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资本论》读书笔记

作者: 新栋BOOK | 来源:发表于2017-02-05 12:35 被阅读218次

    这是一本小书,比较薄。它还有一个副标题-为什么梵高受穷,毕加索却很富有。但我一直没有发现这本书跟这两位画家有什么关系。真的没有关联上。书中倒是有一段描述毕加索的故事,对这个故事我印象比较深刻。故事是这么说的。毕加索到某家餐馆吃饭时,有个侍者请他在餐巾纸上画画,并承诺会付钱给毕加索。于是,毕加索在30秒内画了一幅小画,然后笑着对侍者说:“这幅画要100万哦”。侍者大吃一惊,问道“怎么那么贵?你画它才用了30秒啊!”,毕加索回答:“你错了。我画它足足用了40年零30秒呢。”从这个故事,书中得到一个道理,事物真正的价值=个人的才能+持之以恒的努力+为社会做出的贡献。其余再没有毕加索和梵高的事情了,一笔带过就是:梵高没有处理好金钱的关系,终身穷困潦倒。毕加索,一生富有。

    从书中 get到的点:

    作者给金钱下了一个定义:金钱不是绝对的存在,它只是人际交往时所使用的一种工具。如图:

    与金钱打交道的5个步骤:

    消费:购物,为“现在的心情买单”

    储蓄:存到银行

    赚钱:去公司上班等,把自己创造的价值贡献给社会并得到相应的报酬

    让钱生钱:投资

    促使钱在世上流通:让钱在社会中循环流动,发挥其催化作用。

    与金钱打交道时需要养成的三个习惯:

    习惯1:要明白“为金钱而生的事物,终有一天也将为金钱而死”的道理,知道金钱只是一种交流的工具;

    习惯2:让金钱多在社会中循环流动,发挥其催化作用,培养让钱流通起来的观念是非常必要的;

    习惯3:思考创造价值的方法,并将之付诸实践。积极的创造价值,然后用创造的价值换取财富,让自己过上幸福的生活。

    以上这些,其实你在封皮后面就可以看到,实际上书中130页,都是围绕这些观点去讲述的。尤其下面这张图,直接看这幅图就可以知道书中所阐述的观点了。都不用再画思维导图了。

    要想得到幸福,人不仅要有足够的金钱还要有强大的意志力。

    评价一名创业者成功与否,重要的是要看他能创造出多少价值,具有怎样的思想,而不是看他积累了多少资产。

    我认为,除了购置必要的设备和支付报酬时需要金钱外,在其他情况下,金钱都不过是人际交往中的润滑剂。

    国家作为货币发行的主体,一旦背负上巨额债务就不能维持信用。于是国家这个共同体也将面临着破产的危险,但资本主义制度依然会被大多数国家采用。于是,金钱依然会垄断我们的交易市场,使我们产生什么都能用金钱买到的认识。

    第一章 钱生钱的时代


    企业的本质不是会计,不是制度,不是营销策略,也不是组织系统,而是生产价值的生态系统。

    西方人并不是等游戏开始之后才去争取胜利的。他们喜欢在游戏开始前就制定出对自己有利的游戏规则。

    规模越大的企业越不容易破产,因为国家为了维护整个社会的稳定,是不会让它轻易破产的。

    无论过去还是将来,金融机构都只能“制造”金钱,不能创造价值。

    不要以为银行是以把我们的存款拿给企业或私人做贷款的方式盈利的,银行是以存款准备金率的方式把更多的金钱贷款给企业或个人。

    人的本性中就有“贪小失大”的特征,在它的作用下,我们才做出了许多荒唐事。

    我们应该养成理性消费的习惯,想清楚某物对我们到底有什么意义,然后再考虑付款。

    想过上幸福的生活,我们不能只有“多到让我们感到欣慰的金钱”,还要有“足够强大的意志力”。

    如果我们没有自制力,就不可能达到“无欲无求”的境界,就不能自我调节,也就不能得到幸福。

    养成对金钱保持客观平静的态度比赚取金钱还难。

    幸福是在我们感知世界时,根据我们对世界作出的解释而产生的一种愉快的感觉。极端点说,幸福是被“解释”出来的。

    世界上有两种生存方式:一种是铤而走险,一种是平平淡淡。(个人觉得普通人应该在平平淡淡中稍微铤而走险)

