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脑子非常善于思考和记住不好的东西,痛苦使人感怀于内,悲剧使人思想深刻,关注不好的东西更有利于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生存。即使当生存已经不那么艰难,基因的惯性也一时半会儿扭转不了。所以我想写作,多记录下生活里美好的一面,经过下笔(敲键盘)加工过的记忆,留存时间更久。但在本能的支配下,我还是管不住自己的手,蠢蠢欲动地想写不好的一面。
挣钱,是我们这代人都要面对的事,谁让社会主义国家也得现有市场经济阶段呢。挣不到钱的,很悲催,挣到了钱也要面对一堆苦恼。
先说说自己的挣钱情况,工作第2.5年,年薪30万,还有理财和副业的收入,加吧加吧,在上海也还算不赖了。按年限算,属于刚步入挣钱大军的新手,而且收入不算低,按理说还不够格苦恼一番。然而,我的脑子才不管我够不够格,它一瞅见“挣钱”二字就引发生理性苦恼。
我已过而立之年,才刚刚开始体会自己挣钱的感受,算是晚熟群体,然而这并不能减少我的苦涩。托父母的福,从小没缺过钱,一直经济宽裕,也没有受到过消费主义的诱惑,始终收支均衡,财务状况很健康。可能是这种日子过太久了,对挣钱的具体概念非常淡薄。直到念书念到头了,自己又想追求全面的经济独立,这才磨磨蹭蹭地加入挣钱者大军。
有钱花难道不好吗?好,当然好,但挣钱二字里蕴含的苦涩,不在于“钱”,而在于“挣”。看到“挣”这个字,就足以让我先难受一阵子。这个字非常直观,很好理解:手+争,两手相曳,引之使归于己。这看起来,怎么也不像是人性中美好的一面。
那我到底因为什么而苦恼呢?因为挣钱这件事,持续久了,它会啃伤我的灵魂。而这种损伤能不能被修复,我心里没谱。确定的损伤,加上不一定会有的愈合,引发了我内心深处的原始焦虑。
德国理财强人博多•舍费尔(著有顶级畅销书《财务自由之路》)曾经说,钱买不来幸福,它也不是干这个用的,钱的意义在于给人安全感和自由感。这一点我特别赞同,以前花父母的钱过日子的时候,我真是感到既安全又自由,而且那种安全和自由早就整合进我的灵魂深处。于是,现在矛盾的地方凸显了出来:挣钱的好处我体会不深刻,因为从没缺过,而挣钱造成的心理(以及生理)损伤就显得特别突出了。
首先,是生活的失控。
咱也不是啥有封地和祖产的贵族,刚步入社会能找到的挣钱方式就是找份工作当社畜呗。然而现代工业社会,大部分工作都是要你为它干满一周40小时的,加上大城市平均通勤时间,一周50个小时没了。而且我很清楚这个值在一线城市已经算是资本家仁至义尽的结局。50小时,看起来好像才占据了你一周清醒时间的一半左右,然而,这50个小时是高耗损时间。这50个小时里,你要扮演好一个情绪稳定的职场人。控制情绪,这是比输出体力和脑力更累人的活动,而且,违背人的天性。工作即使不占用你全部的时间,也会消耗掉你90%的精力和意志力,让剩下的时光变得质量低劣。
这种日子我也才经历了2.5年而已,就已经体会到它的厉害。我看见花不再想浇水,看见书不再想翻开,拿起画笔自动烦躁不安,泡茶泡着泡着就走神了,酒柜里的酒似乎都要过期了,再也没有研究过新菜式,一年到头能看一个展就不错了。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曾经让我愉悦和进步的一切,现在都像是负担。我仿佛渐渐失去了自己制造快乐的能力,也很久没有体会到心智的进步。不是每一个社畜都像我这般变化巨大,但做着我这种高强度脑力输出和情绪输出工作的人,我想都差不太多。这个钱,我挣来了,但代价很大。
连我家老蒋都希望我少挣点钱,做份脑力上轻松工作,找回过去那个“人文”的自己。然而,人在江湖,往往身不由己。已经做到这个位置,想往回退,谈何容易。就算想要靠金融资产的增值养活自己,也得首先,攒够一份原始“资产”。我担忧的也不是能不能攒下这份资产,而是当我攒够的那一天,我的脑子还有能力恢复“人文”吗?学神经科学出身的我,不是那么有信心。
然后,是道德的滑坡。
曾经的我,靠着啃老,不缺钱花;现在的我,靠自己挣钱,也不缺钱花。但是这两者,有着很大的区别。不知道是因为努力与收获间有了更强的因果关系,还是因为脑子要对挣钱的艰难困苦进行补偿,反正我自己挣到了钱,这给了我一种很强烈的力量感。这种力量感,有时候会让我无法自控地产生出疏离倾向,仿佛我不那么需要别的东西,比如亲情、友情、爱情、同情。
在上海这样的服务业一流的大都市,好像什么服务都能买到,动动手机扫扫码,刷指纹(或脸)验证一下,事儿就能有人办妥。没必要与人打太多交道,花钱就能办好的事,何必呢。只要账户上钱足够用,人们就没有充足理由去选择更复杂的路径。毕竟,脑子是个好吃懒做的家伙。经济主义,似乎成了这个时代的真理。
我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自己道德水平的滑坡。就以前些天我爹给我邮寄牛羊肉为例,他唠唠叨叨地表达他捣鼓肉多么费劲,邮寄过程多么坎坷。我脑子里的第一反应是,那我多给老爹补些钱好了,第二反应是,要不然以后不吃了吧。我自己都被这两个想法给惊到了。我爹不缺钱,而且给他钱根本补偿不了他的辛苦,他也不需要补偿,他需要的是我的认可和感激。而我社畜2.5年,情绪力每天下班都已经耗竭,再去酝酿出感情好吃力,好烦。为此,我竟然想用钱打发我老爹,或者以后干脆不搞这项活动,把他对我表达关爱的渠道给关闭了事,简直是不孝有三,冷漠为大。
真不知道以后如果继续这样为工作消耗下去,我还有没有思考能力去进行这样的反思。
最后,我想问问那些比我苦逼得多的资深程序员、金融民工们,你们的人性还健全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