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黑的夜,微闭双眼。脑海中全是书中画面。
“hi,原来你在这里?”
“对, 我就在这。”
15岁的小女孩迪伦因火车事故离世,另一个世界里遇见自己灵魂的摆渡人崔斯坦。她必须在他的庇护指引下通过全是噬魂恶魔的荒原才能到达灵魂得以保全平安的“平和世界”。
我感叹于一个十五岁小女孩的爱,果敢,还有很多……作者苦心积虑造设的情节,赤裸裸的映射着生活一切。
一.爱是一切不可能之源。
一个离异家庭出生的小女孩儿,甚至连亲生父亲都还没来得及见一面,本该对爱,对关怀有更多的怀疑和排斥。但在荒原,迪伦把真切的自己毫无保留的呈现在自己的摆渡人崔斯坦面前。她不耐其烦的问为什么,和他推心置腹的聊天,听他讲过往,并和他披荆斩棘,一路趟过艰难。正因为自己的真实和无条件笃定,她赢得了信任和爱。在荒原通往另外一边的极乐世界,她止住安逸的冲动为爱冲破一切不可能,最终,她的幻想,并不再是幻想,是千万游走灵魂难以驾驭的梦。
二.接纳自己左冲右突的思想,允许自己冒险。
不得不说,迪伦真的是个很特别的女孩,她总有充足的精力去孕育一万个不可能和为什么。脑袋里住了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没有边缘。 她不相信极乐世界的大门只进不出,她不相信她再也见不到亲爱的恋人,她不相信所有没有摆渡人保护的灵魂折返一定会魂飞魄散,她相信她能见到崔斯坦,她相信她可以像个摆渡人一样,凭借自己微薄之力救其他灵魂,她相信她能回到原来的世界,带上她亲爱的恋人--崔斯坦。她的字典里没有不可能,只有试试看。为爱,她总是允许自己冒险。未知的世界也给了她答案—— ——她成功了,并且成功摆渡了她曾经的摆渡人崔斯坦。
三.所有的画面形成,都是内心早已画下的风景。
迪伦荒原的经历描写让我记忆犹新。所有风淡云轻,亦或狂风骤雨都是她内心的体现。透过那笼罩一层不透光霓虹的荒原,我们知道起初的迪伦内心对生活并不满意和期待。那一次次内心的纠结懊悔和愤怒,都把境遇变得更加糟糕和黑暗。生活中的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 因一点小事不顺便天马行空胡思乱想导致心烦意乱,导致之后的一天甚至几天内的工作生活都变得紊乱,坏心情像草原自燃一般一发不可收拾。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 大概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最近的一句话很火:“愿你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曾记得在一本《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书中一个案例,病人发病,睡醒起床总是记不得前一天的事情,无论开心难过都像一个被格式化的优盘。我总结为“朝生暮死”。越长大经历的事情越多,越觉得这是种超能力。永远带着一颗赤子之心走在人生路途中,像个孩子一样健忘,前一秒的哭闹不带一丁点进入下一秒的体验。不计较得失和代价,只专注当下的独人表演。只把美好剪辑到记忆里,慢慢让第二天的朝阳把心底里的希望变得鲜活,真切。
你是谁,便看到谁。
复盘下你最近的生活状态,看看,自己是否主动关闭了心门,抹黑焦虑的走到了悬崖边缘?
此刻
忘掉上一秒,揭开眼帘。
四.不抛弃,也不放弃。
曾经这短短的七个字支撑我走过了艰苦的高中三年。虽然最后高考并没有考的多好,但毕竟,坚持到终点成就了自我内心的自信和欢悦。在穿越极乐世界路途中,迪伦有太多次身入险境,崔斯坦也为了他几度受难。但是危急关头,他们都听到了彼此的呼喊。那是心中自我的呐喊,信念即力量! 他们在一次次彼此的呼唤中忘了疼痛忘了恐惧,只是无谓的向前。每一个安全屋都是一个熟手可及的,可以遥望终点。像黑夜的灯塔指引着只顾向前。全神贯注靠近终点,一切难度,都变得只需全力踮起脚尖。
五.生活没有规矩,亦没有方圆。
我们长大成人,总有太多的条条框框。越是成年,问为什么的机会越少。准确的说是因为自己的懒惰和不加质疑的已知规则。我们凭经验判断,遇到问题也是按常规或者既定的法则行事。仿佛很多无形的锁链,慢慢禁锢了我们的双脚,蒙蔽了我们的视线。如果,迪伦也甘于承认这一点,她不会一遍遍的走不寻常之路,不会一次次拿自己的全部赌注冒险,最后,她还是试了,试试看。她就是这样一个姑娘。她也影响了他的摆渡人,崔斯坦为了她孤注一掷,不顾一切。本不知道自己从何何来,一直周而复始的相同工作,做摆渡人到死的崔斯坦动摇了自己的生活状态,迪伦掀翻了了一切规则,她救了崔斯坦,救了那个一直辛勤工作,压抑自己好奇心的崔斯坦。她给他勇气,给他信念,最后,也给了他另外一种活法,另一个全新世界。她为了和心爱的崔斯坦在一起努力找寻过往规则的盲点漏洞,推测生活的诸多可能,她就是那样勇敢的执着:就一次就好,就试试看。
古灵精怪的迪伦是对的,
她赢得了新生,
她跑赢了时间,
她逃脱了死亡的迷宫,
顺便,
她成就了他,
她心爱的人崔斯坦。
【后记】
勇敢一点,质疑和行动是生活最好的状态。
回归自己的生活,
清空过往畏惧的挫败,
能让自己蠢蠢欲动的决定,再试试看,
一路向前,
不期待,也不徘徊。
2017.08.28七夕伊始的夜。
网友评论