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一个人是否真正活着的根本方法,就是看他是否有意愿、有能力做出主动的选择。一生随波逐流,一生逆来顺受,算不上活着,甚至生不如死。在一个关键的节点上,人必须做出主动的选择。只有这样,活着才有意义。
该自卑的时候就得自卑。
我应该对自己的未来自信,而不是对自己的现状自信。
衡量一个人是否真正自信,就看他是否能真心为他人的成功而毫无芥蒂地感到高兴。
人与人的差异在哪里?在我看来主要是观念上的差异。
如何变得更聪明:不断清理自己的概念、扔掉该废弃的,不断吸收新的、有必要的概念,并且通过应用不断完善与那些概念相关的方法论。
人就是这样一种动物:心理与生理相互影响。在极端的情况下,人若是相信自己正在死去,就真的会死去。
清晰且正确的概念是一切思考的基石。而衡量一个人是否聪明,几乎可以凝练为这两个条件:有没有足够多清晰、准确、正确的概念;概念之间有没有清晰、准确、正确的联系。靠着主动给自己清洗大脑,人是可以变得更聪明的。
做对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对更重要。
卖油翁的“无它,手熟尔”和异类的“一万小时理论”本质上是一回事。(说白了就是积少成多,量变引起质变)
基础很重要:起点上偷懒了,后面才因此变得困难。
坚持这个概念对我来说压根不存在,如果需要坚持,一开始你就输了。(赋予目标可量化的积极意义)
把注意力花费在能让自己成长的事情、真爱和对社会有贡献的事情上。
之所以你的时间能卖出去,就是因为从总体上来看花钱买时间更划算啊!
凡是能用钱买来的时间就是便宜的;凡是能用时间换来的注意力持续就是有价值的。
信念即自我实现预言。
如果我们大脑没有这个概念,我们的大脑就会倾向于不去想它。(语言学家告诉我们,如果我们脑子里没有一个概念的话,我们的脑子就会倾向于不去想那个事情;如果一个民族的语言里空缺某个概念,那么整个民族就倾向于从未想过那个事情。这就是语言对人的反向塑造能力。 )
审美能力与生活品质正相关。
学习的起点是问题,不是焦虑。
我的理解:输出能倒逼输入,践行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不管学习什么东西,你必须每天都沉浸进去。
大部分时间,生活会先给你一个考试,然后你根据问题,自己找出关键词,开始学习。
花一点时间,想象一下几年后的你,你希望到那个时候,你自己是什么样子?然后,倒推回来,提前按照那个标准学习、工作。
多花点时间想想自己未来的样子,多花点时间预演一下,多抬高一点点的标准,多做足一点点的功课,就这样,差异就应该一点点地积累形成了。
如果你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不要等待任何时间成熟,今天就按照那个标准要求自己。开始就“玩真的”,绝对不拿自己当业余选手。只有开始就努力像专业人士一样生活,你才有机会最终真的那么生活。
赚钱是一项所有人都必需的技能,但它偏偏是一种学校里不会教的技能,也是大多数人终其一生都没有习得、或没有学得足够好的技能。
牛人总是扎堆出现的,如果你身边还没有出现牛人,你就需要千方百计去学习方法,去实现物理接近。
靠谱的人会考老板,而不是被老板考,企业家最核心的事是找到比自己更牛的人一起做事。
哪儿有功夫难受啊!生活如此美好。
世上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什么叫靠谱啊?用东北话讲,在关键的时刻绝不掉链子,在关键的时候绝不给朋友添乱,这叫情谊。但是关键的是,不管基于什么原因,你已经把票都卖出去了,我不到现场,即便是我能够全额退款,也是我不对,所以这件事情,是一个正常人的最基本的品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