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藏后凋节,岁有大寒知。
大寒,是一年中阴阳转换的重要时机,也是冬天结束、春季到来的转折点。
大寒是一年的最后一个节气,又赶上年关将至,浓郁的“年味”开始弥漫,人们开始忙年。
那么,大寒之后,如何养生呢?
大寒之后,要防三寒:
1、防鼻寒
天冷后“凉燥”更明显,鼻炎成了许多人的大麻烦。
此时不妨以寒制寒,每天早上或者外出之前,用冷水搓搓自己的鼻翼。
每天早晚用冷水洗鼻有利于增强鼻黏膜的免疫力,是防治鼻炎的不错办法。
用冷水洗鼻子时,顺便揉搓鼻翼可改善鼻黏膜的血液循环,有助缓解鼻塞、打喷嚏等过敏性鼻炎症状。
2、防腰寒
腰部为“带脉”(环绕腰部的经脉)所行之所,特别是脊椎两旁的后腰是肾脏所在位置。
肾喜温恶寒,天冷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防腰寒。
平时可用双手搓腰,有助于疏通带脉、强壮腰脊和固精益肾。常按摩能温煦肾阳、畅达气血。
具体的做法是:两手对搓发热后,紧按腰眼处,稍停片刻,然后用力向下搓到尾椎骨(长强穴)。每次做50—100遍,每天早晚各做一次。
3、防脚寒
脚上有很多穴位,经常让脚受凉,会影响整个身体健康。
冬天天冷,可常泡泡脚,做一下足浴,要注意三点:
第一是温度,水温最好40℃左右,水淹没踝关节处。
第二是时间,每次浸泡20—30分钟,不时添加热水保持水温,泡后皮肤呈微红色为好。
第三是按摩,泡足后擦干用手按摩足趾和脚掌心2—3分钟。
提示:足浴不宜在饭后立即进行,糖尿病人浸泡水温不宜太高。凡烧伤、脓疱疮、水痘、麻疹、足部皮肤皲裂者及足部外伤者均不宜足浴。
大寒之后,要吃二蔬:
1、红薯
红薯中含有大量的营养成分,这些营养成分对身体都是非常有益的,比如β-胡萝卜素、维生素c、钾和维生素b6等等,这些都能够预防心血管疾病。
红薯中还含有钾,人的心脏功能和血压,都是要依靠钾这种元素来维持的,所以说吃红薯对心脏是非常有好处的。
红薯一次不要吃太多,红薯吃得太多,就会引起腹胀、打嗝和放屁。
2、洋葱
洋葱对身体是很好的,尤其是红皮洋葱,抗癌活性特别突出。
洋葱中含有二烯丙基硫化物和槲皮素类物质,有一定降低胆固醇、清除血脂的作用,对慢性三高都有食疗作用。
经常吃点洋葱,可以很好地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帮助防治心血管疾病,降低心血管病发病率。
大寒之后,要饮三茶:
1、刺玫菊茶
年关将至,事情多,难免会影响的情绪。
一旦情绪不佳,十分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花茶,味道芳香,有助于疏解情绪,改善心情。
刺玫菊是一种野生小玫瑰,性质温和,泡水喝,可疏肝解郁,理气化瘀。
此外,经常用其泡水,还可滋养心肝血脉,助力健康长寿。
2、扭序花茶
冬季寒冷,是许多慢性病的高发期,此时要注意提高身体免疫力,以免旧病复发。
扭序花营养价值极高,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矿物质、维生素、氨基酸等,可以将其泡水代茶饮,对提高自身免疫力,补充身体营养十分有益。
3、花楸桑果茶
将黑果花楸、黑果枸杞、桑葚和玫瑰茄混合,每天泡水代茶饮,是冬季滋养肾脏的好方法。
黑果花楸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可延缓肾脏衰老,促进细胞新陈代谢。黑果枸杞,味甘,性平,具有养肝明目、补肾益精、生津止渴的功效。
桑葚,入心肝、 肾经,可补肝益肾、滋阴养血、黑发明目、祛斑延年。玫瑰茄,具有排结石作用,可减少肾脏内结石的形成。
大寒之后,做好四件事,健康过年少生病!
1、早睡晚起
大寒应顺应“冬藏”原则,坚持早睡晚起,每天多睡1小时,早睡可养人体阳气,晚起可养阴气,精气内聚以润五脏,方可增强身体免疫力。
尤其老人应注意大寒保暖。这个阶段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期,建议老人不宜过早起床,晨练要推迟,外出戴好帽子等。
2、热水泡脚
“寒从脚起,冷从腿来”。
大寒时节,防脚寒,用热水泡泡脚,是不错的选择。
热水泡泡脚,可达到畅通血脉、改善睡眠质量之效。
尤其是,经常在夜间看书、写作、久坐到深夜的人,临睡前更应热水泡脚。
3、保持心情
俗话说“暖身先暖心,心暖则身温”,意思是说心神旺盛,气机通畅,血脉顺和,全身才能温暖,方可抵御严冬酷寒的侵袭。
大寒时节,应安心养性,怡神敛气,可以通过适宜的活动、娱乐来调剂,保持心情舒畅,使体内的气血和顺,不扰乱机体内闭藏的阳气,做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4、饮食清淡
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冬季适合进补,但大寒由“冬藏”转至“春生”,最好逐渐以清淡为主。
另外,有些地方大寒节气有吃饺子习俗,最好饺子馅荤素搭配,更适合节气,另外多补充些白菜、萝卜等。
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麻烦联系删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