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慧读父母少龙42《儿童健康讲记》

慧读父母少龙42《儿童健康讲记》

作者: 徐琴娜 | 来源:发表于2023-05-15 22:13 被阅读0次

    1杯咖啡的钱+3小时的时光=不被宇宙的风随便吹倒的定力

    时间:2023年5月14日9:00-15:30

    地点:东钱湖青隐画舍

    参加人员:春亚(老公和叮噹)、方科、大春(老公和泽泽)、阿芬(哲轩)、施与(小满)、奶宝(壹娃)、糖妈(糖糖)、小春(一家四口)、应老师、琴娜、Lansy(宝贝)、剑英、玉凤(一家四口)。共13大9小。

    活动一:读书沙龙

    9:10~12:00【2小时50分钟】

    大朋友读书会

    小朋友光影作画,互动卡牌

    1.八段锦【15分钟】

    2.书签抽签(3枚)琴娜、阿芬、小春。

    3. 大春领读(1小时)【1小时】

    我们慧读父母沙龙42期本期一起共读的书是《儿童健康讲记》。有幸接触到这本书,是去年年底好朋友松娜推荐的,当时查询豆瓣评分,居然高达9.3分。最近这小半年我一直在看李辛老师的三部曲丛书,很多地方反复看了好几遍,看完之后心里很安宁的感觉,感觉心灵与作者李辛老师很契合,他说什么我都能从心灵深处吸收,没有一点排异反应。自从加入到咱们这个慧读父母沙龙以来阅读了几本育儿书,这一本《儿童健康讲记》对我的触动还挺大的,所以在上一期时极力推荐大家一起读。

    《儿童健康讲记》,这本书的副标题是—— 一个中医眼中的儿童健康、心理与教育。仅看书名,会认为这本书是讲述一个中医如何给儿童看病的,可能会包含很多药方和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读起来会比较吃力甚至需要具有一些专业知识才行。然而,本期共读过后大家应该也跟我一样惊喜地发现,这不仅是一本可以随时翻看的关于疾病与健康的工具书,还是一本可以帮助家长了解如何认识自身、认识环境的中医常识入门书籍。这本书的受众不仅仅是儿童,还包括所有的读者朋友。更难能可贵的是,虽然作者是一名专业中医,但书中文字浅显易懂,深入浅出,可读性非常强。

    今天再带大家先了解下这本书的作者——李辛,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专业,师从国家级名老中医宋祚民。曾多次游学瑞士,本书就是根据作者在游学期间开展的六次公益讲座录音整理而成,因此文字较口语化,易于理解。由于听讲座的听众多为年轻的父母,大家比较关切孩子和自身的身心健康,课程和本书内容便以此为主。作者是一位系统学过西医,又深入研究中医临床医学的医生,也是个心理咨询师,他又是对传统文化国学有所涉猎研究的学者,很奇妙的多重职业,这些职业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关联和互通性,所以作者擅长方药、针灸、静坐和心理咨询,具有多年中医临床与教学经验,从书中可以了解到上述领域的相关知识。即使是中医领域的门外汉,也同样可以通过阅读这本书了解儿童健康和调理思路、儿童精神健康、心理健康、儿童教育等内容,是一本不错的中医常识类图书。

    开篇,作者没有大段的序,没有业内高人的推文,反而是他游历欧洲各国的插图,请大家翻到开篇,再看看这些的定格画面,请大家轮流读一下每张照片下面的配文。……这些作品用心记录的游学画面,那静美的异国风景,有没有把你带去照片定格时的那一刻,这些照片让我们从李辛老师的视角看到美好、感受生活。

    作者认为关于儿童健康,大家需要理清一个思路:人永远都会生病,从婴儿长成幼儿、少年、青年,然后变成中年、老年,这一路上都有可能生病。我们无法找到一揽子的解决方案,但我们可以找到一个思路。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生病是正常的,是一个身体自然变化调适的过程。感冒、发烧、拉肚子这些都是正常的生理表达,和打嗝、放屁一样,都是身体的调整反应,只是反应的方式和程度不同而已。第二,要从每一次生病中学习。作为一个正常的人体,如果某件事情定期发生,应该能找到规律。为什么会这样?有什么原因?是吃多了?受寒了?吃了不该吃的东西?跟季节有关?跟情绪有关?还是其他的因素?孩子每次生病以后,他的反应模式都有哪些?程度是加重了,还是减轻了?这些都可以观察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孩子每次生病和治疗的过程记录下来,这样会帮助你建立一个逻辑思考的过程,多记几次,就知道怎么回事了,有了观察、分辨和妥善处理的能力,就不慌张了。第三,家长安心、静心的状态很重要。心不静的话不可能学习到什么东西。每次急急忙忙应对症状,没有安心观察整个过程。或者因为你的生活太忙太满,节奏太过紧张,这是再加上小孩子突然生病,你根本不能静下来观察、处理,连你自己病了也没办法,都扔给医生。这就好比一个弹球,弹出去,不知会碰到什么,也不知会弹到哪里去,完全是随机的。所以以上三点作为前提,给大家提供了一个思路,了解这些后,不仅能从小孩子的每一次生病中找到线索,也能帮助你在生活中的其他方面理清思路。

