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在《礼记》中曰: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意思是天宇无私地覆罩万物;大地无私地承载万物;日月无私地照耀万物。这也是人皆知晓的三无私精神,也启示人们用这三无私精神处世共勉,将是最美好的。

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在中国人眼里,天和地是非常受人敬仰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它们对任何人和物都很公平,并且”天地利万物而不争”,顺应自然,敬畏天地,是人生大智慧。
在世上做事,大多时候,人都认为自己是正确的,但因认知不同,站的角不一样,看法就不一样,日常形成冲突或矛盾,亦属正常。
究竟谁对谁错,有时辩解不出是与非,这时,想想是不是符合天道?是不是敬畏了天地?如果是,那么你会心安理得,这也是中国人一直遵循的哲学思维。
好多国家信仰的是宗教,他们中许多人认为中国人没有信仰,其实是他们不明白我们的信仰与他们不同罢了。我们常说“头顶三尺有神明”“人在做,天在看”,逝去的祖先和我们敬畏的天地,就是我们的信仰。
我们做任何事,说任何话,记住“天地在看着我们”,心中有了这把戒尺,就不会有过分之举。尤其是到了一定年纪,应该体会越来越深、越来越明白。
因为年龄越大,我们所经历的事情越多,被验证的越多。我们敬畏天地做善事,做“中道”的事,做“利他”的事,我们都得到了“善”的回报。
有人丧尽天良,谎话连篇,做事不管不顾,危害社会,会受到严厉惩罚,但也有即时“漏网之鱼”,暂时没有受到惩戒,但最终也不会得到饶恕,在这一代或者下一代也会有“恶”的回报。
比如说做父母,对孩子来讲,不但是有教育义务还要做他们的榜样,教育的理念学之教之,但做孩子们的榜样,那就看你的修行了。
身为父母,我们不仅仅是随便呵斥训诫打骂孩子,认为孩子借由自己的身体来到人间,就该由自己随意惩罚。这么做的结果,天地都不会放过,最后会受到惩罚,仔细想来,惩罚的方式、轻重可能不同。
那我们如何做榜样?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尽力成为他心目中正能量的化身,我们的所言所行,经由潜移默化,对孩子的一生有正确的指引,这不仅仅是在做榜样,也是在积德。
同样的道理,在社会这个大家庭,我们有缘成为朋友,成为同事,成为共事的合作者,在交往过程中有不同见解或产生误会隔阂,亦属正常,面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难以判断”,有人心里委屈难受,有人心中痛苦痛恨。
这时,把我们公认的信仰搬出来,如果能做到“敬畏天地”,抛开任何一方所说的标准和认知,以“所做的一切是否符合中道和天道”的标准去衡量自己,事情往往会容易处理很多,“迎刃而解”不再是“困难重重”。
越来越不敢简单评论一件事谁是谁非,把对一件事的评判交给天地和头顶三尺之处的神明,相信对我们任何一件事都是有客观中正的评判。
看似是迷信,实际是一种哲学思维,是对天地的敬畏。
信奉这种哲学的人,会以善良为本,宽容为怀,只管做好自己。每天所做的任何事,对得住天地,不管别人如何对待,亦会内心坦然。
敬天地,心存敬畏;敬天地,敬众生,敬自己,才能行有所止,一生平安喜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