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论语》学习第217天,10.3君召使摈

《论语》学习第217天,10.3君召使摈

作者: 流水王丽霞 | 来源:发表于2020-12-25 06:42 被阅读0次

    弘毅乐学书院之学妹读经

    一字一句读《论语》,第217天

    原文阅读:

    10.3 君召使摈(bìn),色勃如也,足躩(jué)如也。揖(yī)所与立,左右手,衣前后,襜(chān)如也。趋进,翼如也。宾退,必复命曰:“宾不顾矣。”

    译文讲解:

              国君召孔子去接待宾客,他的神色立刻显得庄重起来,毫不懈怠地按礼仪走步。他向和他站在两边的人作揖,向左或向右拱手,衣服前后摆动而整齐不乱。疾步前行时,衣袖像鸟儿展开双翅一样。宾客走后,必定回报君主说:“客人已经不回头了。”

    启发思考:

            这一章记载了孔子为国君接待贵宾时的仪态举止。孔子奉国君之命应接待宾客,很可能是其他国家的人,这应该算一个外交场合。

              列国诸侯的外交礼仪,朝聘往来之时,双方都有熟悉礼仪之人做摈相。主人这边的叫摈,接待宾客;客人那边的叫相,辅相行礼。

            君召使摈,色勃如也,足躩如也。“色勃如”,指脸色紧张起来,严肃认真的样子。“足躩如”,是步履盘旋,欲进不能的样子,就好像“各就各位!预备——走!”,随时准备行动。

          揖所与立,左右手。“揖”,推手向前叫揖,作揖,揖让。“所与立”,是一起做摈搞接待的同事,一般有三到五人,有上摈、次摈、末摈等。摈主有命,则依次传达。孔子在这里是次摈,右有上摈,左有末摈。他或者向左揖让,传命而出,则以手向左;或者向右揖让,传命而入,则以手向右。

          衣前后,襜如也。“襜”,是整齐的样子。这样左右揖让,但只是左手右手在动,而身体依然端正自如,在后面看他,只是衣服前后摆动,整整齐齐。

            趋进,翼如也。宾主相见之后,主君引客人进屋。摈相们也要跟进去,两旁侍立。这时,孔子是快步急趋,赶紧跟上,而快步急趋之时,又身形不乱,如鸟舒翼,像一只鸟一样飞进去。

          宾退,必复命曰:“宾不顾矣。”客人离开,孔子负责出门送客。道别之后,他一定恭敬地站在那里,目送客人远去,一直到看不见,再回去向国君复命:客人走远了,已经不再回头了。

            这段描写得非常生动,把孔子的礼数写得细致周全,就像一组电影里的长镜头。孔子人高马大,穿着朝服,神色庄重,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有规范,夫子的翩翩风度跃然纸上。

            在这一章,我们学习到迎送的原则:迎客要快步前趋,能一溜小跑最好,跑得越快,礼数越大。送客要站在那里张望,等对方走远了不再回头,或者车拐了弯看不见了,再转身返回。不要一挥手道别,自己先转身进屋了,对方回头想再道个别,你却已经早就先回了。

            这些迎送的礼节貌似熟悉而平常,但这种情景几乎天天都会出现。我们遇到热情懂礼的朋友,总会倍感温暖亲切;遇到人还没离开,门已经关上的情况,心里多数不会舒服。

          圣人之所谓道,不离乎日用常行之间。 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都体现着自身的礼仪修养。例如,打电话时确认对方的话已经说完,并确认拜拜之后,再挂电话,最好等对方先挂。别你的话讲完了你就挂了,别人可能愣在电话那头了。例如,短信微信,尽量回复。微信对话常常有延迟性,但对话内容告一段落或终止,发起者要有结束语的表达。外在生活方式不断在改变,人际情感关系、礼仪核心精神却基本一致、且还会代代相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学习第217天,10.3君召使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pfbn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