    尽管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但面对孩子持续不断的发烧,治疗十几天都不见起色,家长难免会十分着急和焦虑。作者的观点是:某些事情的发生也许是经过较长时间积累的结果,那它回归到正常的态度当然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有反应是正常的,反应过大的时候,需要克制一下,反应不及的时候,让它起来一点,帮助身体把不需要的东西划掉。但我们现在的很多治疗方法,不管是中药还是西药,采取的其实是压制,也就是不让它反应,表面上的“太平无事”。妈妈们还挺高兴,孩子吃了药马上不咳、不烧、不拉肚子了,马上就可以上课、上公园玩去了。这其实是一种虚假的正常,把原本可以清出房间的垃圾都藏到了地毯下。就像退烧太快,并不是最明智的做法,可能还会导致更多的问题。过度治疗会伤及孩子的“本”。“标”是病情的表象,“本”是我们的体质。那么,如何解决“标”和“本”的问题呢?这就要求我们分清孩子的体质,辨证施治,才能既不延误病情又不过度治疗。那么,又该如何辩清体质呢?P9-10页作者给出了“九字真言”:有没有?通不通?定不定?有没有,就是资源有没有?通不通,就是渠道通不通?定不定,就是精神定不定?当人体能量失衡的时候,便会生病。而治病的根本不是去纠正一个个表现的症状,而是要想办法帮助人体的能量回到正常状态。作者还提醒我们最好首先牢牢记住九字真言里的前2条:第一,下焦和中焦有没有能量?第二,渠道通不通?这是把握治疗大方向的重要前提。根据书中13页提供的《三焦虚实自我评估表》,我们可以自行判断体质,判断哪些感冒需要看医生,哪些感冒我们待在家里休息,也会逐渐好起来。也可以理解为什么同样是感冒,有人持续发烧40几度,有人却从未发烧,而有的人则是间断性地发烧。皆因体质不同。

    现代人饮食不节,精神散佚,三焦的中焦和下焦容易出问题。这本书打动我的内容,是对于保护中焦、增强体质,作者给出了第一张处方(22页)请大家依次念一下处方中每条注意事项和目的。……不管小孩子生什么病,第1、2条对保护中焦特别重要。另外这个处方中度的把握很重要。长期坚持这些基本内容,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我们的体质。对比一下,是不是发现那些影响体质和健康的事情,我们每天都在做?我们渴望健康却不去维护健康,如何拥有健康的体魄?当身体出现病症,说明它已经在暗示我们需要关注健康了。

    P74第二自然段:“植物在小的时候是不能施肥过多的,因为它的根系还不发达,无法吸收太多的养分,浇了太多的太浓的肥料,反而会把小数的根烧坏,导致小树的枯萎。我在门诊中发现,现在的孩子常常因为吃得太多、太好,导致消化不良,不光是食物,在物质和精神上的补给也太多太好。”随着现在物质的巨大富足,满足对于物质的需求变得非常简单,但孩子的需要的真的像孩子想要的那么多吗?相对于物质,在精神上家长又给了孩子们多少营养呢?家长都非常爱孩子,给孩子的生活增添非常多的内容,尽可能地满足孩子的需求,甚至创造条件超前地满足孩子,出发点是非常非常好的,但是作者在第二篇中讲了多年来从医生角度的一些感受,他在门诊中发现,现在的孩子常常因为吃得太多太好,导致消化不良,不光是食物,在物质和精神上的补给也太多太好。现在物质过剩、信息过剩,很多东西一想要就能得到,如果没有“孩子需要什么”的鉴别力,有时候反而会给孩子带来一些干扰。这些现象背后有一个非常重要又常常被我们忽略的原因,我们现代人缺乏古人那种舒缓而安静的精神环境,我们大人活得非常焦躁不安,无法给小孩子一个良好的精神环境。无形的环境可以通过有形的调整慢慢培养,其中最重要的是我们和家人之间的关系。作者在75页给到了一份自测表,请XXX念一下。…… 现在的小朋友身体不够健康,最大的原因是精神入不敷出,用得太多,睡觉充电的时间太少。现在电子产品的泛滥让多少孩子过早的背上了精神上的负担,由于心智没有发育成熟根本无法处理那么多看到的场景以及人物关系,作者建议1~6岁的孩子尽量不要养成看电视的习惯,建议孩子可以不受干扰地接触活生生的真实世界,而不是很早就会背唐诗或学电脑。在P76中间部分:“孩子在玩现代电子玩具的时候,精神是只出不如的,一直玩,只会让精神越来越散,越来越弱,而和自然的东西交流就有滋养孩子的能量。”想要孩子身心健康,需要让孩子本能慢慢地和这些东西保持距离。孩子需要以他们自己的方式,全身心地投入到真实的世界,建立他们与这个世界独有的感受和知觉。