    经济活动中有两个杠杆,即OPT(ohter people's time)和OPM(other people's money)。前者指利用别人的时间,后者指花费别人的金钱。用别人的时间与金钱终极目标是为了成就我们自己的事业。所以,在我看来,所有的商务技能中,唯独组织力学和行为心理学有必要认真学习。

    提高对资产负债表(用B/S表示)的重视程度。很多人都知道损益报表(P/L),却忽视了B/S。P/L表示的是某个“期间”的“业绩”;B/S表示的是某个“时点”的“状态”。业绩的累积会形成状态,状态的条件会影响实践,而实践会影响下一个业绩的产生。

    比如,消费就是为“现在的心情”买单,投资就是为“将来的发展”花钱。从会计学的角度来说,消费就是P/L,投资就是B/S。我们一定要培养出自己的B/S观。

    第二章:培养用创造出的价值换取财富的观念


    用创造的价值换取财富,我们只要从自己喜欢的事情做起,就能将其逐步实现。

    (《富爸爸穷爸爸》一书的作者罗伯特 清崎 是一位美籍日本人)

    投资其实就是成功者向下一个有可能成功的人递交接力棒的行为。

    企业既有看得见的价格(股价),也有看不见的价值。

    一个人“摸着石头过河”真的是需要极大的勇气。

    为做成一件“想做的事”,我要先做完十件“不想做的事”。

    创业源自想实现理想的迫切心情。

    首先就要做自己“喜欢的事”。如果没有特别喜欢或者想做的事,那就做点该做的事。

    每个人都有创造价值的能力,工作只是用才能换取报酬的“作业”而已。

    把使命变成价值,再用价值换取金钱。

    消除杂念,打磨本质。

    购物的“123原则”:“1”每次只买一件东西;“2”看见喜欢的东西不要马上掏钱,等到头脑彻底冷静下来再判断要不要买,如果确定有必要买,等下次来的时候再买;“3”货比三家。

    人们会越来越重视自己与外界接触时的便利度和顺畅感。

    创业中最困难的时候就是超越阈值的一刻。这时的企业就像是一个只差一步就能登上山顶的人一样,而往往这最关键的一步就是资金。可在企业跨域这个难关之前,它既不能显示出自身的价值,也没有积累到足够的信用,出资与融资都非常困难。

    如果我们长期不用身体去感知世界,那么我们的身心就会失去平衡。

    失败更重要的意义:它是你活在这个世界上的证明,它能够让你清晰地意识到“我还活着”。

    莎士比亚说:“神在造人时就赋予了我们各种缺点”。

    第三章:开辟企业和个人均能发行货币的新世界


    事业就是创造价值与信用的游戏,金钱既是价值创造的结果,也是量化的信用。

    做事业时,我们除了会获得短期利益,更要将利益背后的信用摆在首要位置。

    世界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国家(政治)属于地缘政治层;第二个层面是企业(跨国公司);第三个层面是把人们联系在一起的纽带(网络)。

    金钱是价值的表现形式,是价值的客观化、外部化与数值化。

    创造信用的前提是在创造价值的同时遏制欲望,并且要以使命为准绳,坚守理想。

    信念是指原理、原则。用美学和哲学的术语来说,就是行为的“一惯性”。

    信用=(专业度+可靠度+亲密度)/利己心

    第四章:拓宽价值直接交换的环境


    在这个由网络联系起来的世界中,我们既要面对虚拟与现实的落差造成的双重人格问题,又要积极地利用互联网把握自己与外界的关系,加强与外界的互动。即便你不喜欢这样的世界,也必须接受这样的现实。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是信用把你和世界联系在了一起。所以,一定要注重信用的积累和维护。

    有机经济不允许流通的停滞和价值的高度集中。价值在流通过程中传递的意义和相关信息,不能像金钱一样拿去存储,它是个灵活且敏感的有机体。

    第五章 信用打造的新共同体:不要积累资本要积累信用(信用链条)

    新共同体不问地址,也不问工作单位,它能让志同道合的人团结起来为共同的理想而奋斗。

    对于第四和第五章,作者提出的见解,目前个人保持中立的观点。

    以上是这本书的读书笔记,我觉得你看了这篇读书笔记,实则不需要花费金钱去购买此书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幸福资本论》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pfei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