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主题:《从“心”认识孩子,化解育儿焦虑,疗愈自己!》
讲师:陆成

第一次微课作业
案例:凡凡,5虚岁,男孩凡凡妈妈来自北方,嫁到南方小镇,不久生下凡凡。但爸爸妈妈在孩子不满周岁时就开始常因为婆媳问题争吵,妈妈常常对凡凡表达“离婚”“不要你”的想法,但内心又很放不下孩子,不断指责奶奶的强势,爸爸的不作为。而孩子的表现更是让妈妈抓狂。
1、凡凡出门就要腻在妈妈身边,即使有再好玩的玩具,也不离开妈妈。
2、在妈妈可见的范围内,凡凡总爱捣蛋。一会打翻水杯,一会发出怪叫。
3、如果和其他孩子起了冲突,凡凡会抬手就打,妈妈严厉批评,也拒绝道歉,直到妈妈动手打他。
4、凡凡的生活习惯很糟糕,常常在家里也随地大小便,妈妈的做法常常是奔溃不管或打一顿,凡凡会立刻说“我错了”,下次却还是再犯。
1、凡凡出门就要腻在妈妈身边,即使有再好玩的玩具,也不离开妈妈。(这对父母在婚姻及育儿上表现出来无知,经营婚姻的方式直接影响到养育孩子的方式,妈妈不避讳自己在孩子面前的言行举止,经常给孩子表达“不要你”“要离婚”的想法,处理不好婆媳关系只会吵架和埋怨让孩子在0-1岁最需要安全感获得信任的时候得不到稳定的抚养环境,从小在妈妈的坏情绪中深受影响。没有安全感,害怕失去妈妈,所以即使有好玩的玩具也不能使他放心去玩,而是害怕妈妈离开。)
2、在妈妈可见的范围内,凡凡总爱捣蛋。一会打翻水杯,一会发出怪叫。(每颗星星都想最耀眼,父母的关注就是孩子的全部。对于凡凡而言只要能获得妈妈的关注,哪怕极端的行为他都会去做。)
3、如果和其他孩子起了冲突,凡凡会抬手就打,妈妈严厉批评,也拒绝道歉,直到妈妈动手打他。(陆老师微课里讲到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孩子从父母身上得到的力量其实是人格的力量。你三令五申的很多道理,其实孩子是听不进去,在你原生家庭里你的父母不断给你强化的一些东西,你最终听进去了多少?还是父母的一言一行,表情动作,语言神态,他们处理事情的方法,他们的人格,你受影响更大呢。所以凡凡和其他孩子起冲突就抬手打人,因为妈妈没有做过正确的示范,在凡凡做错事情的时候,妈妈就会不管不顾的打一顿。)
4、凡凡的生活习惯很糟糕,常常在家里也随地大小便,妈妈的做法常常是奔溃不管或打一顿,凡凡会立刻说“我错了”,下次却还是再犯。(根据埃里克森精神分析幼儿1-3岁时候正应该是自我发展的高峰期。对孩子应该给予科学的养育及安全环境下的生活尝试,5岁的孩子应该是可以控制大小便的,而凡凡却经常随地大小便。凡凡妈妈因为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经常陷入崩溃不管或者打一顿,导致于凡凡的自我人格形成被压抑,孩子内心的攻击性对内发展变成为羞愧内疚,控制不了大小便。缺乏自我意识虽然会说自己错了,但是还是会再犯。而且针对凡凡做错的事情妈妈也没有及时干预,总是用惩罚来对待凡凡,而不是给予正确的示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