    P76最后自然段:“作为父母要有意识的让自己的震荡减少,让自己的意识、精神、内心清晰稳定,不乱不暴躁,这对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滋养。这些无形的东西,远远超过我们用金钱、用关系得到的资源。我们现在太在意那些有形的东西,但是这些无形的东西,作为父母可以做到的却不做。这就是舍本逐末。”P80倒数第二段:“如果父母关系不好或者家里气氛急躁、慌乱的,这些对小孩子的体制都会有影响,容易感冒、发烧、睡觉不安宁,已经生病的容易加重,治起来也不顺利。”是不是这两段啪啪啪啪的打脸?也不多少说什么了,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实在太大了!好的坏的都会传给孩子!强调一个字“静”,这样“神”才会宁。

    所以最重要地还是家长的状态,这是第一位的,当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他们自己会一遍遍地去尝试,会有挫折,也会有退缩,但这是他们自动的开发过程。如果爸爸妈妈自身有比较好的内存和容量,拥有观察力和与孩子正面交流的能力,是能够陪孩子走过每一个困难的阶段,他们的孩子会更有适应力、更清晰、更独立,这样的孩子会拥有自动更新换代的能力。

    在第三篇作者告诉我们在传统中医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关注点是人。它不要求你成为一个多么有用的人,而是启发你成为一个自知的、快乐的、相对自由的人,这就需要你花点时间了解自己。看看疾病与内在心里的运作模式。大家可以翻到99页有一张疾病成因自我分析图,这里可以看出要治疗身体的疾病,最大的调节阀门还是在生活里。真正的中医不会因为能够治愈疑难杂症而觉得中医博大精深,它其实能够让我们了解疾病“生住坏灭”的整个过程的规律,好让我们有可能在疾病萌芽之前去化解它。P100页提出“比物质层面的补药更重要的是精神层面的补药。”在我们的小打卡中看到大家列举大家生活中的精神补药。比如松娜的是1、睡觉,我能量很低的时候,就会缩起来。2.看书,每次感到心里能量枯竭的时候,拿起一本书,只要读上几段,人就能安静下来。3、和志同道合的人聚聚,聊聊天就充满能量了。

    第四篇P151页中作者讲到他的一个体会:不管是教育还是健康问题,最重要的在于爸爸妈妈,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需要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心态和清晰的判断力,而不是一个盲从的人。家长的状态是孩子成长的基础,基础稳定扎实了,孩子就不会有大问题,反之,当孩子出现任何问题,最好先问自己,我是否在原点?离原点有多远?还要妥善安排你的生活和工作的比例,有自己的时间,让自己放松、安静。要对自己的状态有所觉察,然后才可以调整。可是我们中很多妈妈自己感觉能量不够,比较容易担心,这时候,不在于考虑担心的具体问题,所需要处理或者改变的是“担心”的这个习惯。160页当我们担心某个问题的时候,要跳出来,方法有第一不要在意识中沿着这个自动的程度去思考,要马上很清楚的知道“我正处于担心的状态中”,第二要让自己基本的状态再低一点放松一点,第三随时随地都注意自己身体和内心、精神的松弛度,尽量避免让自己处于紧张、焦虑状态之中。

    以上这些教授我们家长如何学会观察、觉知自己的状态,安顿好自己的身心,从而给与孩子更多的帮助,达到与孩子共同健康的目的。慢养孩子,让他自然长大,不必带着功力心和攀比心来学习,把学习渗透在日常里。

    读到书末,我似乎明白了为什么这本书以“儿童”为受众。因为我们大部分成人由于长时间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导致已经距离健康的“本”太过遥远,尽管还没有显现出明显的大的病症,但持续的不良习惯会在未来的某一天促使疾病爆发。如果能在孩子尚幼的时候便去关注他们的体质健康,对于孩子身心健康将大有裨益。此外,作者还告诉我们,孩子身心健康受家长影响较大,孩子的问题大部分都是家长的问题。家长不自信、心情不好、心神不宁,这些都会影响到孩子,从而影响整个家庭的气场。如何做一个我们小时候心中渴望的那类家长?如何不把自己的理想和期望强加在孩子身上?如何让自己神清气定,给孩子营造安静祥和、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环境?作者在字里行间向我们渗透了他的思想,值得我们思考、借鉴。

    再次引用封面的一段话:”病”是生活总体质量的呈现。立足内心,好好生活。要治疗身体的疾病,最大的阀门还是在生活中。 不管怎样,学点中医常识,对孩子和我们自己都是有益无害的。能用心研读这本《儿童健康讲记》,作为父母的你,定会有所收获。之前我对中医和道家思想不太了解,这本书刷新了我对生活的理解和健康的认知。

    4. 自由选择你在意的内容,并写在纸条上。【5分钟】

    5. 抽签盲选,准备5分钟分享【20分钟】

    包含本次读书内容和我的生活连接,我在生活中的应用。

    (每人5分钟)【1小时】

    6.致谢,小礼物【10分钟】

    活动二:美食聚餐

    12:10~13:30

    店内就餐

    点餐+一人一美食

    活动三:【在野】自然游戏

    13:40~15:00

    出发【在野】

    小山头爬山,

    做自然游戏!树枝、蒙眼类、触摸类。

    回顾我们的线上共读

    下一共共读,慧读父母43期:《为孩子立界线》

    你一起来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慧读父母少龙42《儿童健康讲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prvs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