土造成三个小缸的样子,架起火来把它们烧得通红,冷却后便成了三只水缸。有行动,有思想,有新价值——泥土变水缸。

    这便是‘’做‘’。

    在师资奇缺、经费极端匮乏的情况下,陶行知还提出“小先生制”。即人人都要将知识文化随时随地教给他人,而儿童是这一过程的主要承担者。

    小先生

    小先生的责任不仅在教人学习,还要教人做‘’小先生‘’。由此将文化知识不断延绵推广,成为了穷国家普及教育的金钥匙。

    育才学校

    1937年,卢沟桥事变,侵略者的铁蹄踏上中国大地,祖国母亲满目疮痍,无数孩子失去了笑容,摔倒在血泊之中。

    两年后,先生创办育才学校,倾力救助苦难儿童。在重庆古老的寺院里,呵护着那稚嫩的脸庞与求知的渴望。

    那是最苦难的年代,孩子们已食不果腹,苦不堪言。先生心里满是心疼,化身苦行僧,脚踩草鞋外出化缘,常常奔波一整夜。自己一身破衣裤,所想的却是孩子们有身像样衣服,为集体活动所用。

    在育才学校周年会上,先生提出每天四问一度成为做人做事的警钟。

    第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

    第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

    五个字:一(专一)、集(搜集)、钻(深入)、剖(分析)、韧(不懈)

    第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

    第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

    育才学校

    1946年7月25日凌晨,彻夜工作的陶行知在上海突发脑溢血,猝然离世。

    消息传到千里之外的育才学校。那一天,学校的铃子一直打,一直打,打了十分钟,打了十几分钟,打了二十分钟……学生们、教师们,全部哭成一片。

    在应试教育的今天,重温陶公教育思想,意义重大…

    先生提倡: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做万做学做真人。

    “真‘’?多么通透的字眼,听起来却恍若隔世。真与假,似乎正在模糊界限,所谓优秀老师的公开课,多半是师生配合的表演;受尽表彰的满分作文,多流溢出虚假情意。

    先生说:‘’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不愧为人师表的地步。‘’

    而今,虐童事件屡屡发生,一度将道德问题推到顶峰。中小学老师课堂上潦草糊弄,私底下开补习班,以鼓钱囊。师德的缺口正龇牙咧嘴,嗖嗖冒着冷光。

    教育工作者们确实也在努力,高考改革轰轰烈烈,教学方法不断翻新,效果却总有些不尽人意。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我们功利性地学习陶先生的教学法,却忽略了其本源——精神。

    宋庆龄亲题

    在优渥的条件面前,他抛下功名利禄,毅然深入落后乡村,为穷苦大众办教育;国难当头,他置性命于不顾,四处为和平奔走呼号,直至生命最后一刻;在吃人的传统教育面前,他大刀破斧地推行改革,实践生活教育。在最苦难的岁月里,他展示了一个优秀的知识分子应有的良知与格局,诠释了为人师者该有的样子。

    他的‘’教育为公以达到天下为公。‘’,他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他的‘’为一件大事来做一件大事去。‘’充分体现着爱国的赤子情怀,对教育、对孩子深深的爱。

    空谈教法,心中没有这些精神,一切都是苍白。愿这份对教育最纯真的爱,能隽永地刻在为师者心中,抵挡住名与利的侵蚀,重新撑起教育的应有的重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敬爱陶夫子 当今一圣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pbpx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